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稳坐白酒行业“探花”之位的洋河股份(SZ002304),近日交出2024年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成绩单,在资本市场引发了激烈讨论。
惨淡的数据远逊于市场预期,投资者对洋河股份管理、产品和未来走向的讨论空前激烈。投资者阵营也明显分化:一部分选择“用脚投票”清仓离场,另一部分则认为价值洼地已现,开始逆势加仓。
营收净利双杀,行业地位加速下滑
根据洋河股份发布的公告,公司业绩遭遇断崖式下滑。
从2024年年报来看,实现营业收入288.7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2.83%;归母净利润更是骤降33.37%,仅录得66.73亿元,几乎抹去了过去数年的增长,回到了接近2016年的盈利水平。
2024年第四季度成为业绩“重灾区”,营业收入仅13.6亿元,同比锐减52.17%;归母净利润录得亏损19.05亿元,如此巨额亏损在头部白酒企业中较为罕见。有投资者纳闷:“第四季度亏损20亿元是怎么做到的?”
2025年第一季度洋河股份颓势未能扭转,反而加速下滑。实现营业收入110.66亿元,同比下降31.92%;归母净利润36.37亿元,同比暴跌39.93%,创下近十年单季最大跌幅。
“双降”成为洋河近期财报的关键词,且下降幅度不仅超过行业平均,甚至超过了部分同类区域性酒企。市场排名也随之滑落,已被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超越,从昔日的“茅五洋”跌至行业第五,甚至有观点认为可能进一步滑落至第六或第七。
战略失误、渠道承压,管理层遭质疑
业绩的崩塌让长期持有洋河股份的投资者倍感失望,并将矛头直指公司管理层。
“洋河无论是年报,四季报,还是一季报,关键词就是‘双降’。”一位投资者说,“洋河更多要从内部找原因,管理层的问题,产品的问题,市场管理的问题。这样搞下去,洋河很可能滑落到行业第六的位置。”对于管理层的质疑声浪颇高。“快点换人吧,把现任管理层换走。管理层懂生产,懂营销会更好。”
对公司战略和执行力的批评屡见不鲜。“洋河最大的失误就是踏错了节奏,当消费升级时他在发力中低端,当消费开始降级了,他又开始发力高端。”一名投资者分析,高端化彻底失败,梦之蓝成‘花瓶’”,而其重金投入、承载高端梦想的手工班系列并未打开局面。同时,核心产品海之蓝、天之蓝面临省内被今世缘蚕食,省外被竞品压制的双重困境。
渠道库存积压和价格倒挂问题被认为是此次业绩爆雷的直接导火索之一。据业内人士爆料,洋河核心产品海之蓝、天之蓝批发价已跌破出厂价,终端利润较低。一名经销商吐槽:“现在卖一瓶亏一瓶,不如躺平,等着厂家来救市。”
以高端产品梦之蓝M9为例,官方指导价1999元/瓶,2024年双十一大促期间跌至1008元/瓶,4月30日下午,新黄河记者检索发现,官方旗舰店的售价折合1234.04元/瓶,价格倒挂严重,市场需求疲软。
多空分歧加剧,价值博弈下如何做投资抉择?
面对惨淡的业绩和股价的持续下跌,投资者群体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一部分投资者选择止损离场。“我算是割肉割得早,洋河是我目前为止单个股票亏损最大的。2024年9月19日72元割肉,然后当天1246元买入贵州茅台。”部分投资者认为,洋河失去了增长确定性,管理层问题积重难返,不如转向更稳健的龙头企业。
“151元的成本,我不指望回本了,别说跌到50,跌到20也没啥,我不会贱卖,仓位很轻,就这样吧,对自己也是个很深的教训。买贵了,买在周期顶部,熬到下一个白酒周期顶点卖。”也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选择在低位坚守或加仓,他们认为市场的恐慌情绪放大了风险。“洋河报表出来一片哀鸿遍野,其实算一下,洋河并没有那么糟糕。”一位自称价值投资者的人分析称,账面上200亿元现金,负债也基本上都是合同负债。
这部分投资者看重洋河的资产价值和高分红承诺。洋河2024年度累计分红70亿元,分红率超过100%,这被视为管理层稳定军心的举措,也为长期持有者提供了安全垫。他们认为,当前的股价已经反映了悲观预期,甚至可能过度反应,“现在只是钟摆往极端的位置摆而已。”
洋河股份业绩断崖式下跌是行业周期调整叠加自身管理、产品、渠道问题的集中体现。市场认为,洋河需要一场深刻的内部变革来扭转颓势。
部分投资者将此次业绩“爆雷”视为“财务大洗澡”,认为这可能是管理层彻底出清历史包袱,为未来的重新出发做准备。“现在看洋河的财报,营收利润下降反而是好事,只要是反映真实的情况,才是真正的风险出清,股价将来才有回升的机会。”
更多担忧指向洋河股份核心竞争力是否已经受损。“假如只谈企业发展,洋河是没啥前途的,先天不足,就是打不过五粮液泸州老窖。”一位投资者从窖池资源角度分析了洋河高端化的“先天不足”。
洋河能否走出困境,取决于管理层是否能真正进行改革,解决积弊,重新赢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任。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的洋河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博弈:一边是可能触底反弹的巨大潜在收益,另一边是可能继续深陷泥潭的价值陷阱。正如一位投资者所言:“白酒业绩雷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洋河股份这颗“雷”,给白酒板块的投资逻辑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新黄河·大鱼财经记者:杜林)
上一篇:破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