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国经济上半年交出亮眼答卷。
7月1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
这是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非常不容易。
在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用四句话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稳”的态势持续。从观察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来看,增长是稳中略升;调查失业率总体平稳;物价低位运行,也是基本平稳;国际收支也是基本平衡。
——“进”的步伐坚定。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各个地方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从数据来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取得新的一些成绩。
——“新”的动能累积。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畅”的循环改善。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挑战,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
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这是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超出预期。
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下半年仍要付出艰苦努力。
盛来运表示:
下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如何看待上半年5.3%的经济增速?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成就?下半年还可能出台哪些增量措施?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如何?数据公布后,我们连线采访了10位风口智库专家,一起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齐头并进推动扩内需和反内卷工作
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5.3%,符合市场预期,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展望下半年,出口增速大概率将会放缓,内需需要做好对冲。考虑到实现全年目标压力可控,以及存量政策仍有较大空间,预计决策层将会灵活把握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并着重针对物价低迷态势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齐头并进推动扩内需和反内卷工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 居民收入获得多渠道增长动能
从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来看,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快于GDP增速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速,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更快,说明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良性循环不断巩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收入获得多渠道增长动能。
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和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速快于整体增速,反映出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各项政策不断发力显效。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下半年大概率财政加力、央行降息
整体上看,上半年面临外部经贸环境剧烈波动带来的重大冲击,宏观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偏强增长态势,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长,宏观经济呈现稳中偏强、稳中向好势头。
下半年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措施还会大概率推出,核心是财政加力、央行降息,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进而有效对冲外需下滑带来的影响。
我们判断,下半年消费、投资增速都会加快,GDP增速有望保持在4.7%左右。在上半年经济增速较快的基础上,这能够确保实现全年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 财政政策要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财政政策仍将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主要发力点和重要抓手。要用好用足财政政策工具,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民生保障,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有必要进一步降准降息,降低房贷利率。正式的股市平准基金取代中央汇金操作稳股市也有必要继续研究探索。
中国经济在下半年有一定压力,但是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构成了应对外部挑战的坚实基础。关键还是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通过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有效对冲外部风险,将压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确保中国经济在不确定的全球变局中行稳致远。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下半年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显效
总体来看,上半年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精准有效,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预计下一阶段,稳经济增长政策将持续加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下半年,中央将围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持续发力: 积极财政与稳健货币协同加力,推动经济温和复苏;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通过稳楼市、稳股市、活跃资本市场,提升居民财富效应和消费信心;扩大有效需求,继续发挥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 下半年大概率降准,降息短期面临较多掣肘
下半年财政方面,预计2025年广义财政可能存在超万亿元的收入缺口,广义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目标难度较大,下半年或面临回落压力,仍需增量政策加力。节奏上,预计三季度以落实存量政策为主,四季度可能根据经济形势适时加力,建议储备万亿元以上的增量政策。结构上,有望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货币方面,宽松基调未变,但短期内加力的紧迫性下降。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先行,PSL和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扩容、降价可期;降准大概率不会缺席,幅度或在50BP左右;降息短期面临较多掣肘,四季度可能视基本面变化降10BP。
预计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4.8%、4.6%,下半年GDP增长4.7%左右,全年约增长5.0%。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 预计宏观政策仍将保持积极姿态
2025年二季度,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提振内需,我国实施了更为积极有效的宏观政策,经济运行保持较强韧性,延续了一季度以来较好的增长势头。然而,中国经济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三季度经济增长可能会依然面临“逆风”。下个阶段,预计宏观政策仍将保持积极姿态,逐步推进年初所制定的一揽子政策落地,下半年经济增长内生性动能有望进一步增强。
知名经济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 产业结构有效优化,经济韧性更强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这是政府鼓励创新的结果,也是企业因为市场竞争,积极通过研发创新谋求新的发展路径,寻求新出路的结果。政策支持优化创新环境,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同质化、规模化竞争更少了,差异化、技术研发竞争更多了。中国产业结构得到有效优化,经济正从规模化转向高质化,经济韧性更强,应对外部压力也更加从容。
简单说,中国经济正在积聚新动能,依赖新动能,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繁荣发展期。
华福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 近期央行或积极考虑用足用好货币宽松空间
考虑到当前阶段房地产周期和地方隐债加速化解影响下,消费投资内需动能总体仍显不足,同时当前美元指数虽有所回升但仍相对低位,预计近期我国央行或积极考虑用足用好货币宽松空间以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和居民债务周期,而一旦8月之后出口出现较快下滑,预计中央广义财政有望进一步发力扩容消费补贴并加快新型城建等高质量基建项目投资。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 要增强市场信心,目前是购房最好的时机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表现具有几个特征。一是成绩来之不易,尤其是去年9月底新政以来,全方位大力度降低了购房成本,也促进了更多购房者积极入市。二是市场稳中向好发展的基础需要巩固,尤其是二季度的表现,相比一季度略有压力。
我们认为,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工作需要把握两点。一是要把握科学性和规律性,尤其是把握房地产市场运行所处的阶段、供求的关系和演变逻辑、政策效应的发力点。二是要增强市场信心,目前是购房最好的时机,尤其是在房价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包括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都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和基础。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首席记者 刘晓)
编辑: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