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中餐赛道正迎变,“机器炒菜”成为这个市场中最大的变量之一。
7月10日,由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主办、四川省川商总会及四川旅游学院支持、四川熊喵大师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成都餐饮行业科技智能发展创新研讨会召开,行业协会、餐饮连锁品牌创始人、餐饮供应链头部企业、行业数据分析专家、烹饪技术传承顾问等参会,共同探讨了通过科技智能化手段解决中餐标准化、规模化痛点的可行性。
成都餐饮行业科技智能发展创新研讨会现场,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中餐集中度低、客单价下滑
中餐市场,已然是万亿级赛道。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近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红餐产业研究院在《川菜发展报告2024》中预计,2024年中式正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6万亿元。
目前,这个万亿赛道集中度依旧不高。《中国餐饮品类发展报告2025》数据显示,我国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率从 2020年的15%稳步上升至2024年的22%,并预计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24%左右。
其中,中式餐饮的连锁化率还非常低,《2025中国餐饮市场全景图及趋势展望》数据显示,以CR5标准来看,中式正餐仅有1%,中式休闲餐为5%,中式快餐则为2%。
行业较分散之外,客单价下滑、店均出品量下滑也是行业所面临的挑战。《2025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间,中式正餐的门店数从124.8万家增至139.5万家,年复合增长率 2.8%;客单价从56.4元跌至53.5元,年复合增长率-1.3%;店均出品数量从120-150下降至70-90,降幅约四成。
上述挑战背后,中餐标准化、规模化等难题待解。在成都餐饮行业科技智能发展创新研讨会上,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袁小然在会上呼吁,“传统餐饮急需整体升级”。川商总会执行秘书长唐俊表示,川菜作为中餐最主要的菜系之一,以丰富多变的美味享誉全球。但川菜的丰富性在过去也提高了其标准化、规模化的难度,烹饪方法复杂,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都制约着川菜和四川中餐类企业的更快速发展。
如何降本增效?“炒菜机器”杀入中餐厅
在行业趋势倒逼下,降本增效成为多数中餐店的必选项,而“炒菜机器”则成为不少连锁餐饮店“降本增效”的解法。公开资料显示,南城香、乡村基旗下品牌大米先生、小菜园等连锁快餐厅都引入了炒菜机器人。
“炒菜机器”能为中餐厅降多少成本?从厨师的薪酬待遇可窥见一二,据小菜园披露的招股书数据,一位厨师长的月薪预计为1.9万元,一位副厨师长的月薪预计为1.1万元。
来源于小菜园招股书
据四川熊喵大师创始人黄天勇介绍,熊喵大师炒菜机器试点门店出餐速度从以往5~10分钟一道菜提升为平均2~3分钟可出一道菜,出餐效率提升40%以上,人力成本降40%,厨房面积压缩30%,秒级能耗监控使食材浪费降低25%,门店综合效率提升超过30%。
熊喵大师炒菜机器人,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从连锁餐饮企业披露的招股书来看,炒菜机器人的需求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小菜园今年递交港股招股书显示,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一部分将用于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单台客单价5万元,预计花费1.5亿元;小菜园有600余家门店,平均每家门店大约会投放5台炒菜机器人。资本端来看,近年来,京东集团等资本都在布局炒菜机器人赛道。
四川熊喵大师创始人黄天勇,南都湾财社记者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餐饮行业科技智能发展创新研讨会上,熊喵大师发布了“智慧厨房全链条解决方案”,其中的核心是AI数字菜谱和智能炒菜机器人。据黄天勇介绍,目前该方案已服务全国100多个餐饮品牌、1000多家门店,业务覆盖中餐、火锅、粉面、酒吧、电竞酒店异业等多类业态,并拓展至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