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宏观宋雪涛:为长期高利率做好准备,后金融危机时代“低通胀-低利率”状态结束了
金融界
2023-06-05 08:42:41
0

原标题:天风宏观宋雪涛:为长期高利率做好准备,后金融危机时代“低通胀-低利率”状态结束了

站在相当长时间的周期看,2008-2019年的利率水平其实是非常态的。投资者需要做好高利率的长期准备,未来会有偶发性宽松,但不是开启连续降息,经典的“货币-信用-增长-通胀”周期正在回归,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低通胀-低利率”状态结束了,美股估值驱动逻辑中的货币流动性因素 也结束了。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向静姝

自 3 月美国银行业危机以来,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是“衰退”还是“软着陆”的讨论愈发激烈。从市场表现来看,商品和长端美债呈现衰退预期,而美股表现依然十分顽强。今年以来我们坚持认为美国经济可能“不衰退”(详见《美国经济可能“不衰退”》) ,即便期间出现了区域银行业危机和商业地产风波,从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来看,我们仍然坚持之前的判断。

截至今年一季度,美国GDP除去库存投资的波动,大部分分项均有明显反弹。其 中商品消费从0%大幅反弹至1.5%,服务消费稳定增长至0 .6%,住宅固定资产投资跌幅明显收窄至-1.4%,净出口则扭亏为盈,政府开支小幅加速至1.3%, 仅非住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 0.3%。 而Markit综合PMI自去年12月开始强劲反弹,4月回升至53.4,其中相对疲弱的ISM制造业PMI4月小幅反弹至47.1。

为什么在高利率和高通胀下,美国经济依然保持韧性?

从各个经济主体的表现来看,高通胀和高利率并没有压垮美国经济。

首先是被认为“濒临破产”的银行部门,其实受益于高利率的息差。

商业 银行盈利模式的本质 在于借短贷长,吸纳低息短期存款同时放贷长期高息贷款,赚取利差。尽管美联储在过去一年多不断抬高联邦基础利率,但美国银行并没有同等幅度的上调存款利率。根据FDIC数据,截至今年4月17日,美国银行和储蓄机构存款利率平均仅为0.39%,而同期限的美国国债利率为4.83%。 同时 银行的贷款利率并不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 为基 准, 企 业 贷款 利 率的基准是 Prime Ra te , 居民 房 贷利 率的 基准 是 30年 Mortgage Prime Rat e,两者与10年期美国国债的利 差已经相比疫 情前走阔了90 ~100Bps。

这些让美国银行业的息差收入创下了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Q4 ,美国 银行 业的息 差 收入 将近1800亿 美元,22 Q4 同比增速 达到31%, 其中小 银行(小于50 0亿美金资产规模)的净息差最大,超过 4% ,大 银行(大于7500亿美金资产规模)的净息差最低, 仅略高于2%。

其次是被加息风险“众矢之的”的企业部门,并未被高利率所压垮,以往加息周期中常见的垃圾债违约率上升、僵尸企业倒闭潮等,这次并没有出现。

尽管联储本轮加息速度为史上最快,但是截至2022年Q4,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仍未转负,其中能源板块贡献最大。 快速加息并未使原油价格如过去十年一样迅速暴跌,以标普500为例,2022年能源利润创历史新高达1862亿美元,比2021年高了足足1140亿美元。即便经过价格调整,能源、公用事业利润在2023年Q1仍创历史新高,而软件服务利润也仅次于2021年。

另一方面,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在疫情期间得到修复。2020、2021年美国企业债券发行、IPO均创历史新高,企业在手现金流充裕; 企业债务置换后,到期高峰后移,在2022-24年期间,高达万亿美元的杠杆融资债务(高收益债券和杠杆贷款的总和)中,只有大约10%是到期的,紧迫的还债压力不大。 因此企业部门短期难以发生严重的衰退。

在本轮历史最快加息周期中,垃圾债违约潮没有出现。从CCC及以下评级企业信用利差和杠杆贷款利差的回升情况看,回升幅度尚不及未发生衰退的2016年小周期,距离2008年水平相去甚远。企业破产潮也并未如市场预期出现, 截至2022年底,商业破产申请数量从2021年的14347家下降了6%至13481家,非商业破产申请数量下降了6.3%至 374240家 。

连脆弱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都没有出现问题,更不用说有韧性的居民部门了。

美国劳动力市场在加息周期中保持了强劲的韧性,随着通胀读数的下降,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再次转正回升,支持居民消费持续改善。 虽然2022 年 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受高 油价冲击转负,但是2020和2021年2.6万亿的超额储蓄一定程度平滑了消费下行。进入 2023年,随着通胀下行和劳动力市场韧性十足,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已经连续转正回升,这将进一步支持居民消费。

今年4月美国名义工资为过去5年最高,休闲餐饮、贸易物流的实际工资增速达1.9%和1.7%,制造业实际工资增速达1.7%,分别位于自2010年以来的75%、64%和67%百分位。

整体来看,美国经济并不差,更没有发生债务危机和深度衰退(硬着陆)的基础,经济减速的根本原因就是 库存周期, 2020-2021 年 过高的居民消费、房地产销售和企业库存投资 挤出了后续的消费地产和库存投资,只需要时间逐步消化前期的过度消费和库存积累。

美国经济大概率不会出现衰退(衰退指的不是GDP增速的周期性下降,而是一系列经济活动指标显著下降,且范围广泛、持续数月)?劳动力市场的紧平衡供求关系不会重置,因此通胀和利率都难以回到疫情前水平。

美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供给短缺仍远远高于过去数轮周期,4月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之比反弹至1.79,在上一轮经济周期高点时(2017-2019年)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之比 仅为1.2,这意味着即使失业率上行,薪资增速的下降空间也不及前几轮周期。 近期亚特 兰大薪资增速同比回升,这意味着美联储关心的超级核心通胀(除食品能源房租)也将反弹,未来核心通胀很难再回到2%的目标水平。

当前消费并不依赖于前期的超额储蓄,随着通胀读数的回落,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反弹,居民消费将再次复苏,库存去化推动通胀再度上行,这就是经典的库存周期。既然没有衰退,那么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将锚定通胀,无需降息。

站在相当长时间的周期来看,2008-2019年的利率水平其实是非常态的。投资者需要做好高利率的长期准备,核心通胀中枢将抬升到3%以上,美联储也将维持限制性的高利率更长时间,未来会有偶发性的宽松,但不是开启连续降息。

经典的“货币-信用-增长-通胀”周期正在回归,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低通胀-低利率”状态结束了,美股估值驱动逻辑中的货币流动性因素也结束了。

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通胀超预期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芯片指数:5月14日融资买入2... 证券之星消息,5月14日,芯片指数(159599)融资买入209.69万元,融资偿还119.41万元...
万联证券:警惕“喊话式”投教,... 面对投资者群体年龄跨度大、地域分布广、金融素养差异显著的复杂需求,如何让投教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
东湖高新:5月14日融资买入1... 证券之星消息,5月14日,东湖高新(600133)融资买入1706.33万元,融资偿还1671.73...
主力资金 | 突然拉升,主力重...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投资少烦恼 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今日沪深两市主力资...
“他是军官,不会骗我……”民警... “女士,我们是警察 你可能被骗了……” “不可能! 我朋友带我投资赚大钱!” “你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吗...
金价再度跳水!有人贷款80万元... 近日,金价回落引发各方关注。 5月14日,据羊城晚报报道,有人分享了自己的贷款80万元买黄金的经历。...
智慧景区(juyoukeji)... 大数据分析是智慧景区实现精准营销的基础。以峨眉山景区为例,其通过收集票务系统、监控摄像头、观光车GP...
凤凰光学2025年第一季增利不... 瑞财经 钟鸣辰5月13日消息,凤凰光学(600071)最新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报告显示,...
原创 周... 最近的A股市场,仿佛上演了一场“冰与火之歌”。周三,大盘强势收复3400点大关,在金融板块的集体发力...
让胖东来“自闭”的玉石生意,究... 原标题 | 让胖东来“自闭”的玉石生意,究竟水有多深? 作者 | 张语格 胖东来被逼急了。 4月初,...
A500早参|降准今日正式落地... 5月14日,A股午后拉升走强。资金流向看,宽基ETF与全球市场ETF净流入居前,分别达15.14亿元...
靠“场景”杀到品类第一,伊藤园... 这两个月,打工人的选择困难症状+1:今天用哪个APP点外卖? 是喝京东3.9元的库迪,还是用美团15...
特朗普豪赌美国国运,中国最该做... 无论中美,国运兴衰都不在于打败对方,而在于战胜自己 文|马克 特朗普政府向全世界发动关税大战来豪赌美...
达利欧:“交易的艺术”与“背后... 5月14日,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发表题为《交易的艺术及其背后的驱动力》(The Art of the...
上海首批好房子案例吹响集结号 日前,由上海市房协主办的上海暨长三角房地产行业「明日好房」系列研讨会在沪成功举行。 这是自“好房子”...
原创 理... 在最近的一场直播中,理想汽车董事长、CEO李想回应了理想汽车两万元的预算都要其审批的话题。 据每日经...
美国采购商抓紧囤货,说要补回耽... 今天(5月14日),中美最新关税已实施。此前,《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美国采购商已迅速...
中国智造突围向“新” 产业链升... 面对复杂国际形势,中国先进制造业不仅是应对挑战的核心力量,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
外资机构再度看多中国资产!德银... 4月2日,界面新闻了解到,德意志银行集团私人银行部首席投资官办公室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
4月信贷冲高回落,怎么看、怎么...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穆仁文 事件:2025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