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在管产品最多达25只 “一拖多”业绩首尾相差最高120%
证券时报
2023-06-12 04:21:29
0

原标题:基金经理在管产品最多达25只 “一拖多”业绩首尾相差最高120%

  视觉中国/供图 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余世鹏

一直以来,基金业存在着一批“能人”基金经理。他们即便不是一线明星,也多是头部公募的投资主力,以一己之力就能管上10只乃至20多只基金,目前最多能管25只。不过,市场并不认为这是“能者多劳”,反而给他们贴上了“一拖多”的标签。通常来看,基金的挂名者和实管者往往不是同一个人,这也使得“一拖多”基金业绩参差不齐,出现明显分化,首尾业绩相差甚至达到120%。

“一拖多”属实多

最多甚至达到25只

根据2020年5月1日起实施的《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工作指引(试行)》规定,基金管理人应当确保兼任基金经理具备充分履职能力,合理调配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只(完全按照有关指数的构成比例进行投资的产品除外)。

按照这个标准统计,“一拖多”主要发生在头部公募当中。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单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数量排名来看,排名前十的基金经理旗下基金最多达到了25只,最少的管理数量也接近20只。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所管理基金超过10只的共有114位基金经理,其中34位管理数量超过16只,所管产品数量刚好卡在10只红线上的基金经理,其实也不在少数。从产品类型上看,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主动权益基金等较受“一拖多”青睐。从产品的合计规模上看,有的“一拖多”所涉基金规模超出了4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级别的同样有之。显而易见,“一拖多”所涉及的基金经理,大部分均为基金公司的投资主力。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些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多达20只,但以被动指数产品居多,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一拖多”。比如,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20只基金,总规模超过350亿元,包括中证新能源汽车ETF(116.54亿元)、中证5G通信主题ETF(89.74亿元)等多只股票型ETF。

业绩分化在所难免

首尾相差达120%

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指出,主动管理型基金更容易受到“一拖多”影响,不同产品业绩可能出现较大分化。一方面,“一拖多”基金可能有其他合作的基金经理,这类基金的策略和单管基金有所差别;另一方面,同一基金经理单管的不同产品还可能是不同类型或不同风格的基金,策略与定位上的不同,也会使得业绩表现不同。

比如,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一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11只基金整体上偏成长赛道,包括科创板三年定开、消费创新、半导体主题、数字经济等主题基金。截至目前,这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两只灵活配置基金产品,年限均接近6年,但两只基金的任职回报分别为5.75%、127.57%,业绩相差超过120%。此外,消费创新在上述基金经理不到3年的任职时间里,亏损超过40%,半导体主题在其近2年任职时间里,亏损也超过25%。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一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11只产品同样存在业绩分化情况,首尾业绩差距超过了100%。

“‘一拖多’在国内较为普遍,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点。”方德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首先,基金业近年快速发展,基金数量明显增长,但基金经理数量相对稀缺,特别是优秀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出于维护历史净值、“复制”绩优基金等原因,倾向于设立多只相似的基金;其次,基金业发展还不够成熟,投资者对基金策略有效性的重视度不够,更看重基金经理过往业绩、名气,基金公司出于销售考虑,会让历史业绩表现最优、最有“卖点”的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产品。再次,渠道也会用基金经理人气吸引投资者,更愿意为这些基金经理宣传。

“归根到底,各方选择了有利于自身利益且阻力最小的方向——包装并不断‘复制’人气基金经理,最终出现‘一拖多’现象。”夏春说。

“复制”明星策略

漏掉基民体验

实际上,早在2019年下半年,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就引来市场关注。当时,某基金经理最多管理27只基金,管理数量在15只以上的基金经理超过30位。随后,监管部门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基金经理与督察长在申报产品时承诺基金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各家基金公司开始“做减法”。不过,随着基金行业在2020年、2021年迎来发展大年,“一拖多”现象又开始升温,且以明星基金经理居多。在经历赛道行情崩塌后,2023年开始出现大牌明星基金经理屡屡卸任的景象。截至目前,“一拖多”的基金经理虽不是大牌明星,但大多仍是头部公募的投资主力。

“长期看,‘一拖多’会伤害基民的持有体验,更会消耗基民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度和认同感。”紫金信托FOF投资经理吴楠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选用人气基金经理打造“一拖多”,有利于基金发行和持续营销,毕竟规模是公募较为核心的发展诉求,但有号召力的基金经理数量有限,基金公司只能在相对知名的基金经理身上加担子。不过,基金公司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短期规模增长上而忽视人才的可持续培养,规模增长也不可持续,甚至在短期增长后会出现下跌。

“基金产品过度集中到少数基金经理手中,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基金经理离职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后续运营。另外,基金经理有其能力边界,过度扩大数量和规模可能导致原有策略失效,给基金经理造成包袱,对基金行业以及持有人利益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拆解“一拖多”

团队智慧不可少

“‘一拖多’本质上仍是以‘明星’为本的打法,但这几年赛道基金业绩翻车现象已证明,基金经理个人存在着明显的能力边界。”华南某基金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直言,基金投资的发展趋势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人工和科技结合基础上走团队合作发展路径。从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基金投研在走向团队化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淡化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作用,从而发挥团队智慧力量。“国内目前已意识到这点,个别公司也在尝试着这么做了。”

“时间总会奖赏有耐心持续做正确事情的公司和基金经理,这个趋势已有所形成。”吴楠说,公募行业经过二十几年发展,已过了野蛮生长阶段,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代销渠道在内的主体,认知都有了长足提升,一些绩优基金经理哪怕不过分曝光也可以获得规模的持续增长。吴楠建议,公募基金应坚定树立长期思维,重视人才的长期培养和稳定机制,“资管行业是个投研能力极度密集型行业,人才是最核心的资产,但是人才的培养和崭露头角需要一个中长期过程。随着人才持续涌现,公司规模大概率会稳健地增长。”

夏春也表示,在国外成熟市场,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不会特别多,有的管理人甚至只有少量大规模的产品,“一拖多”现象较为少见。为改善“一拖多”的现象,夏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基金公司可压缩产品数量,消除迷你基金,相同策略的基金不建议新设,而是提倡持续营销;二是通过更长的时间周期评估基金的优劣,更加关注基金产品的策略逻辑,而非基金经理本人;三是加大培养基金经理人才队伍,基金投资更多要靠团队智慧,而非个人能力。

“相较于依赖部分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可以朝投研体系团队化的方向发力,通过建立成熟完善的投研体系,使产品与基金公司的‘绑定’更加紧密,这样即便出现基金经理离职等情况,也不会产生过于负面的影响。”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澳洲“最便宜”房产成功售出!要... 据RealEstate网站7月8日报道,澳洲最便宜的房屋终于售出,虽然比预期花了更长 时间。 买家计...
佳先股份拟向子公司英特美增资2... 7月8日晚间,佳先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控股子公司建设年产10...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到底谁在... 7月2日,一场由淘宝闪购引发、多个平台参与的外卖“补贴大战”在社交网络刷屏。京东、美团等平台先后上线...
浙江父女钓鱼装备代工巨头冲刺港... 乐欣户外更新港交所招股书,有望成为内地“钓鱼第一股”。公司2024年营收5.12亿元,净利润6200...
北交所上市公司科润智控登龙虎榜... 每经讯,2025年7月9日,北交所上市公司科润智控(834062,收盘价:11.67元)登上龙虎榜,...
对话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 记者 胡艳明 2025年7月9日,被称为“全球仓储自主移动机器人第一股”的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2...
大麦娱乐午前涨超4% 小摩将其... 大麦娱乐(01060)午前股价上涨4.26%,现报0.98港元,成交额1.66亿港元。 阿里影业已正...
7月9日联创电子涨6.23%,... 证券之星消息,7月9日联创电子(002036)涨6.23%创60日新高,收盘报11.08元,换手率1...
原创 杭... 2015年600余亿、2016年突破1600亿、2021年3100余亿、2024年回落至1100余亿...
一声叹息!博时基金 一声叹息!博时基金 券业行家,事实说话。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年逾八旬老人,投10...
聚智科技IPO前大手笔分红 现... 近6个月前,主要对北美出口婴儿监护器的聚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下称“聚智科技”)赴港IPO,若7月17...
南向资金与散户“高频交易” 能... 财联社7月9日讯(编辑 胡家荣)中金研究最新报告指出,港股市场正经历“资产结构优化”与“资金生态进化...
上半年全省财政收支实现“双过半... 今年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3.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2.8%,增长4.1%;全省一般公共...
市值超210亿!机器人超级独角... ;文/邵延港 今天港交所现场5家公司敲锣,一家机器人超级独角兽备受关注。 7月9日,物流机器人独角兽...
人民银行江会芬:境外机构在关税... “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8日在香港金融大会堂举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江会芬在论坛上表示,...
7月9日韩国KOSPI指数收盘... 每经AI快讯:北京时间7月9日14:30,韩国KOSPI指数收盘上涨18.45点,涨幅为0.59%,...
钜芯科技拟北交所上市:50岁董... 瑞财经 刘治颖 6月27日,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芯科技)北交所IPO获受理,...
沪指逼近3500整数关口,超4... 今日市场全线回升,沪指逼近3500整数关口,超4200只股票上涨。创业板指数领涨,实现一阳包两阴,新...
上海“最年轻”国企正式挂牌,五... 据上观新闻报道,7月9日,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下称上检公司)正式挂牌。该公司计划五年内实现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