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两国再次宣布,将互相暂停征收关税的措施延长90天。在这段时间里,双方只会维持最低10%的关税税率,过去那些针锋相对的贸易反制措施逐渐开始得到缓解。看似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依然存在,但在关键时刻,他依旧必须签署延长协议。这并非是特朗普缺乏能力,而是因为中国一直维持着坚定不移的立场,采取了更高效的策略。
中国的强硬态度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不满。许多国家开始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产生疑虑,甚至像中国一样,直接与美国展开对抗。例如,日本政界领袖石破茂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敦促美国尽快撤销总统行政令,原因在于特朗普不仅已经对日本商品征收了15%的关税,还计划在此基础上再加征15%的关税,这相当于变相对日本实施经济勒索。 巴西也表现得不服软,直接与美国政府对抗。特朗普的回应则是在7月30号签署行政命令,将巴西商品的关税一举提高至50%。这种举动令巴西的经济压力倍增,因为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牛肉、咖啡和糖的生产国,而农业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更为严峻的是,巴西最近才刚刚从联合国“饥饿地图”上摘除其名字。根据巴西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比例从去年的4.2%降至2.8%,预计2024年这一数字还会继续下降,直至1.2%。过去两年中,约3300万巴西人摆脱了饥饿困境,极端贫困率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巴西总统卢拉在谈及这一成就时情不自禁地哽咽,能够看出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爱与责任。 然而,尽管巴西政府已取得了一些经济上的突破,如果美国的高关税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巴西贫困人口仍然可能面临再次饥饿的危机。与其他国家不同,巴西总统卢拉采取了非常独特的应对策略,他并没有选择与美国妥协。相反,在面临美国压力时,卢拉不仅没有退缩,反而积极寻求更多国家的支持,力图在国际舞台上联合更多力量对抗美国的贸易霸凌。 卢拉主动向中国寻求帮助,并且明确表述了巴西的诉求:一是希望中国能够继续推动自由贸易,二是希望在金砖国家内,能够得到中国等国家的支持,共同应对美国的贸易压力。中国对巴西的请求表示理解并迅速回应,明确表示会支持巴西人民捍卫国家主权,保护巴西的合法权益。中国的明确立场,给予了巴西政府更多的外交筹码,这使得卢拉在与特朗普对话时更加坚定。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巴西对中国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31%以上,显示出两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 为了缓解美国关税带来的困境,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例如,2025年上半年,巴西的74.6%大豆都出口到了中国,而与此同时,中国减少了从美国进口大豆。这种贸易调整无疑帮助巴西农业缓解了经济压力,也让巴西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支持与关怀。 此外,巴西也在行动上进一步表达了其对中国的信任。今年,巴西政府决定将3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抛售,并增加人民币储备,计划将人民币储备比例提升到12%。此外,两国还签署了价值19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这使得巴西和中国之间的大宗商品贸易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和雷亚尔结算,无需通过美元进行交易。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去美元化,也为未来国际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巴西的这一系列举动也引发了国际关注,尤其是金砖国家中的印度,它是否会像巴西一样,坚定地站出来反抗美国的贸易压力,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对于印度来说,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事实已经证明,单纯的退让并不能解决问题,妥协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巴西与中国的合作,表明了国际关系中,不同国家可以通过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外部压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场贸易博弈中,最终中国和巴西算是共同获胜了。而美国原本意图从美巴贸易中赚取顺差,最终却将自己孤立了起来。这一局面提醒我们,在全球化时代,过于强硬的贸易政策不仅可能伤害到其他国家,还可能导致自己失去重要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