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货收入占一半,Keep是否偏科?
豹变
2023-07-03 08:27:48
0

原标题:卖货收入占一半,Keep是否偏科?

「核心提示」

一直被外界质疑盈利模式过于单一的Keep,终于成为国内运动科技第一股。在这场持久的马拉松中,Keep是靠什么将竞争对手越甩越远的?

作者 | 陈法善

编辑 | 邢昀

IPO一波三折的Keep,终于挺进决赛圈。

6月30日Keep上传上市招股意向书等相关公告,正式启动招股,计划全球发售1083.9万股。

正式上市后,Keep 将成为“运动科技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Keep此次发售定价区间为每股28.92-61.46港元。若按中位数45.19港元/股计算,Keep此次可募资3.66亿港元。

健身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多管齐下的系统工程,关于健身的生意也是要看向长期发展的业态。如同一场马拉松,偏科很难跑到终点,只有把用户、内容、变现、创新都练到位了,成为一家没有短板的公司,才能在长跑中胜出。

自2015年上线以来,Keep持续扩大业务基本盘,不仅在自有品牌运动产品销售方面发力,同时以内容为核心,通过不断扩大的用户群,在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广告及线下健身课程等方面发展多重增长路径,在这一场马拉松中成为资本市场稀缺标的。

1、不做“偏科生”

任何公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想生存下来,依靠单一收入来源,风险性都很高。母婴电商平台蜜芽、奢侈品电商寺库等垂直电商平台的相继倒下,就是前车之鉴。

而过往一直被市场质疑盈利模式过于单一的Keep,则展现出以多元化应对竞争、拓宽可能性的一面。

如今在小红书、抖快、B站上搜索健身,都会出现大量种类繁多的健身内容。博主们通过分享健身技巧培育粉丝,进而变现。然而视频相互“搬运”,内容同质化,导致粉丝难以获得有深度的系统化锻炼。因此,博主求小富即安容易,但想做大就很难。

对这些平台而言,泛娱乐化才是流量基本盘,全民健身热时可以为其推流,一旦热点过了,后劲往往不足,刘畊宏“失宠”就是一个例子。此外,短视频平台诱惑点太多,健身内容很难沉淀出稳定的流量池,几乎没有平台将“健身”单独设为子频道。

所以刘畊宏虽然一时大火,但始终难成为在线健身的主流。

而线下健身房同样有很多短板。一是用户高昂的试错成本。一张健身年卡动辄两三千元,一节私教课三四百起步,消费者一旦反悔,往往退款无门。以至于不少用户戏称,健身房赚的就是买了卡但都不去健身的人的钱。其次,健身房没有发展出成熟的运动消费品零售模式,难以带动运动周边产品销售,导致副业收入较少,房租的投入产出比较低。

而综合化在线健身平台就很好规避了上述“偏科生”的缺点。

对Keep来说,海量的用户构成了商业化的基础。与刘畊宏掉粉数百万相比,疫情过后,Keep的用户数在持续增长。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2年,按月活跃用户及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是中国最大的健身平台,中国健身人群中77.5%的人了解Keep。

Keep招股书显示,2023年5月,Keep月活用户为3210万,与2022年初疫情高峰期相当,说明疫情期间临时性的健身需求,已经转化为用户日常的生活习惯。

在此基础上,愿意为健康买单的人在持续增加。2022年,Keep付费会员渗透率已经从两年前的6.4%上涨到10%,远高于2022年5.8%的行业平均水平。

会员的增加与Keep的内容专业性息息相关。目前,在抖快、B站等视频类平台,随处可见免费的健身内容,按理说,这会蚕食Keep的市场,但为何Keep的付费用户反而增加?

答案在于,Keep在内容价值深度上形成了竞争壁垒。用户能轻松定制个性化的健身方案,循序渐进加强健身难度,有堪比家庭私教的一对一专业指导,但在上述把健身当副业的平台,内容碎片化,用户很难得到系统性、由浅到深的专业训练。

内容带来的用户粘性和信任,让Keep练就了结实的肌肉,为商业化长跑打下基础。近年来,Keep营收连续保持双位数的高速增长,从2020年的11.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6.2亿元,同比增长46.3%;2022年营收22.1亿元,同比提升36.6%。

一方面,用户的信任感会转化为消费动力,Keep把产品销售当作更长期的生意。

打开Keep App,“运动购”是底部五大Tab之一,主要销售健身器械、装备和护具、运动服饰、健康食品等健身周边产品。其中,销售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是Keep营收的大头。从2019年到2022年,Keep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销售收入从近4亿元,一路增长到11.4亿元,增速分别为60%、37%、30%。同时,这一块收入的占比从2019年接近六成,下调到2022年的五成。

与之相对应,会员和线上付费内容占比连续增长,收入总规模从2019年的1.5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8.9亿元,收入比重也从22.8%增加到40.4%,成为Keep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2020年至2022年,Keep每名月活用户收入从37.2元上涨之60.8元,涨幅63%。财报里Keep成绩的提高,实际上正是来自于良好的内容生态构筑的多元化业务发展能力。

2、第二增长曲线

在这场健身马拉松里,Keep不仅有稳固的内容核心,在会员收入、产品销售不断增强长跑耐力后,Keep也试图通过创新其他业务模式,来展现速度和爆发力。

从行业看,卖会员、卖产品是较为成熟的变现模式,比拼的基础是用户数量,虽然Keep的用户数领先行业,但其商业想象力不止于此。

自2022年开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出现一批“晒奖牌党”。脖子上挂着几十块Keep奖牌的照片,再配文“浅秀一下男朋友给我跑的奖牌,积攒满满幸福感”,日常帖子点赞数仅有个位数的博主,就引来12万点赞。这些奖牌中,包含樱桃小丸子、520丘比特、三丽鸥系列等各种热门款式。

这不是个例,在《豹变》输入“Keep奖牌”随机出现的前10条帖子里,点赞数超两万的就有四条,可见Keep奖牌在社交平台的热度。

将原本属于高阶跑友的硬核赛事降低门槛,在年轻人群中产生独特的社交价值,Keep以更加灵活的运营思路,让线上赛事呈现更多可能性。Keep赛事运营负责人此前表示,用户通过跑步获得了兼具确定性反馈、即时性体验和个性化审美的“消费过程”。

奖牌在社交平台引起裂变营销,新奇好玩的方式迅速实现用户破圈增长,期间Keep不需要投入广告费,就有众多用户通过晒图等方式,自动自发进行宣传。

在这个过程中,Keep实现了名利双收。通常,为了赢取奖牌,用户先要交30-60元不等的报名费;同时这些用户展现的忠诚度和黏性,也给Keep在产品销售、内容订阅等方面拓展营收带来空间。

2022年,Keep举办了150多场线上付费赛事,是前一年的近三倍。除了跑步,还有骑行、跳绳等个性化项目,这块收入被Keep计入“线上付费内容”。

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整个2022年,线上付费内容收入已达3.3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7倍,在Keep的营收占比也从4.3%扩大到15%。

实际上,参与线上运动赢取奖牌并非Keep首创,此前其他平台推出过类似活动,为何只有Keep破圈并带来显著商业回报?

这跟Keep的多元化营收布局息息相关,已提前培养好了用户为运动买单的消费习惯。此前,很多用户把运动类APP当作“白嫖”工具,只使用诸如跑步计时、记录运动数据等免费功能,由于功能较单一,想让用户掏钱也没那么容易。但在Keep的生态中,多元价值让越来越多用户自愿为会员、优质内容、健身器材付费。

好玩、有趣,成了专业、有用之后,在线运动平台又一核心竞争力。

3、玩转健身新生态

在Keep的长跑之路上,外界经常将其类比为“中国的Peloton”。后者是美国的明星健身股,巅峰期市值一度达500亿美元,主要靠向用户售卖健身器材获利。

不过,Keep并不希望以此定义自己的边界。更何况,由于营收较单一,且负面事件频发,Peloton市值已较高点跌去了九成。从2018年12月起到2019年,Peloton累积了150多起跑步机安全事件。

对比以运动发烧友为主要用户群体的Peloton,服务大众用户的Keep,由内容延展开的吃穿用练全周期覆盖,逐步完成线上线下生态闭环,多业务协同发展,安全系数更高,可能性也更高。

以内容起家的Keep持续深耕内容。截至2022年底,按所提供健身课程总数计算,Keep已开发出中国最大的录播课库,约有21200节录播课,涵盖了各种健身类别和难度。

超两万节课,势必容易造成选择困难症问题,为了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案,Keep引入了人工智能算法,帮每一个用户量身打造健身内容。

《豹变》以普通用户身份打开Keep,填写身高体重、减重目标、健身喜好等信息后,系统便生成了一套定制化健身课程、健康食谱,并有详细的动作拆解视频。系统还会根据用户健身效果,动态调整课程内容、锻炼强度,从而优化用户的训练效果。

随着用户的增加,生产内容的成本被摊薄,Keep又巧妙的将流量沉淀在更高毛利率的业务上,从而产生更高客单价。例如在智能健身设备方面,得益于统一的生态标准,Keep的跑步机、动感单车、手环及体重秤等智能硬件,可以与线上健身内容协同配合,通过追踪和分析健身行为,自动调整锻炼难度和内容推荐。

同时,设备间实现了相互联通,可以捕捉不同场景的健身行为,从而形成更全面的用户档案,让平台借此提供更精准的推荐内容,从而提升锻炼效果。这让Keep的智能硬件成了用户的新宠。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累计商品交易总量计算,Keep品牌于2022年在中国智能单车领域排名第一。

此外,用户群的扩大,也带动了瑜伽垫、哑铃、跳绳等小器械,以及运动服饰、健康食品的销售。按商品交易总量计算,Keep是2022年中国最大的瑜伽垫品牌,市场份额为18.3%。

购物原本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优势领域,对普通用户而言,多平台比价、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是常规操作,但仍有近两成用户选择在Keep下单,凸显了Keep的产品除了能满足用户物质需求,还具备社交、精神层面的价值。无形资产对用户心智的引导,让Keep品牌价值提升。

得益于完善的生态,线上健身内容、智能硬件、配套运动产品三条业务线相辅相成,共同编织出Keep的行业闭环,覆盖用户整个健身生命周期。这种闭环的聚集效应优势明显,用户可以一站式解决几乎所有健身需求,而不用在不同APP之间频繁跳转,降低了用户健身的难度,也提高了Keep经营的效率。

从不给自己设定边界的Keep,在持续跨领域整合多种业态,探索更多可能性,“增肌”的同时,也拉开了对同行的领先身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兴证策略:这是一轮“健康牛” 一、这是一轮“健康牛” 从我们去年9月底提出“市场逻辑已经反转”,2025年度策略《强市场,新逻辑》...
加码巨型工程子午胎,风神股份拟... 17日晚间,风神股份同时发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申报稿)...
黄建军任成都银行董事长,曾任成... 【大河财立方消息】8月17日,成都银行公告,中共成都市委决定,黄建军同志任中共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委...
四川盛世钢联 | 2025年8... 导语 8月17日,成都钢材市场主流品种价格呈现震荡调整态势,供需矛盾持续凸显。受期货市场波动、传统淡...
闪回科技冲刺港股:半年营收8亿... 雷递网 雷建平 8月17日 闪回科技日前更新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早在2024年10月,闪回科...
原创 特... 特朗普表面上霸气满满,说风就是雨,然而遇到硬刚的就没招儿了。 可是即便他这样拉下脸,中国也没有搭理,...
永顺泰:公司持续推进与区域性中... 证券日报网讯 永顺泰8月15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深耕麦芽主业,巩固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赎...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
下周,比亚迪、理想的“小伙伴”... 本周,2只新股的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324.82%。其中,广东建科首日大涨418.45%,单签收益约1...
债市值言:中债指数2025年7... 摘要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呈现一定波动性。表征境内债券市场的中债-新综合指数年初至今上涨0.97%。...
原创 与... 特朗普和普京的阿拉斯加会晤刚落幕,这事儿闹得全球媒体热议。会晤发生在2025年8月15日,地点选在安...
创始人套现8.88亿后,400... 近日,石头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摩根大通、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若成功,这将...
原创 莫... 阿拉斯加的寒风裹挟着凛冽的政治风暴,席卷全球。8月15日,美俄元首峰会将在阿拉斯加举行,而这场峰会的...
扎克伯格去年安保费1.9亿元,... 据环球网报道,《财富》杂志8月16日刊文称,2024年苹果、微软、亚马逊等多家美国科技巨头CEO安保...
T1能源与康宁达成协议,将生产...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美国太阳能公司 T1 能源与特种玻璃制造商康宁周五表示,双方已达成一项协议,将建...
这个“国企开放日”带你揭秘电力... 8月14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举办2025年国企开放日暨太平洋岛国来访参观活动,发布公司2024年...
证监会核准,券商并购迎新进展!... 南向资金出手抢筹,单日净流入358.76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 证监会核准西部证券成为国融证券主要股...
《财富》杂志评雷军:苹果没做到... 快科技8月15日消息,日前,《财富》杂志发布202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商界领袖榜单。英伟达首...
浩辰软件:业绩增长领跑行业 自... 国内领先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提供商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657)于2025年8月...
原创 “... 海南,这座 3.54 万平方公里的热带岛屿。 将在 2025 年 12 月 18 日迎来历史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