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王泽红
年报季结尾,新能源企业又进入业绩盘点时刻。
回顾2024年,光伏行业洗牌加剧,组件价格大幅下降,造成主产业链企业普遍亏损,但储能业务成为新增长点,整体呈喜忧参半局面。
光伏业务占比较大的企业,即便储能成新增长曲线,但也未能扭转业绩下滑局面,如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等,去年均亏损。
业务布局以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为主的企业,去年利润则呈增长态势,典型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企业的人均薪酬和高管薪酬,也随企业业绩上涨或下跌,上下起伏,尤其是高管薪酬的变化,亏损或业绩下滑严重的企业,高管报酬集体削减呈普遍现象。
搜狐财经以储能为主线,选取了A股40家上市企业,从数据层面管窥新能源行业2024年的风云变化,瑞浦兰钧、中创新航和海辰储能等港股上市企业,并未列入对比。
此外,比亚迪7771亿元的营收构成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营收占比为79.45%,光伏、储能业务均被包含在内,在年报中并未进一步细分。但从储能电芯销量看,比亚迪处在行业前三之列,所以也被纳入统计。
27家年薪上涨:天齐锂业人均报酬46.87万
从搜狐财经的统计看,人均薪酬最高5家企业分别为天齐锂业、阳光电源、海博思创、上海电气、晶科科技,2024年人均薪酬分别为46.87万、37.93万、37.91万、32万、31.71万,均超过30万元。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去年员工人数分别为96.89万人、13.2万人,远超其他企业,人均薪酬也相应走低,分别为14.56万元、23.63万元,去年分别上涨5200元、1.06万元。
40家企业中,有27家企业人均薪酬出现上涨,8家企业出现下跌,5家企业不增不减。其中,涨幅最高的企业依次为科陆电子、天合光能、禾迈股份,2024年人均报酬分别增长6万元、4万元、4万元。
TCL中环、上能电气、艾罗能源、德业股份位于第二梯队,去年年人均薪酬上涨幅度均为3万元。
人均薪酬下调的企业分别为新风光、禾望电气、通威股份、国晟科技、海博思创、晶澳科技、南都电源和天齐锂业,下降幅度介于1-4万元之间。
从人均薪酬变化看,很难与企业的经营相关联,如隆基绿能、和TCL中环,两家企业是典型的亏损型企业,但TCL中环去年的人均薪酬上涨,而隆基绿能则维持不变。
高管报酬削减成普遍:隆基绿能一年减2570万
反观高管薪酬的变化,则与企业的经营强关联。
搜狐财经统计显示,28家储能大厂中,有19家企业的高管报酬总额出现下滑,储能大厂的高管报酬削减成普遍现象。
典型如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阿特斯、派能科技5家企业,去年高管报酬总额支出减少分别为2569.7万元、2404.4万元、1449.29万元、1273.7万元、1243.5万元。这些企业或亏损,或业绩下滑严重。
而比亚迪、亿纬锂能、阳光电源、欣旺达、上能电气等企业,去年净利润均呈增长态势,高管薪酬总额支出也相应增加。其中,比亚迪增加1655万元,上能电气增817万元,阳光电源增402万元,欣旺达增275万元,亿纬锂能增109万元。
光伏遇寒冬:李振国、王彦军年薪降至两位数
企业业绩的巨变,在支付予高管的薪酬当中,体现的更为直观。
具体来看,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的报酬,从2023年的1154万降至2024年的90万,一年削减1064万,总经理李振国从816万降至84万,一年减少731万。
再如阿特斯,2024年营收利润双降,高管报酬集体下调,总裁庄岩、副总裁兼储能科技总经理张光春、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张含冰的报酬,分别减少357万、254.25万、83.79万,其余高管与核心技术人员也有不同程度下调。
但整体来看,董事长、CEO们薪酬上调者占多数,阳光电源是上调较为明显的企业,董事长、总裁曹仁贤的报酬从351万增至388万,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顾亦磊从1440万涨至1750万,高级副总裁吴家貌从994万调至1294万。
此外,阳光电源其余高管,如赵为、陈志强和田帅等也均有不同程度上调。
比亚迪高管的报酬,有升有降,董事长、总裁王传福的报酬从661万元上调至765万元,执行副总裁李柯从1326万元增至1489.7万元;何志奇职位由高级副总裁变更为执行副总裁,年度报酬也从1045万元调至1189.6万元。
此外,比亚迪高级副总裁罗红斌则从1406万元降至1240万元,副总裁刘焕明从756万元降至732.8万元,王传方、任林和赵俭平等副总裁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幅度。
从企业类别来看,光伏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成削减重灾区,而高管薪酬上涨公司多是动力电池与储能业务占优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