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miancaijing.com
/
84岁的汪海仍活跃在经营一线,突然出现其被儿子一家三口“暴力夺权”的传闻,但当事各方无人明确说明传闻真假。
重要提醒!!!为防失联,请“星标”我们!进入无冕财经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再“”,以便您及时接收每篇推送~
作者:杨一轩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沉寂许久的双星鞋业,因为一封控诉信重回大众视野。
这封以汪海口吻在4月28日签发的公开信称,当月,自己被儿、媳、孙子一家三口两次抢夺公章,限制人身自由,目的就是逼迫他交出公司管理权。
今年84岁的汪海,是青岛双星名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双星名人”)的总裁,而这家公司的实控人,是汪海的儿媳徐英。
汪海曾一手将双星鞋业送上中国运动鞋霸主之位,博得“鞋王”美誉,年逾八旬仍活跃在经营一线。从双星名人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导向看,汪海仍是公司的灵魂人物。
如今突然流传出“逼宫”信,外界看法不一。据媒体报道,双星名人的工作人员称,公开信是假的。
而徐英的说法则耐人寻味,5月6日,她回复《每日经济新闻》时表示,“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总裁发的, 我们也找不到他,他现在也不在家,也不在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网传的公开信还影响到了青岛双星(000599.SZ),其不得不对外强调两家公司早已经彼此独立,毫无关系。但主营轮胎业务的青岛双星,如今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夺权悬疑
在信中,汪海满是愤怒。
这封由“汪海总裁写给全体双星鞋服员工”的信,讲述了儿子汪军及徐英等人,4月11日及14日两次强行抢夺公章,包括殴打办公室工作人员,阻扰一季度生产经营汇报及集团组织架构调整会议召开等,此外,汪军及徐英还搬去了去年新装修的办公楼,私自任命总经理。
▲网上流传的汪海公开信截图。
信中提到,孙子汪子栋将汪海堵在房间,“ 反复威逼我交出集团的管理权,长达两个多小时不准我出去,限制我的人身自由”。
汪海还在信中称,“他们自己干着只管自己捞钱,捞好处的事,而把担责任的事甩给我”。
公开信最后写道:“我郑重声明:从今日起,暂停双星名人集团及名人海工贸公司对外授权盖章及其他需要盖章的业务,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他们这些不顾大局不顾品牌发展胡作非为的人负责。”
这封信真伪难辨。到目前为止,双星名人并未以公司名义发布任何说明。而媒体上出现的相关回应,也有些似是而非。
5月6日,据红星资本局,双星名人一名知情人士称,“我们现在也在追溯这封信到底是来源于哪里,也在核实是不是汪海董事长发出的,集团高层、董事们都在研究这个事情。”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接受采访的徐英,自称找不到总裁汪海,并表示“这个事情我们安顿安顿”,“会给媒体一个答复”。
双星名人的法定代表人为汪海,其持股约21.88%,是第二大股东。但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徐英,所持股份达到45.569%,此外,汪军也持有小部分股份。
按天眼查工商变更记录显示, 徐英和汪军是在2022年6月通过增资,完成对双星名人股权上的掌控。这一年,汪海已经81岁。
不过,从微信公众号“双星名人鞋服”及双星名人官网来看,汪海仍是绝对的精神领袖。作为公司的宣传阵地,“双星名人鞋服”的文章中经常提及汪海,包括出席店长汇报交流培训会、市场经营会等,还会发布媒体对汪海的报道。
汪海在公开信中提到,其去年8月口头宣布儿媳徐英分管集团财务工作,协助处理集团相关工作,“但因工作能力差不能胜任集团领导工作,已于4月11日被免去全部职务”。
公开信息显示,儿子汪军在双星集团存在感不强,孙子汪子栋相对比较频繁露面。
今年1月6日,“双星名人鞋服”的文章称,在店长交流培训会上,汪子栋以集团总监身份,带领大家一起重温学习总裁重要讲话和批示摘要。不过,到了4月27日,双星名人品牌运作发布的视频中, 汪子栋已经是总经理。
▲图片截自“双星名人鞋服”微信公众号。
不知道汪子栋的“总经理”身份,是不是汪海信中所称由汪军等任命而来。
“鞋王”不想放手
“上将三颗星,我这辈子只能当中将了,两颗星,双星!”上过战场的汪海,应该是将“双星”当成终身不弃的事业。
双星鞋业的前身,是建于1921年的大元橡胶厂,是最早的民族制鞋工业,1955年成为国营青岛第九橡胶厂。
1974年,退伍后的汪海进入第九橡胶厂工作,1983年“双星”商标注册,1985年,汪海成为该厂党委书记。双星鞋业之后的成功,很大程度有赖于汪海的努力。
比较广为人知的例子是早期清库存。1983年,青岛第九橡胶厂按国家计划生产的产品,被商业部门以没钱为由拒收, 200多万双解放鞋积压仓库。
生存压力之下,汪海带人偷偷背着鞋到市场试销,还被制裁。1984年,随着政策松动,厂里的职工继续四处售卖,有业务员甚至外出半月都没有音讯。在全厂人的努力下,积压的解放鞋销售一空。
▲图片截自“青岛政协文史馆”公众号。
汪海心思灵活,还体现在营销上。早在1984年,双星就召开新闻界座谈会,邀请40多家媒体记者出席,让记者现场试穿新开发的产品,“双星”品牌很快名扬全国。
鼎盛时期,双星运动鞋销量全国第一,旗下有数十家销售公司、5000家连锁店。对汪海来说,双星相当于其一手缔造、壮大,感情不可谓不深。
但进入新千年后,行业竞争加剧,双星在2001年经由收购进入轮胎业。第二年,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由双星集团除上市公司以外的7家生产企业,以及自然人和职工购股组建。这也启动了双星鞋业剥离的序幕。
从2006年到2009年,随着青岛双星向双星名人转让鞋类资产,青岛国资委拍卖的双星名人股权落入汪海家族手上, 双星名人完全私有化,并由汪海一手掌控。
而私有化过程一度引发外界质疑,但也很快平息。据南方周末当时报道,青岛市想要促使性格强悍的汪海退休,在其超龄无法给予股权激励的情况下,鞋业资产剥离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名人实业完成对双星鞋业资产的收购后,汪海就会退休,继续去造鞋卖鞋,继续当‘中国鞋王’。”
2013年5月,72岁的汪海卸任双星集团董事长,比原定的退休日期早了一年。外界认为,汪海可能更看重双星名人。
直至2022年,徐英及汪军通过青岛星迈达工贸有限公司,成为双星名人第一大股东,徐英成为双星名人的实控人。
不过,身为总裁的汪海,仍旧以双星名人实际掌权者的身份,活跃在台前。其也未在公开场合谈及退休、接班等问题。
翻遍各种公开报道,对于儿孙接班一事,汪海仅在2008年4月谈起过,据《理财一周》当时报道,他告诉记者自己还要再干5年,“ 总裁助理、儿子汪军不可能接班。在他看来,汪军太懒”。
如今看来,汪海似乎还未能找到满意的接班人,这也许是他还不愿放手的原因之一。
两个“双星”,都有压力
继承双星鞋业资产的双星名人,贵为“百年企业”,历史上也曾风光无两,但已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
双星鞋业曾拥有5000家门店,但在私有化后,汪海强势收归渠道权限,曾遭到一些代理商抵制。随着竞争加剧,电商渠道崛起,双星名人如今的门店规模,应该是远不及巅峰时期。
近年来,在年轻化品牌攻城略地之下,仍以中老年及大众市场为主的双星名人,品牌老化,沦为区域性品牌。
双星名人官网显示, 其品牌价值达492亿元,但对于这些年公司具体的财务数据,外界无从得知。即使“夺权”属于假消息,但汪海年事已高是事实,双星名人的下一任掌舵者,会比汪海做得更好吗?
▲双星名人官网上有关汪海的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双星名人集团旗下还有房地产业务,但经营情况应该不怎么好。
天眼查显示,青岛双星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3年,汪军为法定代表人,也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天眼查显示,今年2月, 该公司成为被执行人,涉及金额1.17万元。
而另一个“双星”,主营轮胎业务的青岛双星,在独立后一度发展还算不错,其品牌价值超千亿,年收入增长了数倍,但近年来也在亏损泥潭里挣扎。
财报显示,从2019年开始,青岛双星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6年亏损,累计亏损约17.6亿。而反映其实际盈利能力的扣非净利润, 更是连续7年录得负数,累计亏损额超过30亿。
对于业绩亏损,青岛双星曾在2023年财报里称,主要受到外部市场竞争及柬埔寨工厂尚处于建设期等影响。
但同样遇到外部竞争的同行们,活得似乎还不错。比如同在山东的赛轮轮胎、玲珑轮胎、三角轮胎等,都在持续盈利,其中,赛轮轮胎近十年一直盈利,去年净利润超过40亿。
青岛双星不可能不焦虑,为了扭亏,其去年底宣布收购韩国锦湖轮胎,这一申请已经在4月28日获深交所受理。
并购成功能缓解业绩压力,但青岛双星的偿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未来还将面临业务整合、业绩承诺不确定等问题。
不管怎样,两个“双星”面临的压力,都有点大。
联系入群 | 加微信:Damian0601
●
●
●
●
●
●
●
●
版权声明
上一篇:原创 淘宝闪购,推倒阿里旧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