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十年磨一剑,A股终于等来了这个里程碑时刻!昨天收盘数据一出来,整个财经圈都炸锅了——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新站上两万亿,沪市、深市、北交所全线飘红,杠杆资金的热情简直要把屏幕烧穿!这到底是牛市号角,还是风险预警?作为20年的老财经人,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透这个关键信号。
先给新朋友补个课:两融余额就是投资者借钱炒股的总规模。2015年牛市顶峰时,这个数字曾冲上2.27万亿,但随后的暴跌让无数人血本无归。现在这个数字再次突破两万大关,市场情绪就像坐过山车。有老铁可能要问了,是不是历史又要重演?这里我得泼盆冷水:虽然数字相同,但市场环境早就今非昔比。当年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3.89%,现在只有2.29%,就像胖子穿旧衣服——看起来紧绷,实际空间还挺大。
这波杠杆资金的疯狂涌入,其实藏着三个关键信号。首先是市场赚钱效应爆棚,7月以来A股成交额连续破1.7万亿,融资客单周净买入超400亿,连散户都扛着麻袋冲进场。其次是机构在悄悄调仓,中信证券的数据显示,7月个人投资者资金流入加速,而险资、私募也在政策推动下加仓权益资产。最后是北交所的异军突起,虽然目前两融余额只有62亿,但随着标的扩容和保证金比例下调,未来可能成为资金新战场。
不过咱们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杠杆是把双刃剑。现在融资买入占比已经连续7天突破10%,离12%的警戒线只剩一步之遥。2015年牛市顶这个比例超过12%,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更要命的是,现在两融资金扎堆在热门板块,像新能源车、机器人这些概念,融资净买入前十的股票里,宁德时代、工业富联这些大块头占了半壁江山。一旦风吹草动,这些高杠杆仓位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作为中长线投资者,咱们得跳出情绪看本质。这波两融增长其实是市场分层的开始:一方面,核心资产的估值在杠杆加持下持续抬升,像茅台、宁德时代这些龙头,融资余额增长和股价走势几乎同步;另一方面,中小盘股反而出现资金撤离,有些标的融资余额不增反减。这种分化恰恰给了我们捡漏机会——那些融资余额悄悄增加、但股价还没启动的细分领域,比如北交所的专精特新企业,可能就是下一个风口。
最后我想说,两融余额破两万亿不是终点,而是新周期的起点。短期波动不可怕,怕的是用短跑思维炒长线。关注帮主郑重,我会持续跟踪资金流向,帮你在杠杆浪潮中找到真正的价值洼地。你觉得这波两融增长能持续多久?哪些板块最可能成为杠杆资金下一站?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记住,投资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跟着帮主,稳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