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规模持续攀升,今年前七个月新增存款高达惊人的11.09万亿元,这反映出人们对资产安全日益增长的渴望。面对股市波动、基金风险和理财产品收益不确定性等因素,许多投资者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以求保住本金并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息收入。然而,仅仅将资金存入银行定期存款,并不能高枕无忧。有业内人士指出,储户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利益。
一、 提升存款流动性,避免资金周转难题
许多人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息收益,选择3年或5年期的长期定期存款。然而,这种做法存在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需要用钱,提前支取将面临巨大的利息损失,原本高收益的定期存款将变成低收益的活期存款。
因此,建议储户在存款前,认真评估未来资金需求。如果存在资金随时可能被使用的可能性,应选择期限较短的1-2年期定期存款,或将资金分散存入不同期限的存款产品,例如将80万存款分别配置成10万元1年期、20万元2年期和50万元3年期,兼顾流动性和收益。
二、 增强存款安全性,防范风险隐患
虽然银行存款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一些风险依然需要注意。首先,部分老年人因操作不便,委托他人办理银行业务,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老年储户应尽量避免此类委托,亲自办理银行业务,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密码。
其次,要警惕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曾有案例报道,储户将巨额拆迁款存入银行,到期后却无法取出,原因是被银行工作人员误导购买了分红险。类似事件屡见不鲜,储户在存取款时务必谨慎,仔细核对相关信息,避免因误操作而造成损失。
最后,切勿将所有资金集中存入单一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近年来,部分中小银行出现破产风险,储户的资金安全受到威胁。为了分散风险,建议储户将资金分散存入多家银行,并在单一银行的存款额度控制在50万元以内,以规避潜在风险。
三、 寻求存款增值途径,应对通货膨胀
自2023年以来,我国持续降息,银行存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当前的存款利率难以跑赢通货膨胀,储户面临资产贬值的风险。因此,仅仅依赖银行存款保值增值已不再现实。储户应考虑多元化投资,例如适当配置低风险的债券基金或国债,以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并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同时,也应关注银行推出的其他理财产品,在充分了解产品风险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