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安泰科技涨0.36%,成交额1.84亿元,换手率1.59%,总市值117.79亿元。
异动分析
可控核聚变+碳纤维+超导概念+稀土永磁+3D打印
1、根据2023年12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控股子公司安泰中科聚焦深耕可控核聚变领域,研发生产的偏滤器全钨复合部件、钨铜复合部件等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人造太阳”EAST大科学工程装置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其中钨偏滤器被认为是在核聚变领域最难生产和制造的部件之一,为中国可控核聚变实现全球领跑做出了重要贡献。
2、2018年5月17日晚,安泰科技公告称,公司参与设立的并购基金完成对德国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公司股权收购。公司称,德国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公司(Cotesa GmbH公司),总部位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德累斯顿,成立于2002年,产品和业务涵盖航空和高端汽车领域,主要生产飞机复合材料内外饰件及次承重结构件和豪华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内外饰件,是空客和波音公司的合格供应商,产品应用于空客A320、A350等机型。
3、2023年6月30日互动易回复:目前铌产品主要以纯铌及及合金为主,应用行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超导材料等行业领域。
4、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产业、高速工具钢产业和环保工程及装备材料产业。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钼溅射靶材、钕铁硼磁体及制品、非晶带材及制品、纳米晶带材及制品、高速工具钢、金刚石锯片、磨轮、钻头等、一体成型电感粉末、金属磁粉芯粉末、MIM粉、手机托槽,镜头圈,手机按键,微型变速马达,穿戴设备的手表表壳,便携终端设备的按键,结构件和笔记本转轴系列等、高性能药芯焊丝、实芯焊丝、特种电焊条、焊带以及埋弧焊丝与焊剂、钨铜复合组件、钨钽复合件、靶体插件、钨串型限制器、包层部件第一壁。
5、国内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也是国家科技部及中科院联合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陕西省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期启动3D打印金属粉末领域的合作,双方约定共同组建渭南3D打印金属粉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技术研发与转化合作,对3D打印金属粉末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不同行情独立判断)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19.67万,占比0%,行业排名13/32,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1.42亿,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区间今日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主力净流入-19.67万-423.64万-4369.31万-6314.92万-3.51亿
主力持仓
主力轻度控盘,筹码分布较为分散,主力成交额1.01亿,占总成交额的10.14%。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2.29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2.29元,近期筹码减仓,但减仓程度减缓;目前股价靠近压力位11.22,谨防压力位处回调,若突破压力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上涨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成立日期1998年12月30日,上市日期2000年5月29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以先进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为主业。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39.11%,先进功能材料及器件37.01%,高品质特钢及焊接材料21.80%,环保与高端科技服务业2.09%。
安泰科技所属申万行业为:有色金属-金属新材料-其他金属新材料。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液态金属、苹果产业链、无线充电、太阳能、飞行汽车等。
截至3月31日,安泰科技股东户数8.19万,较上期减少12.29%;人均流通股12527股,较上期增加14.02%。2025年1月-3月,安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7.82亿元,同比减少5.76%;归母净利润8254.52万元,同比增长4.95%。
分红方面,安泰科技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4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10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3月31日,安泰科技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二大流动股东,持股1776.98万股,相比上期增加200.61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位居第四大流动股东,持股549.54万股,相比上期减少57.97万股。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516150)位居第十大流动股东,持股306.42万股,相比上期减少6.90万股。华夏中证1000ETF(159845)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