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17中国连锁百强”及相关榜单。位列前五的分别是苏宁、国美、华润、康成投资(大润发)、沃尔玛,这样的座次已经保持了三年。
永辉超市从去年的排名第十上升至今年的第六位,仅次于沃尔玛;另一家差点进入前10的公司是物美控股,从2016年的第19大步迈进到了第11位,销售增长率和门店增长率都大幅超越了排在第十的家乐福。
从几个重点零售商最近三年的业绩变化来看,除了物美因收购百安居业绩翻番之外,永辉的增速较快,销售额以每年超过近50亿元的速度在增长,这得益于其大量开拓新市场和新业态的战略,目前永辉在全国拥有各类门店806家,去年此时还不足600家。
中国阿里巴巴集团正在大力推进实体如实体操作。在四月,阿里巴巴的第一个独立购物中心(SC)打开并开始为大型超市做出贡献。该公司希望建立一个商业模式,结合强大的电子结算及其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中国的电商市场的逐步成熟,这也可以称为一种预防措施,但也很明显,只有第一个投资启动。巨型阿里巴巴,就像美国亚马逊一样,实际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阿里巴巴购物中心有一家叫做“淘宝”(杭州,中国)。
除了其强大的性能,利益相关者关心的是阿里巴巴的零售业务整合网络与物理商店。2017财年营业收入达到157亿元,比上一财年增长了6倍以上。
阿里巴巴将网络和实体商店的整合定位为“新零售”。随着集团的不断推新的零售战略,我们的电子商务平台,正在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零售设施为集团不断推新的零售战略,”张勇,首席执行官(CEO),乐观地说。
在乐观的背后,阿里巴巴也对电商市场的成熟感有危机感。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6的中国电商增长率为25.6%,与2017相比,28%。与2015年均增长率3相比,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在中国个人消费的整体增长仅为10%左右,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在零售业务方面,依靠并购的增长面也十分突出。2017,阿里巴巴在高鑫的大型超市Sun-ART零售店投入3200亿日元。四月,它宣布已经成为互联网外卖服务“饥饿”的全资子公司。购买金额约为5000亿日元,过去六个月投资的资金仅超过1兆日元。
在过去的一年里,零售商们热衷于探索的,是各种无人零售和零售新业态门店,资本和跨界企业也纷纷参与其中。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称说:“新的零售业态创新可能会面临很多陷阱,实际情况可能并没有看上去的那样美”。火热的表象下业界还需要冷静看待,部分新零售业态的实际调研以及企业年报和内部数据显示,很多新零售业态的盈利模型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甚至部分布局新零售的企业在相关业务上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亏损。
云裂变汇聚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等专业领域,每天更新最实用的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