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说个扎心的事实——我这几年接触的土老板里,真正开宝马住别墅的,全在干些你压根瞧不上的生意。上周在洗脚城碰见个老哥,边捏脚边给我上了一课:“兄弟,知道现在往火葬场送束花比你开奶茶店赚得多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看似不起眼,实则闷声发大财的行业。
一、殡葬业:你嫌晦气,人家数钱数到手软
我发小的表哥在老家干白事一条龙,去年疫情最凶的时候,他全款提了辆保时捷卡宴。你猜这行有多暴利?
1、卖的不是棺材是愧疚感:骨灰盒进价800,卖8800都算良心价。现在流行“生前没尽孝,死后补套餐”。北京有家殡仪公司搞了个“往生头等舱”,9万9千9的套餐每个月稳定出五单。人家客户原话是:“老爷子活着时候没坐过商务舱,走了得补上。”
2、全中国最不打价格战的地方:你去菜市场能为了两毛钱砍半小时,但在殡仪馆问价的人都活像霸总附体:“要最好的,钱不是问题。”我亲眼见过县城大姐捧着三万现金办葬礼,转头自己啃了半个月咸菜。
3、躺着赚钱的政策红利:全国殡仪馆数量20年才涨了12%,但北上广深现在流行“云扫墓”。深圳有公司搞了个线上灵堂,充会员能烧虚拟豪车别墅,去年光会员费收了小两千万。
殡葬行业暴利背后,是服务机构的稀缺性和半垄断属性。全中国殡仪馆总共也就1000多个,面对每年1000万左右的死亡人口,服务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且,这个行业还不透明,很多消费者在面对亲人离世时,往往愿意花大价钱来弥补生前的遗憾。
二、工厂里那些“英文软件”:外国佬的提款机
上个月去东莞模具厂参观,看见车间主任电脑上全是看不懂的英文软件。老板蹲在门口抽烟叹气:“德国人一个软件顶我半年利润,不买?明天机器就得变废铁。”这些藏在工厂里的“卖水人”才是真大佬。
苏州有家20人的小公司,专门给德国机床写配套软件。去年他们员工年终奖直接发宝马,条件是签保密协议——泄露项目细节得赔五百万。更绝的是汽车焊接系统,有个团队五年估值翻300倍。知道他们客户是谁吗?某国产新能源车龙头,现在每辆车上路都得给他们交“智商税”。
工信部数据看着都心酸:2400亿的工业软件市场,国产率不到12%。现在搞这行的程序员时薪2000起,比写APP的香多了。
这些工业软件之所以赚钱,是因为它们掌握了核心技术,是制造业的“大脑”。外国企业依赖这些软件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还处于追赶阶段。
三、你扔进回收箱的旧衣服,正在非洲当LV卖
小区楼下那个绿色旧衣回收箱,根本不是献爱心!我前同事辞职干这个,现在在深圳湾买了房。他们产业链玩得那叫一个溜。
1、带吊牌的当季款:走海运到非洲,广州仓库天天爆仓。肯尼亚大兄弟现在都穿拼多多9块9包邮的T恤,市场价能卖20美金。
2、有点起球的“古着”:消毒后运到东南亚。曼谷周末市场里,从中国来的二手毛衣比本地货贵三倍,老外还抢着买“vintage”。
3、破布头也有春天:河北有个县专门把烂衣服打碎做拖把,去年靠这个产值破百亿。更绝的是发霉衣服炼再生纤维,超市购物袋原材料就这么来的。
旧衣回收行业之所以赚钱,是因为它解决了中国旧衣服处理难题的同时,也满足了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对二手衣服的需求。而且,这个行业的产业链非常完善,从回收、分拣、消毒到运输、销售,每个环节都能产生利润。
说点实在的
1、离钱最近的地方往往最“脏”:殡葬、废品、工业这些看着low的行业,反而没内卷。因为很多人嫌它们晦气、脏累,所以竞争相对较小,利润空间也就更大。
2、政策文件里藏着财富密码:十四五规划提到的“民生短板”,现在全是蓝海。比如殡葬行业的规范化、工业软件的国产化等,都是国家大力支持的领域。
3、下次扔衣服前想一想:你可能正在帮别人挣出下个月房子。旧衣回收行业不仅环保还能赚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现在知道为啥奶茶店倒闭潮了吧?真正的暴利生意,要么让人不好意思聊(比如殡葬业),要么根本看不懂(比如工业软件)。就像我洗脚城认识的老哥说的:“满大街都是的生意,还能轮到你发财?”所以,别小看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业,说不定里面就藏着致富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