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和格力投资的一家制造企业冲刺IPO了!
近日,珠海市南特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特科技”)的北交所IPO审核,因交易所13项“灵魂拷问”陷入僵局。
2024年12月30日,南特科技申请北交所IPO上市,2025年1月23日,北交所发出首轮问询函,涉及13个问题,包括实控人关联关系认定、客户合作模式及业绩稳定性等。公司原需在2月26日前回复,但申请延期至3月26日,截至3月14日仍未提交。
一般来说,冲刺北交所IPO的审核周期在6-8个月,即便按时回复,仍需通过二轮甚至三轮问询,一旦流程拖延,那么南特科技年内上市难度极大。
最要紧的是,此前南特科技与投资方约定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上市,否则实控人需回购股份,潜在回购金额或超3.5亿元。目前距截止日仅剩9个月,审核进度滞后与时间压力叠加,进一步加剧风险。
1、 客户集中度高
2021-2024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合计贡献营收约80%,其中2024年上半年占比78.8%,客户集中度极高。
这也导致公司的议价权丧失,对两大客户销售毛利率低于其他客户(2022年因原材料涨价,整体毛利率骤降6.6个百分点至19.5%)。并且供应链话语权弱,公司向格力电器同时存在销售与采购铸件,形成双向依赖,进一步削弱议价能力。
在招股书上,尽管营收稳步增长(2021-2024年上半年年复合增长率12.8%),但净利润剧烈波动。2021-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6,092万、4,664万(-23.4%)、8,419万(+80.5%)、5,799万。2022年因成本激增导致净利率降至5.6%(2021年为8.3%),且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匹配度低(净现比0.51)。
2022年因原材料涨价,毛利率从26.1%骤降至19.5%,2024年上半年虽回升至24.1%,尽管2023年利润反弹,但毛利率仍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公司的应收账款也是不断提升,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达47%(2024年上半年),其中80%来自美的、格力,账期延长至92天(行业平均68天),现金流净现比仅0.87,盈利质量存疑。
公司的偿债能力也较弱,2024年上半年短期借款8,013万元,但货币资金仅3,642万元,流动比率0.98(行业平均1.5),偿债能力堪忧。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研发能力也较弱,2023年研发费用占比仅2.28%,远低于行业均值5%,核心专利“气缸驱动装置”产业化效果未披露,技术迭代落后行业半年。并且,97.61%员工为专科及以下学历,研发人员占比仅3.92%(95人),其中本科以上不足3%,难以支撑技术升级需求。
拟募资4.2亿元中,58.9%用于安徽生产基地二期扩建。但当前武汉子公司因未按时公示年报被行政处罚,且现有产能利用率已从2021年的95%降至2023年的82%,扩产必要性遭质疑。
空调压缩机行业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竞争加剧,若公司未能实现客户多元化或技术升级,长期增长或受限。
2、 对赌协议逼迫上市
招股书显示,公司与星绮紫凤等投资者签订对赌条款,南特科技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上市,否则实控人蔡恒需回购投资方股份,潜在金额超3.5亿元。
此前,2022-2024年,股东及实控人累计减持套现超8,000万元,其中实控人蔡恒2022年套现1,956万元。
但当前审核进度滞后:2024年12月提交申请,2025年1月收到首轮问询函,原定2月26日回复,后延期至3月26日,截至3月14日仍未提交。
即使如期回复问询,后续可能还需二轮或三轮问询,而北交所审核周期通常需6-8个月。目前距截止日仅剩9个月,审核进度滞后与时间压力叠加,进一步加剧风险。
3、 妻姐股权代持问题
公司历史上存在长达9年的股权代持(2015-2024年),且2024年2月才通过协议解除。实控人蔡恒配偶的姐姐李丽玲,作为创始股东持股5.2%,但其既无机械行业背景(曾任职人事文员),也未参与公司治理,却在2009年公司设立时获得10%股权。
对于股权持有问题,北交所要求核查其资金来源及是否存在代持。李丽玲入股资金是否来源于蔡恒家族?是否存在未披露的代持协议?交易所直指其“一致行动人”身份认定合理性存疑,可能涉及实控人隐性控制权问题。
实控人配偶资金占用。2020年蔡恒配偶李巧玲通过个人账户占用公司资金404.92万元(含利息),直至2022年才偿还。期间新增利息52.19万元,但招股书未充分说明资金用途及内控整改措施,暴露公司治理严重缺陷。
南特科技的IPO不仅是融资需求,更是破解客户依赖、治理缺陷的关键一搏。当前,其需在9个月内同步完成审核流程与内部整改,而时间窗口已极为紧迫。
若上市失败,对赌协议引发的回购压力可能使实控人陷入资金链危机,叠加客户集中风险,公司经营稳定性将面临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