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稀土储量约为6588万吨,占全球已知总储量的70%以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稀土资源的开采与加工方面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在最初的几十年里,中国稀土资源以低价出口,但随着国内科技与军事发展水平的提升,中国逐渐意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开始加强对稀土资源的管控。2010年以后,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使得全球稀土市场在中国的掌控下趋于紧张。
稀土资源在全球市场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尤其是在军事、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使得各国纷纷意识到掌握稀土资源对于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的战略价值。
尽管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国,拥有多种稀土矿石储备,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逐渐退出了稀土矿产的开采市场,转而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随着全球军事竞赛的加剧,尤其是美国在高科技军事装备研发上的需求急剧增加,稀土成为了美国国家安全的“瓶颈”资源。
美国依赖中国的稀土资源已经成为其战略上的巨大隐患。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尤其是在2011年之后,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令美国陷入了稀土供应紧张的困境。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美国开始加大国内稀土生产的投入,然而,国内的稀土生产不仅技术水平低,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才能达到所需的生产规模。因此,美国的稀土供应短缺问题并未得到迅速解决。
在此背景下,蒙古国的稀土资源成为了美国的潜在合作目标。蒙古国不仅稀土储量巨大,且其煤矿、铜矿等资源丰富,一直以来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美国开始寻求与蒙古的合作,试图通过开发蒙古的稀土资源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蒙古国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是一个资源丰富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的国家。虽然蒙古国的稀土储量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但由于其稀土资源的开采技术相对落后,尚未能够有效开发这些资源。因此,蒙古国的稀土资源多年来未能充分开发与利用。
中国对蒙古的稀土资源投入巨大,许多中国企业在蒙古投资建厂,帮助蒙古国开发和提炼稀土资源。根据不完全统计,中方在蒙古的投资额已达到48亿美元,这些投资不仅帮助蒙古加速了稀土资源的开发,还推动了蒙古经济的整体增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为蒙古提供了先进的开采技术和丰富的资金支持,使得蒙古的稀土产业逐步起步。
然而,尽管中国给予了蒙古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蒙古国却选择在战略上“背叛”了中国,开始与美国讨论合作协议。美国的财大气粗与蒙古国的经济需求相契合,双方迅速展开了合作谈判。美国通过高额的投资和优渥的条件试图收购蒙古的稀土资源,给蒙古带来了诱人的经济回报。
蒙古国的地理位置为其与中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增添了复杂性。作为一个内陆国家,蒙古的稀土资源在运输上面临巨大挑战。若美国与蒙古签订合作协议,并通过陆路运输稀土资源到美国,这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中俄两国的政治和地理制约。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蒙古的邻国,长期以来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中俄有能力在蒙古国与美国的稀土合作中设置障碍,特别是在陆路运输方面。如果中国和俄罗斯不允许稀土通过陆路运输通道,蒙古的稀土资源即便被开采,也无法通过传统的运输方式运送到美国。
此外,虽然空运是一个可行的运输方式,但由于稀土资源数量庞大,空运成本极高,这使得美国在蒙古稀土的收购过程中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由于运输成本的高昂,蒙古的稀土出口将无法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且美国也可能面临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稀土供应链稳定的困境。
面对稀土资源的紧张,西方国家纷纷寻求供应渠道的多元化。英国最近发布的官方评估报告指出,稀土资源的依赖已经成为国家安全隐患。报告指出,若英国希望实现“绿色未来”并确保能源自主,就必须加大稀土储备力度,并积极寻求全球范围内的替代供应渠道。此时,蒙古国的稀土资源成为了西方国家的“新宠”,尤其是美国,其积极争取蒙古的稀土资源,不仅为了自身需求,也为了避免对中国的过度依赖。
但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面对蒙古国复杂的地理和政治环境,他们都需要解决稀土运输问题。在中俄的地理和政治压力下,单纯依靠投资与合作协议并不足以确保稀土的顺利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