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违规减持遭监管 罗欣药业能否扭转业绩连降?
GPLP犀牛财经
2023-06-19 09:32:56
0

原标题:大股东违规减持遭监管 罗欣药业能否扭转业绩连降?

作者:三石

一周内,罗欣药业(002793.SZ)遭遇控股股东罗欣控股4次抛售套现,减持比例共计超过总股本的5%,引发交易所监管。

6月5日,深交所向罗欣控股发出监管函。监管函显示,5月18日至24日,罗欣控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罗欣药业合计622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72%。

交易完成后,罗欣控股对罗欣药业的持股比例从31.23%降至25.51%。按照规定,在持股比例变动累计达到5%时,应当及时对外披露并停止继续卖出,但罗欣控股并没有这么做。

对此,深交所表示,罗欣控股的上述行为违反《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修订)》第 1.4 条、第 3.4.2 条的规定。要求该公司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吸取教训,及时整改,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控股股东连续抛售,其他重要股东也在频繁减持罗欣药业。5月10日,罗欣药业公告称,该公司股东方秀宝、方东晖、大任投资拟减持不超过1044.21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96%。

6月3日,罗欣药业再发布减持公告,罗欣药业的一致行动人克拉玛依珏志于5月31日、6月1日、6月2日分别减持806万股、806万股及1612万股股份,共计3224万股,占总股本的2.96%。

从二级市场来看,罗欣药业的股价表现并不好,5月24日盘中甚至一度大跌超过7%。此后该公司股价持续走低。6月7日,罗欣药业收跌5.40%,报5.61元/股。

业绩下滑 研发投入不减

罗欣药业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刘保起出生于1961年11月,现任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8年8月,刘保起家乡的一个展销部由于经营不善倒闭,看到镇上医药行业暂时落入空白,年仅27岁的刘保起毅然决然走上创业之路。

从一家简单的药材商铺,到如今集药品研发、生产、贸易及医疗健康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刘保起用了30年打造出一个医药“帝国”。

不过,近年来,罗欣药业的业绩却陷入低迷。2019-2021年,罗欣药业的营收分别为75.89亿元、60.96亿元和64.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4亿元、3.21亿元和4.06亿元。

2022年,罗欣药业实现营业收入35.88亿元,同比下降44.62%;实现归母净利润-12.26亿元,同比下降401.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亿元。

进入2023年,罗欣药业的业绩进一步下滑。2023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2亿元,同比下降69.57%;实现归母净利润9023.51万元,同比下降210.47%。

对于业绩下降明显的原因,罗欣药业解释为,全国多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反弹,各地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控政策,致使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下滑,导致收入有所下降。

罗欣药业还表示,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组建的创新药营销团队已于2022年组建完毕,由于新药处在市场开发期,收入规模还未能覆盖团队的人员及运营成本。

近年来,疫情对医药制药行业影响较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为4288.7亿元,同比下降31.8%。对比发现,罗欣药业利润的降幅是行业平均降幅的10倍以上。

另外,罗欣药业的营业成本不增反降。2022年,该公司营业总成本为52.21亿元,和2021年的59.51亿元相比,下降12.26%。

不过,罗欣药业的研发投入一直在增加。2021年和2022年,罗欣药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4.1亿元和3.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9%和9.21%;同期资本化研发投入比例分别为21.26%和38.06%。

“对赌”失败 出售资产纾困

刘保起一直有个“上市梦”,他要将企业推向资本市场,解决制约企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2005年12月9日,罗欣药业登陆港股资本市场,成为当时医药行业一段佳话。

不过,罗欣药业在资本市场的征途也颇为坎坷。2013-2015年,罗欣药业曾三次向港交所提交转板申请,均被拒绝。最终,2017年6月,罗欣药业以私有化方式退市。

2019年末,罗欣药业“借壳”东音股份登陆A股资本市场。2020年5月,东音股份发布公告称,5月12日起变更证券简称为“罗欣药业”。

上市之初,罗欣控股等33位股东承诺山东罗欣2019年、2020年、2021年度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5亿元、6.5亿元、7.5亿元,而最终“成绩”分别为5.65亿元、3.4亿元、4.53亿元,仅2019年踩线完成目标,之后两年均未完成。

由于“对赌”失败,作为业绩承诺方,罗欣控股等33位股东需向罗欣药业做出业绩补偿22.91亿元,折合应补偿股份数量3.71亿股。最终2022年11月份,罗欣药业回购业绩承诺方3.71亿股公司股份,并予以注销。

2022年三季报显示,罗欣药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1.39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负债率上升至55.65%。

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降低财务成本,2022年9月,罗欣药业以4.15亿元将旗下现代物流70%股权转让给上药控股,转让完成后,罗欣药业的持股比例降至30%。

作为罗欣药业控股子公司山东罗欣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现代物流资产质量尚属优质,并在罗欣药业的营收中占比较高。

罗欣药业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现代物流的资产总额为24.12亿元,净资产为6.44亿元,总负债为17.68亿元。

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现代物流实现营收分别为25.95亿元、12.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6亿元、0.50亿元;同期,罗欣药业的营收分别为64.78亿元、31.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2亿元、-1.09亿元。

经计算,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现代物流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0.06%、41.27%;2021年,现代物流净利润占比为22.75%。由此来看,此次交易完成后,罗欣药业的营收规模将大幅缩减。

对此,罗欣药业在公告中表示,该交易有利于加快资金回笼,缓解流动资金压力,降低财务费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合作+自研”能否助推业绩逆转?

在2018年罗欣药业30周岁生日之际,51岁的刘保起曾在“创立30周年生日庆典”演讲中,提出罗欣药业“从现在的百亿企业到今后30年实现千亿发展”目标。

近年来,罗欣药业一直在推进创新转型。目前,罗欣药业的产品主要聚焦消化、呼吸、心血管、抗生素和抗肿瘤等,另外在消化和呼吸领域也有新品获批。

2005年开始,罗欣药业每年都会从营业收入中提取5%-7%作为科研经费,2014年提取比例达到8%以上。财报显示,2022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9.21%。

研发投入的增长为罗欣药业带来大量的科研成果。2020年至今,罗欣药业共有15个新品获批上市,其中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共有6个。

作为罗欣药业首款吸入剂新药,2021年获批的2.4类新药盐酸氨溴索喷雾剂,助力该公司成功撬开百亿吸入剂市场的大门。2022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该药品合计销售额增速高达6784%。

2022年,罗欣药业迎来首款1类新药替戈拉生片,实现零的突破。替戈拉生片是国内首款自研P-CAB产品。

2023年初,替戈拉生片顺利“入保”,体现市场对创新药的接纳度越来越高。有券商预估,P-CAB产品进入医保后可迅速达到10亿元至20亿元的销售峰值。

另外,罗欣药业首款抗ED药物他达拉非片的销售业绩也非常亮眼。2022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罗欣药业的他达拉非片合计销售额增速高达565%。

2023年,罗欣药业首个获批上市的产品是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该产品2022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合计销售额超过10亿元,罗欣药业成为该产品国产第四家获批企业。

截至2023年5月24日,罗欣药业已过评的产品达33个,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占13个,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占9个,盐酸多奈哌齐分散片和洛索洛芬钠分散片目前为独家过评。

目前,罗欣药业已过评且未纳入国采目录的产品中,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已过评企业数量达到10家,该产品2022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7亿元,或将成为第九批国采的目标产品。

对于创新药的研发,罗欣药业表示,该公司创新药研发采取合作与自研相结合的模式,在积极落实自主研发产品管线的临床推进外,还通过多种形式的外部合作引入海外潜力品种,发挥公司的综合优势,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产品创新。

面对业绩持续下降、多家股东频繁减持,罗欣药业在新一轮“竞赛”中战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球加密货币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财联社7月19日讯(编辑 周子意)随着美国近日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资产立法后,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
二季报密集披露 知名基金积极调... 本报记者 刘庆华 公募基金二季报密集披露中,权益基金的调仓与基金经理后市展望等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截至...
联合国高官:美关税战或引发“级... 参考消息网7月19日报道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7月16日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
有人0.5元买了3杯饮料 “0... 7月19日,洛阳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山东省烹饪协会相继发布倡议书,呼吁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美...
亲子游去四川旅游五天怎么玩?带... 四川,是造物主偏爱的秘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自然的奇迹与人文的厚重。九寨沟的海子是大地的调色盘...
押注智能制造和AI,平均回报1... 青年投资人正成为驱动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们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的投资逻辑,精准捕捉...
消费挑大梁,投资遇瓶颈?下半年... 当 2025 年的时钟悄然走过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5.3% 的上半年 GDP ...
印度网友问:为啥中国的AI发展... 最近,有个印度网友在国外一个知名论坛里疑惑地问:“为啥中国的AI发展让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大大称赞?...
【“链”通世界】中国成为全球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田媛媛):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期间,国际在线记者...
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态势持续向好 中新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25餐饮业食品安全...
降价奏效,巴宝莉业绩比古驰还乐... 尽管全球高端消费萎靡不振,奢侈品牌普遍吃西北风,陷入困境多年的英国奢侈品牌Burberry巴宝莉却意...
原创 陕... 光伏行业的寒冬仍在持续,但最冷的时候已经过去。 7月14日,光伏巨头隆基绿能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预...
这家国有船东要订造油轮 据Trend新闻社援引其国有母公司能源集团 KazMunayGas的声明称:“公司还计划通过新增阿芙...
晚买1天贵十几万,豪车税大调整... 7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新规自7月20日起执行。其中提到,...
焦点访谈丨中介“做局”、银行放...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法金融中介乱象随之引发关注,尤其是一种叫“包装贷”的骗贷套路,危害...
益丰新材:IPO前低价转股,代... 近日,光学新材料领域的益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益丰新材”)提交招股书,公司上市前突击进行股权转...
原创 黄... 2025年7月11日深夜,华尔街如同被骤然拉响的警报,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役骤然打响,其剧烈程度,令...
电力工程投资高增 GIL等细分... 财联社7月20日讯(记者 王萧)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年初公布2025年投资计划,前者年度投资将首次超过...
资源型地区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资源型地区优化产业结构、补齐民生短板、治理生态环境等任...
4栋大平层、14栋叠拼!华润玺... 在西安,占据一线河景的地块,已经成为豪宅重点分布区域。 已经交付的自然界河山、源邸壹号,今年热销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