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人工智能专题:DeepSeek时代:让AI更懂中国文化的美与善
报告共计:34页
该公开课聚焦于DeepSeek大模型与中国文化,探讨其在中文场景下的优势以及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和浙大相关实践。DeepSeek在中文场景表现出色,在SuperCLUE开源榜单中取得优势,在创意类英文故事写作评测中也位居第一梯队 。在艺术领域,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如MIT-IBM Watson AI Lab和哈佛艺术博物馆收集大量数据解读艺术品,微软与荷兰银行利用GAN修复画作。大模型涵盖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多种类型,相关数据标注为机器视觉软件研究提供支持。图像生成方面,有国画山水和水墨山水等模型。文心大模型还助力《富春山居图》的“山水合璧”。浙江大学在文化与AI结合方面开展了诸多实践。“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作为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在国家各部门支持下,实现了信息记录最真、图像印制最精、藏品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成果,涵盖众多传世珍品。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依托多学科优势,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为教学研究提供支持。学院还开设相关通识课程培养学生对古典绘画及文化的理解,在学生科研实践中,结合农业知识讲解古代画册,以佛画展示“佛教中国化”过程。此外,浙大构建了国画数据库,开发出国画分析系统,具备多元分类、定制检索、色彩分析、创作生成等功能。最后,课程还探讨了软件3.0时代大模型的规范使用,以及大模型应具备的美学、道德、教育、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强调大模型要“德才兼备、品学皆优”,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传承与发展。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