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图为部分国家数据,数据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本报记者 白云怡
据美国彭博社16日报道,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海外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在过去一年有所改善,而对美国的印象则出现下滑。报道认为,这一趋势正值特朗普重返白宫,宣布对多国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之际,这或许是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之一。而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认为,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其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上升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项针对全球24个国家、共2.8万受访者参与的民调显示,在高收入国家中,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中位数为32%,为6年来最高。相比之下,美国的好感度降至35%,为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尽管整体上,海外公众对美国的好感度仍高于中国,但这一差距正在缩小。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16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40年来,中国不仅实现了国家富强,也从区域性新兴国家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尽管与美国相比,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历史较短,但其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已成为大势所趋。
民调显示,在24个国家中,对美国好感度明显高于中国的有8个国家。其中,差距最大的是以色列,有83%的受访者对美国持正面看法,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仅为33%。此外,中国部分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和印度,对美国持积极看法的受访者比例也要高于对中国。
对中国好感度明显高于美国的有7个国家,分别是西班牙、南非、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的邻国墨西哥,有56%的受访者对中国持积极评价,仅有29%的受访者对美国有好感。还有9个国家对中美好感度基本持平,其中包括德国、意大利、瑞典、法国、荷兰等5个欧洲国家和美国邻国加拿大。
李海东认为,此次民调中对中国好感度超过美国的7个国家颇具代表性,它们多数位于关键地缘位置,或在各自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这意味着中国形象的改善或将有“扩散效应”,未来,对华好感度有望在更多国家中上升。相比之下,对美国好感度较高的国家多有特殊背景。他分析认为,例如以色列高度依赖美国,日韩印则倾向借助美国牵制中国,但这种态势是否稳定仍有待观察。美国对外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冲击性,可能在年底前在这些国家集中显现,届时民意走向仍有变数。
“过去一年,美国在多个国家的形象明显下滑,而中国的形象则略有提升。”民调报告称,“以加拿大为例,目前有34%的加拿大人对美国和中国都持正面看法。然而,对美国的正面看法较2024年下降20个百分点,而对中国的好感度则上升13个百分点。如果只看过去9年里每年都参与这项民调的10个高收入国家,目前对美国和中国的看法差距比2018年以来任何时候都要更小。”
在“谁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一提问中,24个国家中有一半的国家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另有8个国家认为是美国,其余4国认为两者相当。据彭博社报道,这与两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明显有更多人认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比如在法国,2023年各有43%的民众分别认为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二者持平,而在2025年,已有4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第一大经济体,仅有37%认为是美国。
据环球时报研究院联合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和北京中拉教科文中心此前在中拉两地开展的“中拉互视”民意调查,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50%的拉美受访者认为“发展前景非常好,经济增长迅速”,34%的人认为“发展前景较好,经济增长稳定”,两者合计占比84%。
皮尤民调同时显示,在“谁是本国最重要的盟友”这一开放式提问中,大多数国家的受访者更倾向于选择美国,而非中国。不过,在谈及“哪个国家对本国威胁最大”时,在大多数欧洲和拉美国家,人们也更多提到美国而不是中国。“在法国、德国、荷兰、瑞典和英国,美国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威胁’;而在西班牙,美俄被视为同等程度的威胁;在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美国则被认为是‘头号威胁’。”皮尤报告称。
“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意识到,美国虽仍是全球头号强国,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加剧。”李海东表示,无论是在安全领域推动“阵营化”,还是在经济领域挑起关税战、鼓吹经济民族主义,美国正令世界各国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和安全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