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在太空卡中国脖子,结果到头来自己被卡了脖子。
在太空领域,美国一直希望通过拉小圈子,搞技术封锁,把中国排除在航天大国的队伍之外。当年,中国曾经提出,想要成为国际空间站的一份子,结果是直接被美国塞了一嘴的闭门羹。之后,当载人登月成为热门项目的时候,美国还没来得及送宇航员重返月球,就忙不迭地拉着日本、加拿大这些“小伙伴”签了一份《阿尔忒弥斯协定》,主要内容是一旦自己实现了载人登月,在月球上建了基地,那么自己和盟友就对基地内的资源有排他性的使用跟开发权,堪称带着殖民主义精神走向太空了。2011年,美国国会还出台了一项沃尔夫条款,主要内容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都不能跟中国进行技术交流,或者开展任何形式的科学活动。
这项条款本意是限制中国,但是,近些年,随着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逐渐走向世界前列,现在,反而是美国NASA,开始不停地“在违法边缘试探”,想要跟中国搞科研合作。最新的消息是,基于国际航天合作的原则,中国要对NASA开放中继卫星“鹊桥”的使用权,堪称“以德报怨”。但是,不久之后,发布这篇报道的《科技日报》,又把相关细节删除了,可能是美国被沃尔夫条款难住了,也可能是因为,中国愿意合作,但是条件要重新谈。
中国人常说一句话,叫做科学技术并不存在国与国那样的边界。但是美国国会当年炮制的这份文件,曾经让不少中国的科研骨干,在科研道路上被迫“带着镣铐”跳舞。举例来说,13年的时候,6名中国科学家被美国援引该条款拦在了一场天文学研讨会的大门外,在场的他国科学家集体抗议,这才被重新放了进去。2017年,美国大使馆还公然拒签了中国月球和空间探测工程中心于国斌副主任赴美参加学术会议的签证。类似的事件,在过去十年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但是,这两年,随着中国人奔向月球、奔赴太空的脚步越走越快,美国NASA反而越来越频繁地开始向中国讨要科研数据。这次,NASA要求使用“鹊桥”并不是孤例。指导探月工程的吴伟仁总师,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曾经透露,嫦娥四号落月之后,NASA曾经先后要求中国对美公开嫦三嫦四的的轨道数据和落月数据。由此可见,美国人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封锁线”,拉得相当灵活,美国的先进技术,是要关起门来一点都不能给中国看的,而中国的先进技术,美国人是都主张要“合作”和“分享”一下。
中国在科研领域,一向富有国际主义精神。“天宫”空间站对十多个国家开放合作,太空望远镜“天眼”,使用权也是面向全世界所有天文学家开放申请。但是,古话说得好,以德报怨,何以报德?面对美国这种在科研领域先对中国搞“双重标准”的国家,中国就算开放合作,也应该多提一些条件。NASA想要用中国的中继星,但是现在,对于解除沃尔夫条款的限制只字不提,属于“坏事做绝,便宜占尽”,中国不能惯这个毛病。如果NASA真有跟中国的诚意,还是先和美国国会沟通一下,从法律上把限制放开了,这样中美之间的太空合作之路,才能走得更平顺、更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