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休闲零食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鸣鸣很忙凭借2023年与赵一鸣零食的战略合并迅速崛起,门店数量突破万店大关,成为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典型代表。
2025年,鸣鸣很忙不仅将商品品类拓展至日化、潮玩、短保面包等全品类,还正式递交招股书,向着上市目标迈出重要一步。然而,在这看似辉煌的发展背后,鸣鸣很忙实则面临着诸多危机与挑战,这些困境如同暗礁,随时可能影响其在零食赛道的航行。
增速放缓危机并存,市场竞争带来内忧外患
休闲零食行业曾长期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欧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休闲零食行业市场总规模达到7342亿元,2008-2022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
尽管预计2022-2027年,行业仍能以5.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发展,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765亿元,接近万亿到2027年市场规模接近万亿,但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人均消费来看,2022年中国人均休闲零食消费量仅为14kg,消费额500元,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意味着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不过行业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
随着市场逐渐饱和,消费者对休闲零食的需求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今,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品类和口味,而是更加关注食品的成分、营养价值以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低糖、低脂、低盐的零食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这种需求转变对休闲零食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以及市场洞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鸣鸣很忙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不能紧跟这一趋势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健康化的需求,就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被消费者所遗忘。
休闲零食行业格局极为分散,竞争异常激烈。2022年行业龙头国际零食巨头玛氏的市占率仅为2.3%,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休闲零食行业本土龙头市占率明显偏低,这既表明行业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也意味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愈发白热化。
在部分子行业,如巧克力和口香糖领域,玛氏食品市占率超35%,该行业CR5约为70%;薯片和米类零食领域,百事和旺旺分别以52%和60%的市占率占据绝对龙头地位;坚果炒货行业在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洽洽等企业的推动下,2022年行业CR5也达到了49%。
鸣鸣很忙所处的零食折扣店领域同样竞争激烈,零食有鸣、万辰旗下的万辰零食等品牌发展迅猛,对其市场份额构成了直接威胁。这些竞争对手在供应链整合、品牌建设、门店扩张等方面各有优势,有的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以更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有的则注重品牌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此外,线上渠道的崛起也给鸣鸣很忙带来了巨大挑战。2008-2022年,电商渠道零食销售规模从2亿元激增至10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5.7%,占比从0.1%增长至14.2%,目前已超过20%,其中抖音电商更是成为休闲零食首选线上渠道,占比超50%。
三只松鼠、甄磨坊等品牌抓住线上渠道红利,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长。线上渠道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上,还涵盖产品创新、营销方式、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鸣鸣很忙若不重视线上渠道的发展,将面临客户大量流失的风险。
规模背后暗藏隐忧,冲击IPO难言顺利
五一假期前夕,鸣鸣很忙正式递表港交所,这一举动备受市场关注。从积极方面来看,上市能够为鸣鸣很忙筹集大量资金,用于门店扩张、供应链优化、产品研发以及品牌推广等关键领域。
例如,募集资金可投入建设更多现代化仓储配送中心,提升供应链效率,确保商品能够及时、准确地配送到各个门店;也可以用于开发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类和新口味。此外,上市还能提升鸣鸣很忙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然而,递表IPO也给鸣鸣很忙带来了诸多压力。上市后,公司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都将受到投资者和市场的密切监督。
一旦公司业绩出现波动,股价可能大幅下跌,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和融资能力。因此,鸣鸣很忙需要在上市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公司运营符合上市要求。
在业绩方面,尽管2024年GMV达到555亿元,但行业竞争激烈,成本压力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租金成本上涨以及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都可能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
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提升销售业绩,将严重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同时,上市后的鸣鸣很忙还需应对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和投资者的预期管理,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及时、准确地传递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经营情况,稳定投资者信心。
除了IPO带来的压力,鸣鸣很忙自身发展也存在诸多隐忧。其快速扩张主要依赖加盟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门店数量,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不同加盟商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品控和运营标准化难以统一。部分加盟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在产品采购环节放松质量把控,采购质量不达标的商品,这将直接损害鸣鸣很忙的品牌形象。同时,店铺服务质量也因加盟商而异,一些加盟商无法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和优质服务,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品类扩张方面,2025年鸣鸣很忙积极向“一站式硬折扣超市”转型,新增日化、潮玩、短保面包等品类。虽然品类扩张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增加消费者的购物粘性,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不同品类商品的供应商、采购渠道、质量标准和物流配送要求差异巨大,日化产品对储存和运输环境要求严格,潮玩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对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要求极高。若不能有效整合供应链,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商品供应不及时,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
渠道合作是把双刃剑,自有品牌难“出头”
自有品牌建设同样困难重重。尽管鸣鸣很忙积极孵化自有品牌,如“金牌奶爸”宠物食品,但目前仍以渠道合作品牌为主。与国际零售商相比,国内自有品牌渗透率较低,这表明鸣鸣很忙在自有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造具有独特卖点和竞争力的自有品牌产品并非易事,消费者对已有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较高,接受新的自有品牌需要时间。同时,从产品研发、生产到市场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自有品牌产品价格过高,将失去市场竞争力。
此外,行业内的价格战和翻牌竞争也对鸣鸣很忙的盈利空间构成威胁。价格战是零食折扣行业常见的竞争手段,竞争对手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降低价格,严重冲击了鸣鸣很忙的价格优势和利润空间。
翻牌竞争,即通过收购或合作改造其他品牌门店,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鸣鸣很忙若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巩固成本优势,与供应链深度绑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附加值,摆脱单纯依赖价格竞争的局面。
当前,消费者对鸣鸣很忙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低价零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牌的发展和市场拓展。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鸣鸣很忙需要通过品质升级和营销创新来提升品牌溢价。
例如,推出高端零食产品线,提升产品品质和包装设计;开展跨界合作,联名热门IP推出特色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群体;加强品牌宣传,传播品牌文化和价值观,重塑品牌形象。否则,鸣鸣很忙可能会被困在低价竞争的红海市场,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鸣鸣很忙在休闲零食赛道上已取得显著成绩,其大规模的门店网络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彰显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正面临着来自行业发展趋势、激烈市场竞争以及自身发展等多方面的危机与挑战。
行业增速放缓与消费需求转变,要求鸣鸣很忙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国内外品牌竞争与线上渠道冲击,促使其提升自身竞争力、拓展销售渠道;递表IPO带来的压力与期望,推动其完善公司治理、保持业绩增长;而自身发展中加盟模式、品类扩张、自有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不过,挑战与机遇向来并存。如果鸣鸣很忙能够积极应对这些危机与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的规模优势和品牌基础,通过优化供应链、加强品牌建设、创新产品和服务等举措,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那么它有望在休闲零食赛道上持续领航,成为中国硬折扣零售的新典范,为行业发展开辟新道路,引领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前行。
期待鸣鸣很忙在未来能够突破困境,在零食赛道的激流中奋勇前进,实现更大的突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