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15日电(文亚辉)5月13日,记者走进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只见园区内一片繁忙景象,货车往来穿梭,装卸货物的声音此起彼伏。据了解,今年一季度,阿拉山口综保区的货物吞吐量超50万吨,进出口贸易值达93.4亿元,占博州进出口总值的58.3%,成为拉动全州外贸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强劲的数据彰显着这里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
货车穿梭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园区。龙证宇 摄
阿拉山口综保区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口岸,是新疆第一个综合保税区。它连接着中国与中亚、欧洲,每年有大量货物经此进出。然而,过往单纯的通道经济模式下,货物在此只是匆匆过客,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税收、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都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为改变这一现状,阿拉山口市委、市政府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助推改革发展的新举措。阿拉山口海关深入落实海关总署、乌鲁木齐海关支持综合保税区发展“23+14”项措施,重点聚焦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业态发展,累计复制推广监管创新制度29项。发挥综合保税区辐射带动作用,落实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指标完成情况,为地方发展规划研提海关建议。开展卡口智能化改造,设立“三专”通关窗口,叠加现场登记、预约通关等便利化措施,通过规划车辆流向、优化数据采集比对,提升车辆过卡通行效率,实现“秒级验放”。阿拉山口海关综合业务二科科长窦晨军表示:“我们始终把综合保税区发展所向、企业所需作为工作的重要方向,持续推进政策的研究、宣贯、落地。”
装载哈萨克斯坦亚麻籽的货车驶入阿拉山口金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龙证宇 摄
这些政策利好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阿拉山口金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借助哈萨克斯坦天然有机绿色无公害油料资源和综合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在综合保税区内进行仓储、加工,并将所生产的戈壁工坊品牌有机红花籽油、有机亚麻籽油销往全国。公司销售部主管柴婷婷说:“阿拉山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是我们选择在此发展的重要原因。今年我们将在新产品的多样化方面着力,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自己的线下展示体验馆,打开更多的消费市场。”目前,公司配备日产能200吨一级油精炼车间和日产能100吨小包装车间,可生产有机亚麻籽油、有机红花籽油、0反式脂肪酸系列食用油等50余种产品。
阿拉山口综保区粮食筒仓。龙证宇 摄
在粮油产业领域,阿拉山口综保区已吸引18家进口粮油加工企业落地,形成了进口、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阿拉山口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综保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江林介绍:“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60万吨粮食筒仓的建设,整个园区的粮食年仓储能力100万吨、年加工能力200万吨、年换装能力500万吨。
从通道经济迈向属地经济、落地经济,阿拉山口综保区不仅实现了货物的“留”与“变”,让货物在此加工增值,带动了本地就业和税收增长;产业集聚效应也初步显现,以粮油加工、跨境电商等为主的产业逐步形成,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阿拉山口综保区有望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增长极,续写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