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财经圈,被一个90后股友的操作酸到了。人家手里捏着5万股银行股,今年分红直接到账10个W!这位大佬原话:“比收租还爽”。狠狠羡慕了,这完全可以提前养老了吧……
截至7月16日,A股已经有6只银行股年内涨幅超30%,33只涨幅超10%,中证银行指数上周四还创了十几年新高,银行AH(全)的年内收益比中证指数全收益还高了将近6%!
虽然这两天稍微回调了点,但截至7月16日,还有25家银行股息率稳稳站在4%以上,华夏、平安、南京、交行这些甚至超过4.5%!想想现在存款利息、十年国债收益率才多少?4%+的银行股息它不香吗?
而且7月是银行发钱大月,工行、农行、招行这些巨头们都在哐哐发红包。随便举个栗子:宁波银行,1万股就能拿9000块分红!真金白银落袋,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回报。那位分红10万的90后,就是安心持股吃息的典型代表。
最近虽然有个别大股东比如国寿、华宇,趁着银行新高减持了点。但不管是获利了结还是低吸进场都属于正常的市场分歧,并不改变银行整体低估、高息的底层逻辑。
是的,即便大涨之后,绝大部分银行股还在“破净”(股价低于净资产),像兰州、郑州、华夏这些PB还不到0.5倍,估值修复空间感觉还在。
现在大环境利率下行,找稳健高息资产太难了。银行股的高股息、相对稳定性成了大资金(尤其是险资)的“心头好”。最近险资长投新规也已发布,在利差损的挑战下险资只能通过银行这样的高股息权益投资提高长期资产收益率,大钱长钱都会对板块形成支撑。
那位分红10万的朋友心态就很好:虽然涨了也心慌,但一算账,4%的股息率依然“值得珍惜”,不仅没跑,还打算拿分红继续“复投”!,这就是长期主义的魅力啊。
银行股最近这波行情,确实让很多人重新审视它的价值。目前银行AH优选ETF(517900)跟踪银行AH,是目前市场中唯一跨A+H两地的银行类ETF,今年的年内收益已经超过25%。
这个ETF回调期间一直在获资金买入,最近10个交易日连续保持净流入累计2.28亿,两个月内吸金将近7亿!
银行的“高息红利”逻辑没变,估值也不算贵。追求稳健收益、看好红利策略的朋友都知道:每一次像样的回调,可能都是重新审视和考虑“上车”的时机。
作者:ETF金铲子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