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张玫 帅可聪 北京报道
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两强两严”,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既努力在市场运行上体现“稳”,同时在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功能上体现“进”。
当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印发,引发机构热议。《华夏时报》记者对此采访多家券商、基金。其中,多家机构表示,浮动费率机制不仅降低了投资者的综合成本,每年预计为基民减少约450亿元费用,还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重塑了行业生态。而长周期考核机制将显著减少基金经理的“追涨杀跌”行为,增强投资行为的稳定性。
打破“旱涝保收”
5月7日印发的《方案》明确提出优化基金收费模式,打破传统固定费率制度,建立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这一改革被视为公募基金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信义义务的核心举措。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指出,此次改革“业绩差少收管理费”的机制,有利于改善基金公司“重规模轻回报”现状,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长期投资收益。从股票市场中长期来看,基金经理行为对于市场的波动影响减弱,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业绩优良、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稳定性。
关于浮动费率,易方达基金负责人解释称,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推出这类浮动费率产品,是公募基金行业对收费模式的有益探索,将有助于促进形成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的良好生态。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分析称,政策推动基金管理费从固定收费模式向与业绩挂钩的浮动机制转变,打破“旱涝保收”的传统模式,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联结。特别是对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管理费率将根据基金在持有期内的业绩相对表现进行分档收取,行业头部机构率先推进,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有利于支持创新企业
《方案》另一大亮点是完善基金公司与从业人员的考核体系,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并纳入“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等关键指标。这一政策旨在扭转短期博弈思维,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分析师夏凡捷在报告中提到,此次“一揽子金融政策”是贸易战和金融战背景下一次积极主动的政策应对和预期引导,从释放流动性、纾困解难、稳定预期、支持科技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的进一步改善。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李求索指出,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角度看,中长期资金通常不需要在短期内面对大额意外兑付压力,具备长期属性和投资耐心,更有能力和意愿投向周期偏长、回报短期面临不确定的创新行为,有利于进一步支持创新企业,助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方案》要求基金公司加强投研能力建设,优化投研资源配置。同时,政策提出构建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的出台,进一步提升服务中长期资金和养老金投资的效率。”李湛补充称。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表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指出“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进一步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证监会指出“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抓紧印发和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努力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简单理解,汇金公司资金与两项支持资本市场工具都具有一定的逆周期属性,保险与公募基金更加市场化,具有更强的顺周期特征。一方面利用逆周期资金形成预期锚,兜住风险下限;另一方面稳定盘活顺周期资金,引入活水,则整体有助于强化政策效果,提升资本市场弹性。
权益类基金扩容
《方案》明确提出“壮大权益类基金”,要求未来三年权益类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年均增长至少10%。
中信保诚基金表示,中期来看,公募基金投资行为或发生变化,追求短期净值爆发力而忽视净值波动率的投资行为或被引导减少。
中信建投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胡玉玮指出,《方案》从合规、风控、公司治理等多维度筑牢底线。例如,要求基金公司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打击“风格漂移”“高换手率”等违规行为,并建立全方位激励约束机制。胡玉玮认为,这些措施将有效遏制行业乱象,为投资者营造更安全的投资环境。
《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公募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尽管短期市场受外部不确定性影响或延续震荡,但中长期来看,浮动费率、长周期考核、权益扩容等改革将深刻改变行业生态。
中庚基金认为,《方案》主要通过行业生态链条的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在产品层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优化治理体系、强化风险底线、提升监管执法力度,提升长期服务投资者能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功能性和盈利性的有机统一,将对基金投资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期编辑:刘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