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JXY
编辑|青橘罐头
前言
前一段时间,特朗普曾公开喊话中方购买美国的大豆,然而,一夜之间,中国大豆买家从美国市场集体转身,巴西农民喜获历史性大单。
而沉默了11天的特朗普政府如今却又打出“制裁牌”,这场农业贸易战背后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那么美国采取的“制裁行动”又是否会取得他们希望的效果呢?
中国大豆进口转向巴西
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7月的数据显示,当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再创纪录,其中来自巴西的供应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具体来看,7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同比增长13.9%,对美国的进口量同比下降11.5%;而从阿根廷的进口也达到56万吨,同比增长104.7%。
这一增一减之间,凸显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在采购来源上的战略调整。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答案就是价格。
目前,美国大豆面临23%的对华关税(含10%新增关税),导致其到岸价较巴西大豆每吨高出几十美元。
这就好比两家网店卖同款商品,一家要额外收取高额快递费,消费者自然会选择包邮的那家。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大豆的价格也一直在下跌。
在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大豆的同时,巴西正迎来大丰收。
根据巴西当地部门的报告,预计2025年巴西的大豆、玉米、棉花和高粱产量将创历史新高。
巴西国家通讯社报道指出,与2024年相比,巴西谷物、豆类和油籽产量的增长得益于生产者增加投资。
并且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条件都很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很有利,只有少数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天气问题。
面对中国市场的变化,美国大豆种植者已致信总统特朗普,呼吁政府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以确保大规模采购安排,避免长期经济损失。
如今美国仍未收到任何来自中国的新季大豆订单,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最大买家,美国大豆行业可能面临巨额损失。
要知道去年中国的大豆进口份额中,美国几乎占据了20%,这个数据也解释了美国的豆农们如今为何会如此的焦虑。
在中国“沉默”11天后,特朗普政府选择了报复。
美国宣布制裁中国企业
当地时间8月2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两家中国企业和个人实施制裁,理由是他们参与了与伊朗石油相关的贸易活动。
看似与大豆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还是特朗普对中国经济施压的延伸,既是对中国“拒买大豆”的回应,也是对中国在全球能源合作中立场的打击。
从报道中来看,这次被制裁的中国企业涉及石油储运和航运,被制裁的企业被指控协助伊朗向中国运输原油,并通过某种手段规避制裁。
美国方面称,这些资金被伊朗用于军事和地区活动,因此对相关中国公司进行制裁。
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选择的报复方式:通过多领域施压,迫使中国在大豆等农业问题上做出妥协。
但是很明显,美国的这种做法并不会有什么效果,中国在能源进口方面早就不是单一渠道,与伊朗的合作不仅是贸易,更是基于政治和战略考量。
同时,中国通过人民币结算、地方炼油厂等方式,减少了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从而规避了美国金融制裁的影响。
换句话说,美国的制裁未必能真正阻止中国的能源合作,反而会促使中国与其他伙伴进一步加强协作。
而根据美方的报告,本次制裁的青岛港海业董家口油品有限公司自2024年12月以来,已进口了至少6500万桶来自伊朗的原油,并使用包括被美方制裁油轮在内的“影子舰队”进行运输。
对于美方实施的单边制裁,中方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中方做出回应
面对记者的提问,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对于美方实施的制裁措施表示反对。
毛宁还进一步表示,中方希望美方尽快放弃错误的做法,对于非法制裁,中国将采取措施保障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本次制裁发生在美国政府对中国大幅增加关税的背景下。
此前,特朗普公然喊话中国扩大美国大豆进口规模,还宣称会提供“方便”。
然而,中国不仅没有增加美国大豆进口,反而将所有订单转向了巴西,这引发了美国农业州的强烈不满,可能影响中期选举政治版图。
倘若在三个月后,中美双方能够在关税问题上达成一致,或许中国会考虑恢复美国大豆的进口。
而如果双方一直无法达成协议,美国的大豆商们可能会面临长期困境。
大豆与石油,两种看似不相干的商品,已经成为了中美贸易博弈中的关键棋子。
信源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