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国际黄金市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波动。5月1日,现货黄金价格大幅下挫,单日跌幅超50美元,失守3240美元/盎司关口,较历史高点累计回调超5%。与此同时,国内金饰品牌纷纷调价,周大福、老庙等品牌足金饰品价格回落至1000元/克左右。这场突如其来的“黄金大跳水”,究竟是市场情绪的短期调整,还是趋势性拐点的信号?
此次金价暴跌并非偶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的缓和成为关键推手——美国即将公布第一批贸易协议,并可能降低部分关税,市场对全球经济风险的担忧有所缓解,黄金的避险属性因此受到抑制。与此同时,市场恐高情绪导致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进一步加剧了金价的下跌。
面对金价的剧烈波动,监管机构迅速行动。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先后调整黄金期货合约的交易手续费、保证金及涨跌停板限制,以防范市场风险。多家银行也发布紧急提示,工行、建行等均提醒投资者“贵金属波动加剧,需理性投资”。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黄金ETF甚至暂停申购赎回,凸显市场短期风险正在攀升。
尽管短期金价承压,但市场对未来走势仍存分歧。一方面,美国经济数据疲软(一季度GDP收缩、ADP就业远逊预期)可能重新点燃避险情绪;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若因经济恶化而升温,黄金或再获上涨动力。机构观点也呈现两极分化——US Global Investors预测年底金价或冲击3800美元,而高盛则认为“回调即是买入机会”,长期仍看涨。
综合来看,黄金市场短期面临调整压力,但中长期支撑因素仍在——全球央行持续增持、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美元长期走弱预期等都可能推动金价再度上行。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波动加剧,需警惕短期风险,但若着眼于长期资产配置,黄金仍可能扮演“压舱石”角色。未来的关键变量,或许在于美联储政策转向的时机,以及全球经济是否真的已“软着陆”。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