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国家金融部门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其中,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发关注。服务消费与养老为何成政策“靶心”?5000亿再贷款预计产生多大效力?面对外部关税压力,如何通过投资消费对冲影响?
就相关话题,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研院院长连平。
连平表示,5000亿再贷款,瞄准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市场化服务业及养老领域,兼具扩内需与惠民生的双重功能,长期或额外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10个百分点。他测算,若今年完成2500亿元再贷款投放,叠加“以旧换新”政策,预计撬动居民消费超9000亿元。
面对美国关税施压等外部冲击,连平建议以扩大内需为“压舱石”,通过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对冲外需收缩,并依托完整产业链优势争取贸易谈判主动权。
连平。
5000亿再贷款,长期可能额外带动社零增长超10%
南都·湾财社:你如何看待央行此次专门针对服务消费和养老领域,创设再贷款工具的战略考量?
连平:此次5000亿元额度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与此前已设立的400亿额度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投向领域有所不同。前者侧重投向对扩大内需有较大贡献的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等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向服务业企业扩大信贷投放,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后者则主要投向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带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属性。
南都·湾财社:相较于传统消费信贷刺激,为何选择以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支持服务消费升级?
连平:与消费信贷、央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该项再贷款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作为结构性工具,可以有效精准滴灌服务消费和养老领域,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精准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对服务行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能够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服务行业的融资成本下行,有效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政策实际效果;还兼具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的双重功能。
在当前外需受限的情况下,服务消费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该项再贷款有助于支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挖掘消费潜力;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改善养老环境、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等,也将有效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促进银发经济、新型消费等的发展。
南都·湾财社:你预计5000亿再贷款将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行业的就业与投资产生多大影响?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会是多少?
连平:该项再贷款将采取“先贷后借”模式,商业银行先贷款给服务企业,之后再向央行申请再贷款,预计央行会提供60%的贷款本金,按照5000亿元额度计算,将直接增加8300亿元的信贷额度。
考虑该项工具有长期性存续的必要,存续期可能3-5年甚至更久,货币乘数可能会间接带动6万亿元以上的中长期信贷增量,带动信贷与社融额外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
同时,支持服务行业发展能有效带动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长期可能会额外带动社零超过10个百分点的增长。消费端改善后将扩大服务企业盈利,会撬动更大社会资本参与服务业与养老产业投资。
结合服务业的轻资产特征与养老产业一定规模的基建与商业地产投资需求,长期来看,可能会带动投资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短期来看,考虑到2025年剩余月份、银行信贷投放节奏以及需求扩张预期,今年如果完成2500亿元的投放将可能会带动社零增长0.5-1.0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政策将拉动居民最终消费最高可达9000亿元
南都·湾财社:今年,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资金达到3000亿。你如何评估当前“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的拉动效应?
连平:今年中央为促进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以旧换新”政策,以更大力度的财政补贴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需求释放,根据2009年及2024年经验,假设撬动居民消费杠杆系数为2.5-3倍,以旧换新政策将拉动居民最终消费约7500亿元-9000亿元,拉动居民最终消费约1.35-1.6个百分点。
南都·湾财社:你提出“202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望升至65%”。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哪些关键支撑条件?如何平衡消费与投资、出口的关系,应对外部冲击?
连平:今年,宏观政策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全年提振消费将从多个重领域展开,包括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实施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以及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些都是支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面对美国高强度加征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带来的持续冲击,有必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能,发挥其更大的积极作用。中国经济本身具有强有力的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宏观政策有进一步加码的能力和空间。未来有望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投资消费双管齐下,更大力度地扩大内需以带动经济增长。
拓展入境游:当前国内旅游市场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南都·湾财社:当前,财税补贴、消费券与再贷款资金如何形成互补?你认为可以建立哪些动态监测指标评估实效?
连平:虽然财政工具也有一定的企业税收减免、租金减半等具体措施,但大多数更倾向于在居民端发力,如消费券、交通住宿优惠、降低旅游景点门票、改善基建、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促销活动等等,通过资金直接且快速的投入带动消费增长。
再贷款资金则相对间接,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有助于解决服务行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者政策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前者是在需求端发力,后者则是在供给端发力。
动态监测指标可以重点考虑以下五项:一是文化娱乐、旅游、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细分行业的新增贷款规模、新增贷款占比、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等。二是服务业细分行业的物价变动。三是细分行业企业的经营与财务数据,如月度与年度营收、利润、纳税金额、净利率,餐饮机构的上座率、住宿与养老机构的入住率等等。四是服务业领域的PMI各项具体指标。五是服务消费者的回访问卷调查等等。
南都·湾财社:若对2025年促消费政策排序,你认为最紧迫的三项措施是什么?
连平:第一是扩大服务领域开放,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拓展和提振国内电信、医疗、养老等服务消费。2024年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到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已升至46%以上,服务供给能力的不断提升,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服务消费需求。
第二是拓展入境旅游消费,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对外开放。2024年入境游客超过1.3亿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超过900亿美元。当前,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入境游热度大幅增长。与香港、新加坡比,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等城市价格相对低廉、交通便利、安全性好、服务水平高等特点,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发挥外需的作用。
第三是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由于居住及相关生活用品消费支出占到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约四分之一,房贷利率的调降有助于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居民住房需求的改善将推动家居、装潢及建材等商品的消费支出。
统筹:马建忠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