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显示,6月20日,恩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旅集团”)股权结构发生变更。公司原二股东农金高投二期(湖北)债转股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其持有的恩旅集团7.5412%股权,全部转让给了湖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文旅集团”)。
根据企查查信息,农金高投二期(湖北)债转股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23年1月3日入股恩旅集团,而以此次该私募基金“债转股后再以股权回购方式退出”为样本,类似剧情此前已经发生过一回。
恩旅集团原为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湖北文旅集团的原名)全资控股,2018年1月10日,湖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以34.35%的持股比例入股恩旅集团,成为其第二股东;
2020年1月8日,湖北文旅集团对恩旅集团进行增资,恩旅集团注册资本由40750万元增至60200万元,与之相应,湖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对恩旅集团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23.2558%;
2021年8月20日,湖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悄然退出恩旅集团股东序列,恩旅集团回归湖北文旅集团全资控股。
如今时隔2年不到,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在2021年8月20日至2023年1月3日这段时间,私募基金缺席其股东序列的恩旅集团,曾于2021年9月10日在上交所申请发行8亿元的私募债券,但该私募债券项目状态于2022年1月21日变更为终止)
回溯来看,农金高投二期(湖北)债转股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23年初入股恩旅集团,而在随后的3月初,“鄂旅股份”)递交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在上交所主板IPO上市。
在一特殊节点,农金高投二期(湖北)债转股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放弃在IPO时退出(收益更高),退而求其次选择以股权回购的方式变现。如此突兀而仓促的背后,很难不让业界感知到,鄂旅股份上市事宜笼罩的浓重阴影。
资料显示,恩旅集团成立于2011年12月,是湖北文旅集团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切入点,带动鄂西加快发展,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定位布局设立的子公司。
据官网信息,恩旅集团公司资产总额64.5亿元,形成文化旅游和新型城镇化两大产业板块,下属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4家,其中,控股上市公司1家(即指代鄂旅股份,理解地方推动鄂旅股份上市的迫切心态,但建议使用更严谨的表述,如“待上市”或“上市进行时“公司)。
目前,恩旅集团旗下文旅业态涵盖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演艺、旅游商品、文化创意,文旅资产则包括6家景区(其中5A级景区1家,世界文化遗产景区1家,4A级景区3家)及女儿寨度假酒店、坪坝营森林酒店、怡游假日酒店等多家特色酒店。
审视鄂旅股份,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由恩旅集团和恩施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70%和30%,公司主要为旅游景区提供景交服务,包括1条地面缆车、4条索道和4个景交车队,服务于恩施大峡谷、襄阳古隆中2家国家5A级景区,随州大洪山、咸宁九宫山、黄石东方山3家4A级景区。
招股书显示,鄂旅股份2017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1亿元、1.50亿元、1.42亿元、0.43亿元、1.0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80亿元、0.67亿元、0.05亿元和0.42亿元。2022年预计营业收入不超过0.8亿元,净利润不超过0.2亿元。
招股书显示,鄂旅股份本次拟发行不超过3867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公司本次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约为3.94亿元,拟投入募资约3.78亿元,主要募投项目包括恩施大峡谷女儿湖景区客运索道建设项目、恩施清江红花峡客运索道建设项目。
鄂旅股份目前主要收入来源于恩施大峡谷景区客运索道、游客转运和地面缆车业务,关联方大峡谷景区开发公司负责恩施大峡谷景区开发及门票销售,近年来持续亏损。未来如果大峡谷景区开发公司持续亏损或资不抵债,并导致景区无法正常运营及接待游客,将对公司在恩施大峡谷景区运营业务造成重大影响,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
中诚信国际于近日发布的《湖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恩施大峡谷营业收入分别为9344.1万元、20413.13万元、14497.95万元和3629万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921.74万元、720.87万元、-1419.36万元和-390.12万元,游客人数(人次)分别为101.05万、152.59万、108.51万和35.0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