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中毛利率最高的自然是茅台,其高达94.19%的毛利率让其他行业难以望其项背。但除了茅台, 一些企业或者行业的毛利率同样让人震惊。当然,排除那些所谓的浪口风尖外,其中来自医美的一家公司近4年狂赚23亿元,综合毛利率达到81%,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业内外都在疑惑,这是一家什么公司,凭什么毛利率这么高?业绩也这么亮眼,难道3年疫情下来,钱真的这么好赚吗?
可让人觉得诡异的是,这家公司明明只有6名研发人员,产品科技含量貌似也不高,更为主要的是,目前并不是A股的上市公司! 超过半数的收入依赖个人,逐级而下的模式让它看起来更像一家传销公司。而在近期,这家名叫敷尔佳的公司已经通过IPO申请流程,经证监会证实即将完成上市,将在科创板发行股票。一家利润直逼茅台、靠微商捧红的医美“小企业”也要做大做强了,这家研发投入远远低于行业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也不高的公司,是否真的能靠起家模式在A股立足,上市后能否摆脱传销嫌疑,都是股民和投资者最关注的焦点。
01、“医美面膜印钞机”什么来头?
资料显示, 这家名叫的敷尔佳的医美公司成立于2017年,产品涵盖部分医疗器械和护肤品,但主打产品为敷料和面膜。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白膜、黑膜等产品更是被广大网民捧为网红产品,得益于2018年一些国际名牌掀起的功效护肤热潮,一大批同类的产品趁势大行其道。而在2021年, 敷尔佳多个产品取得市场排名第一的份额;功能性护肤品贴膜类产品占比13.5%,市场排名第二。
取得市场较为可观的销售业绩后,2020年——2022年3年间的毛利率取得直接飙升的突破,相比2019年——2020年毛利率不过76%,2021年81%的毛利率大大超过了同行业70%的水平,当时距离A股最赚钱企业——茅台的91.62%仅差10%。
成本低、高售价,如此“暴利”,让敷尔佳赢得“医美面膜印钞机”的名头。
02、你根本想不到,卖面膜有多赚钱!
在天猫和其他销售平台上,一款被誉为敷尔佳的明星面膜的白膜医用辅料价格为148元\盒;黑膜价格为199元\盒。一盒包装5片,单片价格高达25—40元不等,而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即便是市场上售价为148元\盒的普通敷尔佳面膜,成本也只有10元;其他拿货仅为40元一盒的产品,转手就能卖到55元—70元不等,如此高的利润,毛利率几乎成了行业天花板。
不过,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看似在各大线上有售的面膜,它的营收有一半以上来自线下。2021年营收16.5亿元,其中的10.86亿元占总收入的65.83%,都是靠线下渠道。这个被称为分级经销商的“联盟经销商”,以自然人经销商为主,也就是俗称的个体,帮助品牌完成销售可获得3%—30%的销售额返利。也正是这种逐级激励的运营模式,因为设置较高的返利区间,被外界质疑为传销模式,而为了达到更高的业绩,经销商只需上交198元和598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以享受敷尔佳在所有产品代理价拿货、小程序自主下单等服务。深挖之下,发展下级和入门费都成为联盟经销商被诟病的依据。
03、上市动机何在?
公司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上市就是做大做强、向更高台阶迈进的重要一步,但也不排除有部门公司是为了圈钱、收割股民的目的。敷尔佳本身颇受质疑的低成本、高毛利率,医疗敷料属医疗器械产品,经销商需持有第二类医疗器械资质,再加上研发投入较低导致产品功效倍受吐槽,上市动机也成了消费者质疑的对象。
3年来,尽管敷尔佳一直在极力拓展自己的线上渠道,但逐年放缓的增速无疑为业绩埋下巨大隐患。另外一方面,3年间的销售费用占比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包括采购费用也有增长的趋势,引发电商平台推广费也不断攀升,盈利水平降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更为不利的是,毛利率较高,却屡被消费者投诉, 因为使用引发过敏或者皮肤问题,多个产品涉及到投诉问题。产品堪忧,销售价格下滑,都让上市动机被怀疑。
结语:仅仅是通过证监会审核,走完上市流程,并不见得就是“进了保险箱”。轻研发、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都是其业绩不确定的因素。一旦“低成本高售价”的策略失去竞争力,即使顺利加冕“医用敷料第一股”,业绩能否支撑起逐年增加的销售费用,依然是个不确定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