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蔡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创业板三大权重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权重占比35%左右;电子与信息技术,占比24%左右,主要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算力产业链;医药卫生,占比12%左右,主要包括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等。这三大权重行业,谁后劲更足?经济之声交易实况《基金观察》就此采访了华夏基金指数策略分析师王波。
基金观察:创业板成分股特色很鲜明,先分析电力设备和新能源领域,在当前宏观经济、产业周期、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未来电力设备和新能源领域的行情表现如何研判?
王波:从长期视角看,电力设备和新能源代表碳中和、碳达峰的长期方向,长期成长性没有太大问题,需求没有问题。这两年最核心的问题是供给端,政策层面积极整治内卷式竞争,化解产能结构性问题,多晶硅期货价格快速回升,产能逐渐出清将是大概率事件。
投资者对行业预期已经出现拐点,短期反内卷持续,中期板块可能呈现震荡,估值中枢会提升。后续市场如果不好,或者说预期结束,可能会调整。但是再往后看,产业链拐点出现,企业盈利回升反映在报表上,板块有望再进入一波上行趋势。
基金观察:创业板的另一大权重板块医药和医疗器械。创新药上半年涨幅较大,行情是否还能持续?上涨空间还有多大?
王波: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公司,经历了过去4年下跌,长期基本面拐点已经出现。今年以来创新药出海竞争力全面提升,未来可能每年都有一两款重要产品形成商务拓展出海,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未来有想象空间,虽然今年创新药板块有几十个点的涨幅,港股甚至已经翻倍,但未来空间要比过去这段时间更大。
短期可能有回调风险。做投资不着急现在买,投资者可以寻找有估值保护的点位参与投资。
基金观察:由于创新药持续表现好,也带动了医药板块其它领域的上涨,包括医疗器械行业,如何分析它们未来的行情表现和对创业板指数的影响?
王波:医疗器械行业是补涨逻辑。二级市场表现比不上基本面更占优的创新药。但如果就更长期的视角看,医疗器械是全球的需求,年复合增速并不低。国内产业过去受集采影响表现较弱,但当前已经逐渐出清,开始好转。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水平提升后,医疗器械出口逐渐被市场认可,和创新药一样,都有长期上行逻辑支持。
基金观察:在电子与信息技术方面,尤其半导体、算力产业链等,如何分析当前的增长潜力和动能?
王波:创业板算力含量比较高的主要还是光模块和电路板,从长期视角看,人工智能的应用仍然处于极早期,作为算力集群拓展的基础组件,光模块、电路板肯定具备高成长性。
近期市场把长期逻辑短期反应,光模块和电路板公司涨幅都较多,在海外算力的高景气度下,长期逻辑在短期快速反应后,有很多的利好兑现。如果这些板块仍然维持高景气度,二级市场可能以震荡横盘或者上涨为主,因为股价已经包含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但如果增速不像过去,这些板块有下行风险,对创业板将形成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