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国家能源局: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
报告共计:53页
《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全面阐述了中国绿证制度的发展状况,展示其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绿色电力消费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 制度体系建设成果:中国已基本建成绿证制度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确立了绿证法律地位,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绿证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标准制定也稳步推进。同时,绿证与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碳市场政策有效衔接,通过建档立卡、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等环节,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 核发质效显著提升:绿证核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24年12月底,建档立卡工作基本完成,核发效率大幅提升,核发时间缩短85%。2024年核发绿证47.34亿个,同比增长超28倍,重点省区核发量集中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核发范围全面拓展至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 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2024年绿证交易规模翻两番,达4.46亿个。交易模式多样,单独交易以跨省为主,绿色电力交易以省内为主,二者互补。交易价格市场化且呈下行态势,消费主体增长迅速,达5.9万个,制造业购买量占比最高,绿证对经济发达地区绿色转型推动作用明显。
-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广泛,在促进绿色电力消费方面,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大型活动、企业、公共机构和居民均通过购买绿证实现绿色用电。同时,绿证在支持消纳责任权重考核、服务能耗双控考核、衔接碳排放量核算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国际互认稳步推进:中国积极推动绿证国际互认,政府层面加强交流,与国际组织和国家就绿证互认等议题深入探讨。绿证国际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国际标准制定也取得突破,如国家电网牵头制定多项国际标准。
- 未来发展展望:尽管中国绿证发展面临国内供需不平衡、国际认可度有待提高等挑战,但前景依然广阔。未来将围绕“双碳”目标,完善政策机制,提升消纳水平,建设绿证市场,强化国际合作,推动绿证更好地服务于能源转型和全球气候治理。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