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他是地下党的“红色掌柜”,被称呼为党筹措资金的“资产家”。
1941年的时候,抗日战争还在打着,国民党虽然说是一起抗日,却在暗戳戳地使绊子。而新四军和八路军的军饷都接连被停,共产党内部也明白不能只依靠国民党拨款来作战。
于是周总理安排了一个人为党赚取经费,谁成想赚出了一个大公司。这个人是谁?他怎么做到的?
临危受命,为党赚钱
上海解放的时候,他改名叫了肖林,1941年接到周恩来的任务时,他还叫肖旭初,是个26岁的小伙子。
通往红岩村大有农场的路上,年轻的肖林往农场里的一栋小楼走去,他要去那里接受党组织的任务。
两年前秘密加入共产党成为地下党的他,多次任务都能很好地办妥,党组织对他的能力也极为认可。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不,这回要交给他的任务就是一个特别艰巨的任务。
党组织的经费多数是靠公众捐赠,合作抗日时,部队与国民党部队改组,国民政府成了军饷的发放方。
但蒋介石本来就是被迫同意国共合作的,自然不会对共产党的军队有什么好脸色。
1941年,蒋介石找了由头,暂停了给新四军的军饷供应,甚至还打算把八路军的军饷也停掉。党组织内深感资金的重要性,决定寻觅一个人选来为党组织筹备钱财。
而能力足够,又是在一个商业公司工作的肖林就被党组织看重,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肖林。
肖林敲了敲门,办事处处长钱之光,打开门招呼他进门,一面请肖林坐下,一面让他稍微等一会
“旭初,你先等会儿,过一会周恩来同志就会过来向我们布置任务。”
肖林吃了一惊,周总理?那可是党内文委的书记,找我来布置任务?这任务,怕是顶重要的任务。
等了不久,肖林和钱之光就见到一个面容和善,带着笑意的同志来到办公室,正是周总理。
三人见面,少许寒暄过后,周恩来也是步入了正题:“两位同志,我今天来,是要交给你们一个重要的任务。”
钱之光和肖林听到周总理郑重的语气,身子往前挺了挺,钱之光看了看肖林,道:“您说。”
周总理面色严肃起来:“之光应该知道,咱们党的各项活动都需要经费,现在党的经费不太够用,国民党那边也停了很多拨款,我们得自己想办法赚经费了。”
钱之光点点头,向肖林介绍党组织目前的情况,也包括国民党把新四军的军饷给停了这件事,也仔细地说了一遍。
周总理见肖林听明白了,就紧跟着道:“在国民党的地盘上,咱们想干点什么都不容易,更别说是赚经费这种事。”
肖林了然:“党组织需要我去赚取经费?”
周总理点点头:“这件事务必要秘密去做,旭初的能力党内部也是有目共睹,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你来做。”
肖林压根没有考虑不接受的问题,张嘴就问:“就是在国民党手底下做生意吗?需要多少资金?”
周总理明白肖林问这两个问题的原因,一个是对共产党派人去做资本生意有疑惑,一个则是明确任务目标。
于是周总理回应道:“不用觉得这是做资本家,这是为了党组织的事业,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至于需要多少嘛,”周总理顿了顿,“这是个长久的事情,党内部也不一定什么时候就需要了。要就能给,给就给够,有困难吗?”
肖林明白了:“您放心,一定做到,不够我也会凑够。”
周总理欣慰地点点头:“那么,就由之光做你的上线,你来负责具体的商业工作,一定要保密。”
肖林和钱之光对视一眼:“您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谨慎经商,经费供给不断
后来,肖林带着党组织给的本钱在江津开了一家商行,最开始只是出售各类食品。凭借着肖林的聪明劲,他的商行也越开越大,成了有名的商行。
名气起来后,除了生意更好做外,肖林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其中也避免不了出现国民党的身影。
肖林深知国民党对于商行的检查力度,如果一个不小心出了疏漏,商行很快就会引起怀疑甚至暴露。
为此,肖林在平账工作上付出了不少努力,又仔细研究国民党的经商政策,生怕犯了点什么事就被顺藤摸瓜找到底细。
除了在账面上做出伪装,肖林还用钱财广交好友,不仅有一些与国民政府关系亲密的商行老板,甚至还有国民党的高官。
在肖林的运作下,国民党查到商行账本时也看不出问题,再加上国民党内部官员的帮助,肖林躲过好几次国民党的检查。
对于组织上的经费需求,肖林也是一概满足,做到了周总理最开始的要求: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要多少给多少。
在肖林的谨慎之下,商行越开越大,党组织的很多活动也因为肖林提供的经费顺利开展起来。抗日战争结束后,党决定解放国民党统治下的各地城市,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上海。
1946年5月份,肖林得到上线钱之光的新要求,让他将业务发展到上海。
在为党组织继续提供经费支持外,肖林还承担着率先前去上海,为党组织做好解放准备的任务。
解放事毕,资金尽数上交
此后肖林就继续着商业事务,将商业重心转移到了上海,并成立了一家公司。
在解放战争中,肖林依旧一丝不苟地做着保密工作,为党组织的各项援助活动提供着支持。
解放后,党的经济也终于不再需要肖林提供经济支持,肖林也终于完成了党组织的任务。在公司撤销时,肖林将公司的全部资产全部交给了党组织,仅仅留下了三个银元留作纪念。
在肖林的心里,那些都是党的本金赚取来的,全都是党的资产,绝对不能私自挪用。
而肖林留作纪念的银元也在他离休后捐赠给了重庆的博物馆,那里是他接受此项任务的地方。
直到现在,这三枚银元还在博物馆中向世人述说着这位共产党员无私而又光荣的事迹。
参考资料:
一百堂党史课|地下党的“红色掌柜”肖林——澎湃新闻
三块银元背后的“红色掌柜”——上观新闻
中国人的故事|红色掌柜肖林:“只留下三块银元,以作纪念”——中国青年网
档案里的纪律故事|红色掌柜肖林的故事——党建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