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素周期表中,黄金和汞分别是79号元素(Au)和80号元素(Hg),这也就意味着,黄金原子核内有79个质子,而汞原子核内有80个质子,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我们能够在汞原子核里去除一个质子,就可以将汞变成黄金。
不过在过去的日子里,人们普遍认为,由于这种方法需要的技术很复杂、成本也高昂,而最终产出的黄金却极为有限,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因此在现实中并不具备可行性。
引人注目的是,一项近日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arXiv)上的新研究,提出了一种方法,即:利用核聚变反应堆可批量生产黄金。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该方法得到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汞变黄金就有望成为现实。
根据介绍,这项研究的理论核心在于巧妙利用氘-氚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高能中子。
简单来讲,氘-氚聚变反应被认为是目前人类最有可能实现的可控核聚变形式。氘和氚是氢的两种同位素,氘的原子核包含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而氚的原子核则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当氘和氚发生聚变时,它们会结合成氦-4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和一个中子。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氚在地球上极为稀缺,核聚变反应堆必须具备自主增殖氚的能力,因此在核聚变反应堆(特指一种被称为“托卡马克”的环形装置)的内壁周围,通常会安装一层特殊设计的“增殖毯”。
这层“增殖毯”由两类材料组成:一类是氚增殖材料,主要使用锂,用于吸收核聚变过程中释放的中子并通过核反应生成氚;另一类是中子倍增材料,如铍或铅,其作用是通过与入射中子反应产生多个次级中子,从而提高氚的增殖效率。
而他们提出的方法,就是将一种自然界较为常见的稳定汞同位素——汞-198(自然丰度约10%)——也掺入到这层“增殖毯”中,
当聚变反应开始,其释放的高能中子流就会持续不断地轰击这层含有汞-198的材料,并通过以下三步生产出黄金。
第一步是中子捕获:一个高能中子撞击一个汞-198原子核,并被其捕获。
第二步是核素转变:汞-198原子核捕获到高能中子后,会转变成另一种不稳定的汞同位素——汞-197。
这一步涉及到一种被称为“(n,2n)”的核反应,其反应式可表示为“目标核 + 中子 → 新核 + 2个中子”。
其原理简单来讲就是,(n,2n)是一个吸能反应,原子核在捕获中子后,如果入射中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原子核就会处于激发态,在此状态下,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会发射出两个中子来释放能量,然后才会稳定下来。
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实现转化的关键一步,而由于氘-氚聚变反应释放出的高能中子足以触发汞-198的 (n,2n) 反应,因此这一步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第三步是自发衰变:由于汞-197的原子核内部结构不稳定,它会自发地寻求更稳定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它会通过一个名为“电子俘获”的过程进行衰变。
其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汞-197原子核会从自己的电子壳层中捕获一个电子,这个电子会与核内的一个质子结合,从而变成一个中子。
此过程完成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就从80个减少到了79个,而这也就意味着,它转变成了金-197——而这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一种稳定黄金同位素。
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出,这个从汞-197转变为金-197的过程相当迅速,其半衰期仅为约64小时。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可批量生产黄金的潜力,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一个输出功率为1吉瓦(1GW)的核聚变反应堆,理论上每年能够生产出大约2吨的黄金。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目前只能说汞变黄金有望在未来成为现实,而不是确定,这是因为此项研究现在还只是基于理论上的推演和计算机模拟,尚未在真实的聚变反应堆中得到实验数据,理论能否转化为现实,还需要大量的后续工作来进行验证。
参考资料:Scalable Chrysopoeia via(n,2n)Reactions Driven by Deuterium-Tritium Fusion Neutrons,arXiv:2507.1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