在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是否应该出售房产成为横亘在许多人面前的一道难题。看空者预言房价下跌,捂盘惜售终将血本无归;而看多者则坚信政策底已现,此时抛售无异于贱卖资产。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通民众更是深陷两难。
早在2025年的一次企业家峰会上,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房产买卖绝非一概而论,明智与否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审视市场现状:深度调整期的楼市
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城镇住房空置率已然飙升至21.8%,远超国际公认的5%合理水平。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超过半数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跌,其中跌幅最高的城市更是达到惊人的7.9%。
不仅如此,房产交易周期也由过去的几天延长至平均97天,房子的流动性明显下降,这些数据无不预示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的落幕。
哪些房产可以考虑出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下三类房产可以纳入出售的考量范围:
三四线城市的老旧房产:王健林曾委婉提示,对于高层楼房、老旧小区,特别是位于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应谨慎持有。这些地区面临着人口持续流出和产业衰退的双重困境,即使短期内房价能够维持稳定,长期来看也难以避免贬值的命运。数据显示,2024年,有93个地级市的人口净流出超过2%,与一线城市人口正增长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负债压力巨大的房产:2024年,中国家庭的平均房贷负担率高达41.3%,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40%。如果房产已经成为你无法承受之重,那么及时止损,卖出房产减轻负担,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位居住在北京的业主,在2023年忍痛出售了位于郊区的一套房产。尽管成交价格比市场峰值时期降低了15%,但他每月却因此减少了高达12000元的月供压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状况。
非自住的“鸡肋”房产:如果你手头有多套房产,且这些房产在户型、地段等方面都高度相似,那么不妨考虑出售其中一部分,以此来优化你的资产配置。毕竟,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的增值,切忌将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哪些房产应该继续持有?
当然,并非所有的房产都应该急于出售。内行人建议,以下三类房产应该继续保留:
核心城市的优质房产:一线城市以及部分实力雄厚的二线城市,由于拥有强大的人口吸引力和产业支撑,其房产的长期保值能力依然强劲。数据显示,2024年,一线城市的新增常住人口依旧保持正增长,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别增长了2.1%、1.8%和2.5%。
自住的房产:对于首套自住房,以及承载着家庭生活核心功能的房产,不建议轻易出售。房屋首先是用来居住的,自住房的居住价值无法用单纯的投资收益来衡量。
拥有政策红利的房产:要准确理解这一点,需要密切关注当前的政策动向。近期,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组合拳,超过60个城市密集推出购房补贴以及“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尤其是那些位于城市更新区域、符合“好房子”标准的项目,更有可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
总结: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
综上所述,在今明两年卖房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一切都取决于你的个人情况。
可以考虑出售的情况:位于三四线城市的老旧房产、个人财务压力过大的房产、非自住且投资效益低下的房产。
应该继续持有的情况:位于核心城市的优质房产、用于自住的房产、拥有政策红利的房产。
可以肯定的是,房地产市场普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的市场将呈现更加明显的分化态势。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切忌盲目跟风。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现金流的重要性超越任何资产。保证充足的现金流,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失业、降薪、疾病等突发状况,从而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