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yward
原创首发|蓝字计划
过去两个月,堪称小米造车一年以来的至暗时刻。
3 月小米 SU7 高速事故、4 月底 5 月初小米 SU7 Ultra 限制马力被车主投诉,再到4.2 万的挖孔碳纤维机盖被指虚假宣传,部分车主要求退车甚至“假一赔三”…
甚至小米的手机旗舰,小米 15 Ultra,被其他 Ultra 的轮番冲击下,也没有了年初“影像超大杯”的独特性。
与此同时,大家发现雷军变了。他不再像过去那样继续扮演“许愿池”的角色,没有往日的“真诚”,这两个月发生的林林总总,全都没有回应。
这种风格的转变,实际上代表了现阶段小米的新选择:不再打“真诚”、“走心”的温情牌,而是选择“用产品的热度压过质疑”。
也就是说,对于舆论的种种诉求和期待,小米选择了战略上的忽略与漠视。
你们觉得雷军应该回应、应该反省、应该为挖孔前机盖事件的虚假宣传道歉?那都是你的事了。
随后,小米的最强反击来了。5 月 19 日,小米官宣将在 22 日召开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率先掏出来的,是小米核弹级别的新品:自研芯片玄戒 O1。
但是选择和放弃之间是有代价的,更大的风险,或也在悄然酝酿。
小米「核弹」
5 月 19 日,社交媒体科技圈、媒体的科技板块,都被小米玄戒 O1 狠狠刷屏。尽管早些时候网友已经有“小米月经造芯”的调侃,意思大概是“每个月都说要推自己的芯片,次次都没有下文”。
但这次不一样,自研芯片,小米的确掏出来了,规格还不低:玄戒 O1 采用了台积电第二代 3nm 工艺,2+4+2+2 的 10核心设计,并用上了 Arm最新的Cortex X925 CPU架构,最高主频甚至能达到 3.9Ghz。
跑分方面,玄戒 O1 的成绩也非常不俗,在 GeekBench6 中单核成绩高达 3100 分、多核 8700 分,不仅击败了联发科的天玑 9400+,甚至撼动了当前安卓阵营的旗舰芯片、高通骁龙 8 至尊版的地位。
无论是架构、制程还是实际性能,都不是小米过去造芯的初试:澎湃 S1 这种中低端芯片能比的。
玄戒 O1 对小米的重要性,堪称核弹级的产品,与此同时小米也为它配备了最顶级的营销待遇:
央视新闻评价玄戒 O1 称“这是中国内地 3nm 芯片设计的一次突破,紧追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网在点评玄戒 O1 的时候也不吝赞美之词。
小米上一次出现在央媒,已经是 2024 年 3 月,小米 14Ultra 被人民网选为全国两会报道指定手机的商业合作了。
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说,他们对造芯提出了很高的目标,不仅要有最新的工艺制程、旗舰级别的晶体管规模、第一梯队的性能和能效,还要在投入方面达到了 500 亿级别。
理论上,它的出现代表了小米现阶段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最强技术力。
只是,网友对玄戒 O1的质疑一点都不比赞美少。
自研的含金量
在社交平台上,玄戒 O1 自研的“含金量”是吵得最多的话题。
一方面,有些吃瓜网友因为小米之前的宣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里作祟;另一方面,小米从之前的澎湃S1,一款28nm制程的中低端芯片,一下子大跨步到玄戒O1这样的顶级芯片,蜕变一样的进步能力让一些人接受不了。
一个比较有趣的插曲是,2023年小米也曾有央媒助阵,宣传澎湃OS是“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但因为小米手机的开机界面还有“power by Android” 的标识,这次的宣传也没能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
那这次的移动SoC(系统级芯片) “自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芯片制造主要有设计、生产和封装三大步骤,而小米的这个“自研”,指的是芯片层面的「设计」自主研发。
Arm本质是一个做芯片设计的公司,他主要靠把自己的设计以授权的方式卖出去赚钱,也就是Arm会提供现成的“菜谱”:公版的芯片设计方案;如果不打算采用,那么“菜谱”就得自己研究了。
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 “自研芯片设计”不是什么稀罕事。除了小米之外,能提供芯片架构设计能力的厂商还有很多,最为出名的就数高通、联发科和华为了。(还有三星和谷歌)
不过各家的自研程度又有所不同。
比如联发科的天玑9400,尽管CPU核心(Cortex-X925、X4、A720)基于Arm公版架构,但掏出了全大核架构与缓存优化等差异化设计,基于公版核心进行优化;在芯片中配置了自研NPU与AI引擎,实现IP核的自主研发,可以说是基于公版架构进行自主研发的代表企业。
更深入一点的,就是高通了。比如在骁龙8至尊版中,引入了高通自研的Oryon CPU架构,也就是意味着相比联发科高通具备了从架构层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完全摆脱Arm公版架构、实现Soc核心层面的完全自主设计。
至于要说当今在芯片研发设计层面的天花板,那一定要数苹果和华为。
苹果的处理器虽然依然基于Arm指令集架构,但在从A5芯片开始苹果就自研CPU/GPU的微架构,对性能实现全面优化,还在神经引擎设计、先进封装工艺及AI生态整合的多个领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实现了面对安卓阵营长达十余年的性能压制,也就最近一两年才被高通的旗舰芯片追上。
至于华为,通过魔改Arm V8架构处理器实现芯片微架构层面的自主研发设计。在麒麟9000S及后续的麒麟9020芯片中,用上了华为自研的“泰山核心”架构,实现在微架构层面的超大核、大核和小核均用自主设计。
|图片来源:极客湾
因此,在对比了联发科、高通、苹果和华为之后,小米玄戒O1的自主研发设计程度最接近的,应该还是联发科的天玑芯片。
根据GeekBench6上玄戒O1的相关数据,有不少媒体推测玄戒O1的CPU大核是目前 Arm最新的Cortex X925架构。
正是因为采用了Arm的公版架构,让玄戒O1又陷入了另一种质疑之中,比如它会不会是Arm公版的套壳换皮产品、会不会有第三方提供设计然后给小米买下了、会不会是直接买了联发科的公版方案套壳进行优化排列等等。
这个问题实际上目前并没有正确答案,不过只看现存的一些信息,我可能会倾向于玄戒O1是在公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优化,然后搭配部分自研或第三方的IP核,实现芯片的量产。
其中一个理由是,目前玄戒 O1 采用了2 个超大核为主的 2+4+2+2 架构,目前并没有类似结构的产品让小米换皮。
哪怕是同样为 10 核心的移动 Soc,基于公版架构的天玑 9400+是全大核设计,联想SS1101 是2+2+3+3 结构,三星Exynos 2500 是1+2+5+2结构,都有不同的地方。
因此,最终的结论是,单看纸面数据玄戒 O1 确实不错。
而且在这个节点发布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淡化过去一个多月的种种负面影响,为接下来5 月 22 日、全年的重头戏小米 15 周年战略发布会打好舆论基础。
只是这么好看的纸面数据还是没法停止网友们对玄戒 O1的质疑,和小米的上一款产品:小米SU7 Ultra相比,大家对玄戒O1的态度明显谨慎乃至有点苛刻了。
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小米的“真诚”光环露馅了。
光环褪去后的蠢棋
实际上在挺长一段时间里,“真诚”的确是雷军乃至小米的重要标签。
SU7 发布的时候,小米没有过于执着和保时捷、特斯拉进行数据对比也得到了好评,谈及续航时,雷军也大方承认和特斯拉的技术差距,这种“自揭短”的行为,被不少网友、媒体评价为“真诚”。
此外在产品营销方面,小米更是创造了多个“行业首创”。
比如针对用户质疑,小米发起「小米汽车答网友100问」,直接回应定价策略、造车优势等尖锐问题,被网友点赞为“真诚地和用户交流;雷军本人更是在发布会前连续五天发布「雷军答网友问」视频,亲自解答用户关切问题。
到了今天,这个问答环节已经成为了大部分车企在营销环节的标配。
后来,小米又开展了「雷军的副驾」直播活动邀请汽车博主试驾,展示真实驾驶体验,开创了“老总直播”的先河,有时候试驾嘉宾问的问题比较直接雷军也会回答,收割了不少网友的好感。
在抖音,雷军拥有大批的“迷妹”。3 月高速车祸前,雷军会在抖音上分享车辆的介绍、上班的日常、产品设计的小细节,还会在微博发发健身打卡的日常、旅行的计划,而不是硬邦邦的商业广告和宣传,得到了网友“不装不端”的好评。
甚至因为多起交通事故验证了小米 SU7 车身强度出色,还出现了“小米第一次造车,不知道怎么偷工减料”的论调。
在舆论风向对雷军和小米最友好的时候,不少网友都有种感觉:小米和其他车企不一样。
但是在今年 3 到 5 月,这种“真诚”的光环迅速被击碎。
首先是 3 月的高速车祸,小米在智驾宣传上有着没法撇清的责任,雷军曾经宣传所有的小米 SU7 都能拥有“端到端”的能力,但实际上只有配备激光雷达的 Pro 和 Max 支持,这种宣传的“抓大放小”,掀起了网友对小米“真诚”的怀疑。
时间来到 5 月之后,小米更是状况频发。五一假期,小米官方打算通过 OTA 的方式来限制小米 SU7 Ultra 的马力,从常驻的 1500 匹降低到 900 匹,想要解锁需要考取相关专业执照或证明。
这让产品“货不对版”的骚操作遭到了车主的激烈反对,然后在一天之后小米官方宣布撤回OTA 固件。OTA风波的反复横跳、瞎折腾暴露了小米在策上的犹豫和不专业,进一步瓦解了小米在车主群体眼中的“真诚”光环。
当然对小米“真诚”标签最直接的冲击,还是要数挖孔前机盖事件。在小米SU7 Ultra发布之初,小米提供了号称和跑纽北的小米SU7 Ultra 原型车“同款”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供选装,选装费4.2万元。
不过等挖孔前机盖的车型开始交付之后,车主们发现拆开前机盖后完全没看到车内的结构有作对应修改,两个挖孔根本没能提供 “双风道”,既没有连接刹车散热系统,也测不出任何导流效果。部分车主们开始质疑小米“虚假宣传”、“货不对版”,甚至对小米进行起诉要求退车退定金、“退一赔三”。
小米汽车在5月7日致歉声明中已经承认“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提供限时改配服务,以及赠送2万积分(约合人民币2000元),但这2000 块和 4.2 万的“心情件”相比差距还是太大,没有多少车主买账。
宣传一款产品拥有不存在的功能,狠狠刺痛了车主们的底线,完全击碎了“真诚”光环。小米SU7 Ultra 和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在车身结构、设计上完全是两台车,雷军和高管不会不知道看似相同的挖孔前机盖从结构上看完全不是同一个产品。
在宣传上没有主动厘清模糊不清的部分,误导了消费者以为产品拥有不存在的功能进行消费,这次小米在宣传上的责任难辞其咎。
更糟的是面对这次的舆论事件,小米的回应也不怎么样。舆情发生后一直活跃在微博和抖音的雷军并没有正面回应,被网友批评是对问题的回避和淡化处理,在认错的态度上就不真诚。
然后在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网络“爆出”的「雷军内部讲话」,观感又非常之差。
在讲话中,雷军首次回应了 3 月底 4月初的事故,说原本小米创业 15 周年的庆典活动,被3月份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击碎了……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一下子都懵了。
实话说,对网友来说,没有人关心小米 15 周年的庆典怎么样,但关心交通事故的处理结果。在这段讲话的逻辑中,雷军将交通事故作为“击碎庆典活动”的因,就有点显得不近人情了。
同时在讲话中,雷军还使用了很多定语,比如“新人、创业、行业领导者”等,在一篇以悲剧进入的演讲稿中,加入如此多的营销词汇,特别是“新手保护期”的说法,确实不合适。
这段讲话在社媒平台上疯狂发酵,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猛烈批评,把小米推上风口浪尖。
造车一年,小米并没有意识到危机应对手段和卖手机时不可同日而语。小米不仅对危机的应对不足,所谓的「真诚」也没有达到公众对小米期待的水平。
其实在玄戒 O1 的宣发稿中,雷军依旧像去年年初发布小米 SU7 那样,在文段最后“恳请”大家“手下留情”。
但事实是,现在的网友不再能接受小米这样不真诚的撒娇了。经过无数的事实证明,最大的真诚是产品和对待问题的责任感。
正如网友们批评“新手保护期”的说法就像在淡化责任一样,商业不是过家家,不是和用户打情骂俏,是真刀真枪,最终还是得回归到产品上来。
好的产品会被交口称赞,差的产品会被口诛笔伐,这是商业的本质;第一次造车、第一次设计芯片,都不能成为“被放过”的借口。
小米 SU7 是如此,玄戒 O1 也是如此,甚至接下来的小米 YU7 更是如此。
玄戒 O1 纸面数据极高,作为小米现阶段的最强反击理论上的确有足够的底气;如果没过度营销的话,小米能借此成为全球第四家能拥有设计 3nm 制程芯片能力的科技公司,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只希望这款产品能真正体现小米对技术、对消费者的“真诚”,在营销之外,多掏出一些能彰显实力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