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北京报道
当金价单周暴跌击穿关键支撑,当避险之王与风险资产同步跳水,当央行购金突现大国缺席,黄金的信仰是否正在动摇?
7月14日,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首席黄金研究员周泓灏向《华夏时报》记者解读黄金走势时表示,若2025年四季度经济进一步恶化,美联储大概率维持宽松政策,叠加关税升级或地缘风险脉冲,黄金可能迎来阶段性刺激。但核心驱动仍在于信用货币体系的结构性矛盾,“黄金作为‘无国籍货币’的属性,将在逆全球化进程中持续受益”。
周泓灏建议投资者从长期配置的角度参与黄金投资,通过配置思路把握其长周期上行机会。
短期波动:三重因素触发回调,资金动向释放信号
《华夏时报》:关于近期金价下跌的驱动力量,在您看来哪些因素最为关键?
周泓灏:自4月下旬以来的金价回调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关税事件有所缓和,市场整体的避险情绪降温;二是地缘冲突基本平息,给黄金带来脉冲式行情;三是黄金在4月触发高拥挤信号,期权隐含波动率过高,目前已经回到合理水平。另外从资金层面看,黄金市场的增量资金也从1至4月净流入转为震荡。
《华夏时报》:近期金价短暂跌破3300美元后徘徊于该关口附近,投机资金正以年内最快速度撤离。作为跟踪黄金ETF的资深研究员,您观察到哪些资金异动信号?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分辨“战术撤退”和“战略转向”?
周泓灏:目前黄金价格略有破位,但整体维持在3300美元上方运行。资金层面,1至4月全球黄金ETF共振性流入,尤其是中国的黄金ETF实现爆发式增长,此后在5至6月保持相对稳定。海外方面,COMEX黄金非商业净多头持仓所代表的投机属性资金,从20万张下调至12万张左右,净多头头寸持续降低,但进入7月后已经重新转为小幅流入。
长期逻辑:信用货币超发与债务危机支撑上行
尽管短期承压,周泓灏强调黄金的长期价值源于对信用货币体系的风险对冲。一是从历史表现看,过去50年年化收益达9%,过去20年增速提升至9%至10%,2025年上半年近30%的涨幅虽显突兀,但符合长周期趋势;二是美债务问题加剧。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20%,未来或突破40万亿美元,债务上限问题持续削弱美元信用;三是央行购金持续,过去三年全球央行年均净购金超1000吨,新兴市场(如中国、土耳其)为购金主力,旨在推动货币体系多元化,降低对美元依赖。
《华夏时报》:央行购金行为是近年来支撑黄金长期需求的重要力量,尤其新兴市场央行(如中国)持续增持。虽然我们看到长期趋势未改,但月度数据的波动(例如某个月份增持量变化)有时会引起市场短期敏感反应。在您看来,这种消息是否能释放短期价格见顶信号?您觉得,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在购金逻辑上存在怎样的根本性分歧?
周泓灏:央行购金数据和短期价格走势没有必然联系,但可能对市场情绪带来一定波动。过去三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每年都突破1000吨,成为黄金需求的重要支撑。从结构来看,新兴市场央行是购金主要贡献方,包括中国、土耳其、波兰、印度等经济体购金意愿较强;而传统的欧美发达经济体的黄金持仓量并未有明显变化。从逻辑来看,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新兴市场追求货币体系多元化,降低了对美元资产的依赖性,转而增持黄金。
配置建议:黄金ETF成理想工具,比例控制在5%至10%
《华夏时报》:作为工具设计者,您是否建议投资者通过黄金ETF优化持有成本?对已持有实物黄金的群体,当下是止损离场还是越跌越买?配置比例是否需要动态调整?
周泓灏:黄金ETF是配置黄金的理想工具。首先黄金ETF紧密跟踪AU9999黄金价格,1手黄金ETF就大约对应了1克黄金,让投资人可以通过证券账户或者基金账户,实现低门槛投资黄金资产。其次,黄金ETF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好,相比于实物黄金较高的买卖价差和工艺费用,黄金ETF的交易佣金和股票交易一致,且免印花税。第三,黄金ETF还包含了黄金租赁收益,计入基金净值。
黄金和股票、债券之间相关性低,加入黄金能够有效改善组合风险收益比,是适合长期配置的品种,配置比例可以控制在5至10%之间。建议已持有实物黄金的投资者无需恐慌止损,可通过分批加仓平滑成本;未入场者可借助ETF定投参与长期行情。
《华夏时报》:未来黄金走势,您怎么看?
周泓灏:黄金的长期逻辑是应对信用货币超发,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过去五十年,黄金年化收益达到9%。短期看黄金受制于关税谈判缓和、地缘风险降温。但是随着7月《大美丽法案》的出台,美国赤字问题或将继续恶化。美债规模目前已经36万亿美元,占GDP 120%比重,未来债务上限将突破40万亿美元。债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加剧,同时通胀前景受关税影响仍有不确定性。这从根本上削弱了美元和美债信用,促使新兴国家央行购金。因此,我们看好黄金中长期配置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