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向国会发出紧急警告:联邦债务总额飙升至36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40%,远超国际安全线。更触目惊心的是,每个美国新生儿一出生就负债22万美元。
火药桶的引线已被点燃——2024财年国债利息首次突破1.1万亿美元,吞噬了全年财政收入的22%。若债务突破50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将吃掉40%的财政收入。
亿万富翁达里奥在新书《国家是如何破产的》中发出重磅警告:美国债务危机正走向“死亡螺旋”。
当政府需要发行更多债券偿还旧债,而市场需求却持续萎缩,利率将如脱缰野马般飙升。他直言:“利率螺旋式上升导致信贷风险恶化,形成典型的债务死亡螺旋”。
尽管达里奥认为短期风险可控,但他预测三年后美国将陷入危急局面。火药桶的倒计时滴答作响——特朗普政府可能在2025年8月中旬至9月底触及债务违约的“X-Date”。
市场裂缝已然显现。5月21日,美国20年期国债拍卖遇冷,引发长期美债收益率飙升,全球金融市场随之震颤。小摩CEO杰米·戴蒙警觉地指出:“债券市场即将出现裂缝”。
当美国在债务泥潭中挣扎时,中国正冷静调整外汇布局。2025年5月,中国减持9亿美元美债,持仓量降至7563亿美元,这是继3月、4月后的连续第三个月减持。
从更长的周期看,这场减持早已布局:2022年、2023年、2024年,中国分别减持1732亿、508亿和573亿美元美债。截至2025年5月,中国在美国海外债主排名中已滑落至第三位,位居日本(11350亿美元)和英国(8094亿美元)之后。
中国减持美债并非孤立行动。外国政府持有美债比例已从34%降至24%,各国央行黄金储备量创下1971年美元脱钩金本位以来新高。
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美元指数一个月内暴跌5%,美债的避险光环正在消散。
当美元资产风雨飘摇之际,人民币资产正迎来历史性机遇。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的调研揭示了一个重大趋势:全球75家央行中30%表示将增配人民币资产。
2025年外汇市场出现标志性转折——上半年外资净增持中国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一举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的态势。更值得注意的是,5-6月外资加速流入,净增持规模飙升至188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展现惊人韧性。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人民币非但没有贬值预期,反而出现升值预期。截至7月24日,人民币中间价连续三个交易日调升,报7.1385,创下2024年11月以来新高。
中国制造业的硬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后盾。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0.5万亿元,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制造业比重约30%,超过美、日、德三国总和。上半年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
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突破口在贸易结算领域。当前中国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不足30%,而欧元在欧元区贸易结算中占比高达60%。这个看似巨大的差距,恰恰是人民币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新能源车、5G通信、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领先,让中国企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定价权。这意味着更多中国产品将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7月以来,人民币中间价释放出明确升值信号。尽管即期汇率表现相对“弱势”,但市场掉期点与利率平价理论值实现“三价并轨”,显示国际资本正押注人民币补涨。
标题中“15万亿将回流中国”绝非空穴来风。当前全球资产配置呈现严重失衡:54%的资金配置在美国市场,配置在中国的仅有1.7%。这种配置与中国经济实力极不匹配,必然迎来系统性校正。
随着美国债务危机深化,全球资本再配置浪潮已初现端倪。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达435.68亿美元,证券投资项目成为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新支柱。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仅3%-4%,增长空间巨大。
出口企业结汇行为印证了人民币升值预期。2025年1-6月企业主动结汇率均值47.13%,低于2024年同期的48.37%。二季度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增长443.31亿美元,显示企业正通过锁定远期汇率规避未来升值风险。
上海外滩金融街的电子屏上,人民币汇率数字悄然跃过7.15关口。深圳证券交易所里,国际交易员正争相买入新能源龙头股。而在大洋彼岸,纽约联储的紧急会议室内,官员们面对美债收益率曲线图上翘的“鹰翅形态”沉默不语。
历史的天平正在倾斜。当美联储的印钞机还在为36万亿债务艰难运转时,30%的全球央行已默默将人民币纳入储备清单。这不是一场骤然而至的金融海啸,而是世界经济秩序静水流深的重新洗牌——美元霸权松动的裂缝间,人民币的光芒已隐约可见。
信息来源:美国,突发!拉响警报!
2024-12-28 20:39·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