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 张志峰
“三十年前,中国医疗产业尚是荒原一片,迈瑞等企业以自主创新为犁,在跨国巨头的疆域中划出了属于中国制造的版图;而今,以‘数智化’为舟楫,迈瑞正驶向全球医疗资源均质化的‘深海’。”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在年度报告中如是称。
当前,逆全球化进程仍在深度演进,“关税2.0”风波更是为此进程推波助澜,医疗器械领域首当其冲。
但在李西廷看来,迈瑞的解题思路非常明晰:以“数智化”撬动“全球化”。即以数智化为“墨”,通过前瞻性地在全球范围布局本地化平台,书写全球医疗创新方案的新篇章。
国内业务拐点将至,国外无惧关税战
也正是得益于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2024年在行业整体走弱的背景下,迈瑞医疗业绩依然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4月28日晚间,企业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迈瑞医疗实现营业收入367.26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归母净利润116.68亿元,同比微增0.7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4.32亿元,同比增长12.38%;期末净资产358.56亿元,同比增长8.38%。
要知道,去年受到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幅减少、医疗设备常规招标延误等因素影响,国内相关设备厂商业绩普遍不佳。
根据申万行业“医疗设备”领域43家A股上市企业已披露的年报数据测算,2024年行业营收增速中位数为-2.32%,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为-16.54%。
分区域来看,迈瑞医疗的国内营收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2024年同比微降5.10%。但企业认为,这些影响因素在2025年有望迎来拐点。
根据企业预警通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地方专项债,尤其是用于支持医院新改扩建和设备采购的医疗专项债,其发行规模实现同比较快增长。国家也明确提出了要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根据众成医械的数据,不同品类医疗设备的月度招标情况自2024年12月以来均在持续复苏,虽然从招标到收入确认需要一定时间,但这对于2025年迈瑞国内业务的复苏有重要意义。同时,医疗行业整顿已经基本步入常态化阶段,更加合规、透明的采购环境也能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招标的赢单率。
而支撑企业去年业绩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前瞻性布局的海外业务发力,去年国际业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21.28%,占企业整体收入的比重提升至约45%,几乎与国内业务规模持平。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美国市场,迈瑞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2018年—2023年美国业务的复合增速达到了10%,目前在美国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约6%。随着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盈利能力也不断攀升,目前毛利率高于70%,已超过加征关税前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初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两次10%关税生效前,企业已提前根据意向订单在美国前瞻备货,因此今年在美国销售的产品并不受到本轮关税政策影响。
加速推进全球本土化,构筑出海护城河
从化解美国市场关税危机的一系列举措不难看出,对于全球化业务进程中的国际局势变化,迈瑞早有预见,并将抗风险能力视作企业出海的“护城河”之一。
在企业看来,对抗风险、保证业绩稳定的核心,就在于全球本土化及不同区域间均衡发展。
截至2024年末,企业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通过“直销 + 经销” 相结合,远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地区。
在中国,除了深圳总部之外,企业还设有36家子企业、30余家分支机构,凭借自身研发实力和国产化替代历史机遇,产品已覆盖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
近年来,迈瑞医疗产品持续被国内顶级医疗机构接受,销售的产品已全面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业务领域,同时实现从中低端到高端、从科室到全院的整体化、集成化、数智化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据企业统计,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的大部分子产品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输注泵、灯床塔,体外诊断领域的血球、生化业务,医学影像领域的超声业务等市场占有率均为国内第一。
在海外,受益于过去20多年的长期市场耕耘和品牌建设, 迈瑞医疗通过在北美、西欧等全球顶尖医院引入企业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目前已成为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领先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伙伴。
截至目前,迈瑞已于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约40个国家设有63家境外子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全球化研发、生产制造、营销以及服务网络。
尤其是本土化生产制造方面,通过结合并购、自建和对外合作等方式,企业已在全球13个国家布局了本地化生产项目,目前已有包括美国在内的9个国家启动生产,其中绝大部分项目涉及体外诊断产品,且通过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注册认证。
统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迈瑞医疗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继续维持市场前三的地位。
海外发展中国家营收109亿,增长空间巨大
与多数高端医疗制造企业不同的是,迈瑞眼中的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国内外市场之间,海外市场中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市场之间的均衡,同样重要。
一边以欧美高端市场作为“技术试验场”,占领技术高地、扩大市场的同时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另一边,迈瑞医疗也从未放松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拓展,并将之视作企业未来业务规模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2024年企业在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营收甚至要超过发达国家,已达到109亿元,相当于营收总量的约30%。
其中,在土耳其、巴西、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等多个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重点战略客户开拓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在政府机构集采项目中取得持续突破。
不过迈瑞预计,当前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可及市场空间和中国类似,均约1300亿元。以此计算企业目前对应的市占率仅约8%,未来前景可观。
并且发达国家得益于其先进的医疗体系和较高的个人健康意识,人均医疗器械费用远超100美元,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欧洲和美国市场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70%。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其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随着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支撑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持续保持增长。
从市场空间来看,欧美总人口不足10亿,亚太及拉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整体占比约30%,但人口超过70亿,预计后续市场空间增速将持续快于发达国家市场。
迈瑞医疗表示,将继续深度融合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营销体系,将国内营销“切得细、吃得透、绑得紧”这一成功的独特竞争力复制到发展中国家,助力发展中国家成为企业重要的增长动力源。
以“数智化”为支点,吹响医疗平权时代号角
需要指出的是,在李西廷眼中,迈瑞医疗之所以能快速撬动“全球化”,离不开企业沉淀多年建立起的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其强大的产品工程化和系统集成能力,是保障企业率先驱动数智化“舟楫”,快速实现由跟跑到领跑跨越的根本。
自主创新是迈瑞医疗的初心,也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
在2023年Newsweek(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全球TOP 100家医院中,迈瑞已覆盖80家,这也说明了其在全球市场与国际一线医疗器械企业同台竞技的实力。
目前,企业已建立起遍布全球的研发创新平台,拥有十二大研发中心,5259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杭州、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美国明尼苏达、芬兰海肽和德国德赛。
2024年建成的武汉研究院项目正是其中之一。据透露,该项目拟作为企业未来第二大研发中心,并将于202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企业共计申请专利11773件,其中发明专利8435件;共计授权专利57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850件。
报告期内,迈瑞医疗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研发投入40.08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0.91%。
事实上,自从企业2014年公开披露财报以来,研发费用支出就始终保持在营收10%左右的比例,从未有过例外。也正是持续不断的高研发投入,逐步构筑起了令人难以超越的技术壁垒。
以此为基底,2024年迈瑞“启元重症大模型”应运而生。
这是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大模型,以腾讯混元大模型为基底,迈瑞在重症医学领域的深厚积累为“血肉”,整合了床旁设备、医护评估和各类信息系统的多模态数据,也是行业公认的为全人类的重症医学带来重大突破的垂域大模型。
目前,启元重症大模型已在国内多家顶级医疗机构实现临床应用,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启元大模型还会走进急诊、麻醉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其他科室,将数智化的力量在辅助诊疗、报告生成和审核、临床案例和知识检索、教学科研等领域全面铺开。
迈瑞深知,伴随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革命浪潮汹涌而来,以数智化改革重构医疗体系、为医疗机构提质增效成为发展之必然。
特别是2025 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吹响了AI平权的号角。以“数智化”为支点,迈瑞也将在2025年继续代表中国医疗力量,撬动全球医疗科技的广阔市场,吹响医疗平权时代的号角。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