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的热门股,CEO同样来自中国台湾的AI半导体股超威半导体(AMD.US)和超微电脑(SMCI.US),于同日公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业绩。
超威半导体季绩超预期,但出口管制影响展望
英伟达(NVDA.US)的竞争对手超威半导体,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2025财年第1季业绩表现理想,季度收入按年增长35.90%,至74.38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71.3亿美元;非会计准则毛利率按年提升两个百分点,至54%;非会计准则每股摊薄后盈利按年增长54.84%,至0.96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0.94美元。
其中,包括AI图形和中央处理器销售额的数据中心分部,实现季度收入36.74亿美元,按年增长57.21%,该分部的经营利润率也按年提升了0.22个百分点,至23.37%。
由于业绩超越预期,超威半导体的股价在公布业绩之后的盘后交易时段一度大涨近5%,但是随后涨幅缩小,盘前现涨1.80%,主要原因或是与其业绩指引有关。
超威半导体预计,其2025年第2季收入或约为74亿美元,非会计准则毛利率预计为43%,包括约8亿美元因新出口管制而产生的库存及相关储备费用,若不考虑这一费用,非会计准则毛利率会有54%。
在业绩发布会上,超威半导体估算其于第1季或因出口管制而损失了7亿美元的收入,预计在本财政年度将因此合共损失15亿美元。
同样,超威半导体的老对手英伟达于4月中也预期,可能因为特定地区市场特供AI芯片H20的库存、采购承诺和相关储备,而产生约55亿美元的费用,从而影响到其业绩。
超微电脑下调全年收入预测
被誉为“英伟达卖铲人”的超微电脑,主要提供服务器、AI、存储、物联网和交换机系统等解决方案,其直接液冷技术(DLC)等解决方案适用于高密度数据中心和AI服务器散热,也因此能成为英伟达的重要合作伙伴,助力后者提升AI算力。
超微电脑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2025财年第3季业绩显示,其净销售额为46亿美元,按年增长19.48%,不过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54.2亿美元;非会计准则摊薄后每股盈利仅为0.31美元,按年下降53.03%,低于市场预期的0.50美元。
在公布季度业绩前一周,超微电脑就提前预告了其季度业绩表现不如预期,理由是部分客户延迟交付,销售或要到截至6月末止的第4财季才确认,以及旧款产品导致的库存储备增加,以及加快新产品上市的成本上升。
在公布业绩时,超微电脑的创始人及CEO梁见后指,客户评估当前的Hopper和新品Blackwell GPU的AI平台性能,而推迟出货,再加上经济不确定性和关税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是拖累其季度表现的主要原因,并强调这些都只是短期影响,有关客户的销售有望于6月和9月财季入账,但是超微电脑下调了全年收入预测,恐怕不是他说的那么乐观。
超微电脑将其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的收入指引从235亿美元-250亿美元,下调为218亿美元-226亿美元。
我们认为,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关税风险或让其更多客户暂时搁置扩张和技术整改计划,这些变化最终还是会体现在上游供应链上,超微电脑作为其中一员自然也无法幸免。
AI半导体产业链的难关
特朗普的新一轮关税和出口管制措施,让美国芯片企业如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等遭受重创,原计划在中国销售的H20芯片和AMD MI308芯片也可能因管制政策而泡汤。中国目前是全球最重要的AI芯片消费国之一,英伟达CEO黄仁勋也表示,被摒除在中国AI市场以外,将会是“巨大的损失”。
我们在《55亿?英伟达的损失将远超此数》中已提到,英伟达所损失的可不仅仅是上述的55亿美元计提费用,而是包括港台在内的大中华区市场,这在过去一直是英伟达的重要收入来源,2024财年的收入占比达39%,2023财年更是高达47%。
此外,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使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如应用材料(AMAT.US)、拉姆研究(LRCX.US)和晶圆制造设备供应商科磊(KLAC.US)等每年损失超10亿美元,受上游产业链成本增加拖累,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的利润也将受到影响。
今年年初时,AI半导体股的牛市走势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于大型科技企业斥巨额资本开支建设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之举感到担忧,因为DeepSeek的崛起,动摇了大家对于算力决定一切的信心。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AI需要数据、算法和算力“三位一体”,除了算力之外,中国的数据与算法均可与美国相当,DeepSeek的崛起让大家看到,聪明的算法也可弥补算力不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对于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等的AI芯片投入或许不需要那么多。
特朗普上台之后,推出多项针对AI产业链的政策,遏制了产业链的发展,出口管制就是其中一项,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让许多科技巨头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未来的发展布局与战略,而搁置其资本开支计划,从而令AI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前景变得不明朗。这些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发酵,未来或继续对AI半导体产业链带来更多深层次的冲击。
作者: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