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期间,“国补”政策持续刺激消费电子市场增长。
5月3日-4日,时代财经走访了线下多家手机销售门店发现,关于“国补”“以旧换新”相关规则仍摆放在门店的显眼位置。“(国补)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具体什么时候结束我们也无法确定。”一位门店店员说。
前三天是五一节促销的关键期,“我们一般前三天有冲量的任务。”华为、OPPO手机销售门店店员均表示。
从走访情况来看,部分华为门店在五一期间针对特定手机产品的优惠力度较大。一家华为授权经销商店员告诉时代财经,5月1日-5月3日,华为Pura70 Ultra可直降一千元。例如,Pura70 Ultra 12GB+512GB配置原价7499元,降价后为6499元,部分型号叠加国补可再减500元左右,优惠力度超过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上的华为直营店。
华为最高优惠2500元
5月4日,惠州一家华为智能生活馆中人来人往,消费者们围在展台旁,咨询和体验相关产品。
在店面门口的广告屏上,打着“华为五一焕新季”“至高优惠2500元”的字样。
图源:时代财经摄
“目前最有性价比的是Pura70 Ultra或Pura70 Pro,因为Pura 80系列马上要推出了。”据华为智能生活馆中店员介绍,Pura70 Ultra16GB+512GB版本原价7499元,在门店到手价可以给到5999;Pura70 Pro 16GB+512GB到手价为5399元。
今年3月,华为推出了首款阔折叠手机Pura X。这款手机也被摆在了门店展台的显眼位置,现场有不少消费者在旁体验“眼动翻页”等功能。“虽然在刚发布时因定价较高遭到吐槽,但这款折叠屏手机整体卖得还不错,经常卖断货。”该华为店员表示。
同样在前几个月发布折叠屏手机的还有OPPO Find N5,据其线下门店店员介绍,许多商务人士会青睐这款手机。
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84万台,同比增长53.1%,继上个季度在近两年首次同比下降以后,市场表现有所回暖。不过,IDC认为,这种好转主要来自于厂商发布产品节奏的变化,市场需求并无更明显的改善,折叠屏市场今年依然会处于一个调整观望阶段。
“我们最热卖的机型还是OPPO Find X8系列和Reno系列,大部分型号均可适用于国补政策。”上述OPPO店员称,除了可适用于国补外,他们门店手机产品在五一期间均未有额外的优惠政策。
“一般手机产品只有在最新版本推出后,旧版本会有一次降价的窗口期,降价幅度在500元左右,之后价格就不会有太大变化。”OPPO店员表示。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小米(01810.HK)的门店内。据店员介绍,五一假期间他们主推的产品是REDMI Turbo 4 Pro,这款刚刚发售的手机有一定优惠力度,但去年10月上线的小米15以及今年2月发布的小米15 Ultra,要看对应型号价格在不在国补区间内。
相比于国内品牌,苹果(AAPL.O)许多线下门店则均不参与国补。时代财经5月4日走访发现,苹果线下授权商店的人流相对较少。
“我们门店的iPhone16e按照苹果官网原价售卖(2025年2月28日发售),iPhone16相比苹果官网售价要低800块钱。”门店店员称,但他们门店无法参与国补,“很少店铺符合参加国补的条件。”
图源:时代财经摄
5月1日,苹果公布了2025财年第二财季(2025年Q1季度)财报,该季度苹果总营收为953.59亿美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为247.8亿美元,同比也增长了5%。然而,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仍是下跌,该季度营收为160.02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
在财报电话会上,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大部分销往美国的设备将从印度和越南生产,以应对潜在关税压力。他预估,关税将导致公司第三财季额外增加9亿美元的成本,并且这一数字在未来几个季度还可能更高。然而,苹果拒绝透露是否会涨价,或者是否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据IDC数据,苹果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13.7%,同比下降了9%。一方面,由于国补政策要求限制,最畅销的Pro&Pro Max机型难以参与其中;此外,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宏观经济的波动将让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更大压力。
“很多人都担心(苹果)会涨价,近期也很多顾客来换机。按照现在的国际形势,谁也不清楚什么时候会加价。”上述苹果门店的店员表示。
小米时隔十年再次登顶
受国补等因素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战场生变。
目前IDC、Canalys、Counterpoint三家机构均已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排行榜,出货量方面小米排名第一,销售榜单则是华为拔得头筹。
IDC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在国补政策叠加春节销售旺季的共同推动下,同比增长3.3%,达到7160万部,延续了过去五个季度的增长趋势。其中,Android市场中更多价位段的产品可以进入到国补行列中,因此市场表现相对更好,同比增长5.3%;iOS市场依然面临较大内外压力,第一季度同比继续下降9.0%。
从出货量数据来看,IDC、Canalys数据均显示小米时隔近十年,在今年第一季度登顶,市场份额在19%左右,同比增长了约40%。华为、OPPO、vivo和苹果分列后四席。
图源:IDC咨询
IDC数据显示,小米出货量连续七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在国补政策下获益最为明显,第一季度在头部厂商中同比增幅最大。此外,依靠小米15系列的成功,小米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份额稳定在第三位。
Canalys首席分析师朱嘉弢认为,小米的重要增长动能来自于产品和渠道的协同效应。小米在线上线下统一的定价策略有效降低了消费者在国补政策下的决策成本,而其从可穿戴设备、PC、智能家居到汽车等全品类的覆盖,也最大化利用了国补适用范围,带动多场景捆绑消费。
图源:时代财经摄
据Counterpoint统计的销量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华为以19.4%的市场份额连续两个季度领跑市场,创下2021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其中,华为的nova 13系列和旗舰款Pura 70系列的强劲需求巩固了其市场主导地位。国家补贴政策叠加热销机型降价,以及华为在600-799美元高端价格段的领先表现(该品牌目前在该区间占据优势),共同推动了增长。
华为之后,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分别是vivo、小米、OPPO、苹果和荣耀。
整体来看,国补政策对于拉动智能手机销量而言仍然至关重要。今年前4个月,国内手机厂商们踊跃“上新”,除高端品类外,大部分产品均在国补范围内。
例如,vivo和OPPO分别在近日发布了旗舰机的Ultra版本和s版本,其中,Ultra版本主打影像功能的突破,而s版本则定位时尚、直屏、轻薄或小屏。vivo和OPPO的定价策略也较为相近,Ultra版本的起售价为6499元,s版本的起售价则为4199元。
一加和荣耀均针对手机电池续航,分别推出了一加 13T和荣耀 Power,起售价分别为3399元和1999元。此外,荣耀还推出了以游戏性能见长的荣耀GT Pro手机,售价3699元起。
“国补会成为衡量产品力或产品实际表现的试金石。”此前,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接受时代财经等采访时表示,国补本身或许无法直接刺激出更多新增市场需求,但它会让用户更倾向于购买那些更好、更耐用的产品。因此,具备强大产品力的优质产品会从中受益更多。
“就未来的竞争态势而言,厂商们绝不能依赖国补来获取所谓的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焦点终究会回归到厂商自身,关键在于厂商如何精准服务好自己的目标人群,如何紧密围绕他们的需求来布局产品、技术,以及推进生态合作。”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