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断言新零售本质就是定义效率!
admin
2023-06-08 02:00:18
0

直播海报


直播讲什么:


1.究竟什么是“新零售”,它与传统零售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2.新零售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

3.“新零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4.哪些人是新零售的直接“受害者”,谁又是最终的“获益者”呢?

刘润:每天5分钟,解决一个商业问题,欢迎收听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要讲新零售,新零售这个话题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2016—2018年快一年半的时间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热门,很多人讨论过这个话题,不管是小米、阿里、京东,当然京东不叫新零售,它叫无界零售等等。

还看到了很多无人商店、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等等,你还看到了一些便利店的改革、上门送货等等服务。过去一年半的时间,新零售已经变成你生活中的一部分的,你不得不接受它。

到底新零售是什么?今天斗胆花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在前面一段时间为了写这本新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新零售》,专门访谈了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去访谈了阿里的一个新零售一号项目,叫盒马鲜生的创始人侯毅。

新零售是在2016年的10月份首先被提出来,我在访谈雷军时,他告诉我说是在某一天的早上,他在一个论坛上讲到了新零售这三个字的概念。在当天的下午,马云在另外一个会上谈到了新零售,他说是我先讲新零售的,比他早半天。

但几乎是在同一天,大家都提出来叫新零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得很火?真的有零售,还有新的概念吗?零售不是一直满足用户的需求吗?难道不就是把体验做好吗?这个东西从来都没有变过,为什么有新的概念?

要理解这件事,就要从2015年开始讲起。互联网发展这么长时间,大家感受到了互联网突飞猛进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甚至会认为电商已经可以干掉线下零售了。你们记不记得,有没有人参与,在2012年的12月份,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马云和王健林打了一个赌,还有人记得吗?

马云和王健林当时在领奖时说,十年之内,电商会不会超过大零售的50%?什么意思呢?就是马云说肯定可以,王健林说绝对不行,不信我们打个赌,他们的起步价就是一个亿,说我们打一亿的赌。如果十年之后电商收入超过整个中国零售业收入50%,王健林说算我输。

到了2015年的时候,很多电商集团就开始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基于互联网买东西的用户数量还在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了。整个中国消费品零售业总额,就是大零售的盘子,通过电商完成的数量大概在10%—20%之间。

这个数字持续到今天,今天是2018年了,我们看整个2017年的数字也是在15%左右,15—20%之间,也就意味着2012—2017年底整整五年时间,电商只占了15%左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电商还在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放缓了。

为什么放缓?很大的原因是早期比较容易上网的人开始陆陆续续都可以上网了,那些年轻人、白领、或者说一二线城市的,后面还有人陆陆续续上网,但是速度比较慢了。比如说老年人,七八线城市,或者对互联网接触很少的人,这些人还会上网,但可能就需要一两代人才能完整接受互联网。

一旦速度放缓之后,未来是不是能从五年之内由15%涨到50%呢?这个速度可能就不会快了,很多的电商机构就意识到这个时代不会像他们完全想象的那样突飞猛进,流量变少了,很多人发现网上卖东西也不如意了,流量的价格就变贵了。

你获得用户过去点击一次一块钱,现在可能要五块、八块,线上相对线下来说,差距越来越小了。他们就开始向真正更大更广泛的用户要流量,这些用户就在线下。于是2015年开始他们研究怎么从线下找回流量。

于是在2015—2016年中间,很多机构做了很多的准备,2016年的时候,真正开始有两个比较著名的机构,小米跟阿里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然后很多机会开始跟进了。

今天我们之所以听到新零售这个概念,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商的流量,在网上买东西的人增长的速度开始遇到瓶颈了,还在增长,但是放缓。

既然大家回到线下了,叫线下零售就好了,为什么叫新零售呢?这个零售有新旧之分吗?我们讲新这个概念的时候,首先就要理解到底什么叫零售,你才会知道到底什么叫新零售。

什么叫零售?


先举个例子,比如说今天我去商场,想去买件衬衫。我远远看到这个衬衫不错,颜色样子我还挺喜欢,我走过去摸一摸质地,发现是牛仔布的,翻翻价格标签看我买得起吗,觉得还行,试一下挺合身的。

到刚才为止,我一直在获得什么呢?我跟服务员所有的交流,包括远远看到、翻标签、摸质地、以及试穿,我们获得的是一种东西,抽象的理解称之为叫信息流。

什么叫信息流?


衣服的价格是信息,这个是什么质地的是信息,穿在身上合不合身还是信息。到刚才为止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获得信息。但是大家记住,我们今天决定买或不买只有一个决策依据,这个依据就是信息。

有了信息之后,我要作出买的决策了,到收银台把钱交了,这其实是完成了一个资金流的交互。我们注意这个方向,信息流从商品到我这儿,我把钱通过资金流到他那,拿着收银单回到售货员那里,她已经把衬衫打包好了,我把衬衫拎回家,这时候要做什么呢?就是第三个动作,物流,只不过是通过我自己把它拎回家。

任何一个行为,往下一层看的话,就是三个动作,我们称之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正好回答刚才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我们说到底一个零售或者新零售最本质的要素是哪几个呢?

不管是零售还是新零售,从来没有变过,无外乎是三个东西的交互,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交互。所有的零售形态无外乎就是这三种东西的结合而已。

比如你去超市,看到那么多的琳琅满目的东西,给你翻一个价格标签拿起来看看这个东西好不好,这是信息流。走的时候付钱这是资金流,带回家就是物流。在网上买东西的也是一样,打开淘宝店这是信息流,通过支付宝交款这是信息流,通过快递送到你家就是物流。

电商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我们知道原来这就是零售,你就会理解所有的变化了。再往下发展的时候,我们发现零售的结构如果是由这三个基础要素组成的,互联网一旦出现,线下的零售结构就出现了巨大的改变。

电商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我们知道原来这就是零售,你就会理解所有的变化了。再往下发展的时候,我们发现零售的结构如果是由这三个基础要素组成的,互联网一旦出现,线下的零售结构就出现了巨大的改变。

比如我今天跑到某个商场,我想试一试一双运动鞋,我看上了一双耐克鞋我觉得特别好,我在网上不敢买,我不知道网上的大小跟我的大小是不是一致,我平时穿39,跑到店里一试,果然不对,买了38码。

我就跟服务员说,你这个鞋我在网上看过了,但是网上卖700一双,你这里卖1200,你能不能700块卖给我,服务员说不行,我要交钱商场30%,意味着要给商场360块,900块你要不要?我说你卖得太贵了,于是我就跑到网上买了。

所以,互联网一旦出现之后,就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我们的信息流今天是通过线下完成的,我到商场试鞋是完成了线下的信息流,但是我把这个鞋子在网上买了以后是资金流,通过快递送到家是物流。

所以这三个东西今天被重构了线下商场能受得了吗?他们觉得你们有点良心吗?在我这里试了鞋子跑到网上买。

我们不说对错,只看趋势,这三流被重新组合了。耐克今天做了一个事,把三万代理商减为40个,你们只需要在商场中开一个耐克体验店,我的顾客来了之后试我的鞋子买就买,不买也没关系,为什么?

因为你是体验店,看完试完之后到网上买,那还是我的。所以,这时候体验店只提供信息流。员工工资谁付呢?租金和工资将被计入耐克品牌的运营成本,获客成本,和提高品牌知名度成本。

所以我们过去之所以认为所谓一切的零售合理,是因为在那样的沟通效率之下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组合方式,今天会出现新的组合方式之后,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零售。

你说这个事情一直在进步,每天都有新零售,其实我也同意。比如19世纪的时候,当时有一家著名的公司西尔斯,他当时发明了一种交易方式,他去邮购,他们过去都是在家门口的店买东西,他说我给你一个邮购订单,我把目录给你看,你需要什么寄给我,我把东西发给你。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发明,一旦发明之后,大家终于可以买很远的东西了。

为什么西尔斯可以成为19世纪最著名的百货公司?因为他借助当时一个重大科技的发明,铁路,一旦开关贯穿美国全网之后,就可以用邮购的方式了,所以他就是19世纪的新零售。

20世纪的时候冰箱被发明了,购物发达了,沃尔玛在郊区建了一个购物中心,大家一周去一次,可以放冰箱里。你可以一周跑到很远把东西买回来之后,你发现沃尔玛几乎抢占了整个城市的零售业绩,其他的店就越来越难做。所以,沃尔玛是20世纪的新零售,他们做的事情无外乎都是重构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到底什么是新零售?我们说所谓的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就是不断把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整合的新零售。

薛兆丰:大家好,谢谢刘老师,我也是刘老师的学生,也一直在听刘老师的课程。

刚才听刘老师讲这个课程内容,实际上在课程里面也讲过新零售,我也听了这一部分。我一直说我上线专栏以后,跟刘老师说经济学和刘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是咱们得到课程里面的语文数学,是两门基础课。

凡是修我的经济学的同学也应该订刘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和咱们新的《5分钟商学院》,第二季的《5分钟商学院》。咱们第二季的经济学还没开始,还在放假当中,所以大家可以集中精力地学习刘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

经济学跟管理学之间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区别是经济学讲一个框架,讲一个理论,而管理学是有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就是关于一个程度的补充。很多情况我们都知道,好多因素我们都知道,但是哪些因素有多重的权重,有多大的比例,我们不知道。

还有一个是关于现实生活中许多新的现象的一个抽象的能力,我觉得管理学家在这个方面做得也非常好。比方说我们都知道刚才刘老师讲的要做零售,你要获得信息,要有资金流、物流。这些我们知道,但是你能预测在互联网网购刚刚开始时候,到底哪种商业模式能够成功呢?

你在网上卖什么能够成功呢?如果是给我预测的话,我会预测卖可口可乐能够成功,卖手表能够成功,因为这些是跟每一个人的体型、偏好没有区别的,是统一划一的一个产品。

但实际上我们很惊讶的发现,在网购里面非常成功的一个类目叫服装。经济学家是考虑的话,这是最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每个人穿衣服的尺寸大小是不一样的,而且哪怕尺寸大小有国际标准,每个人穿衣服的松紧程度、偏好都不一样,一定要试过才行。

实际上衣服这个类目在网购上是非常热门、非常成功的,到底为什么呢?原因是另外一个维度的因素在起作用。那些新一代的喜欢网购、对互联网不陌生、非常有亲切感的年轻人,他开始有钱了,他开始愿意在上面花钱了,所以他也愿意花那个时间。这时候这个因素克服了,就能够超过定制因素,他们就能够获得成功。

像这种具体的不同的因素不管同的度,这是管理学家所擅长的,这是给经济学家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第二个是抽象的能力,特别佩服刘老师能够对新的商业现象作非常精到的抽象过程。比如说他抽象出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然后来分析太阳之下到底有没有新东西。有一种观点说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也有人说有新东西。

再听了一遍刘老师讲的内容,其实薛兆丰经济学课里面有专门的单元讲到这部分的内容,叫最低零售价限制。就是说为什么要维持线下最低的零售价?是为了防止线下零售商之间互相在价格上做过多的竞争,引导他们在服务质量上做一个调整。

如果不这么做的时候,那些不提供线下服务的商家就会能赚钱,因为他的价格有优势,结果导致商家卖产品的时候就没有人愿意提供线下的服务。

这种趋势将来的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线下线上一体化。这时候他就变成内化了,就不存在搭顺风车的情况了。这种情况在当时我们讲的一个案例,马尔斯医药案,1911年的一个案子,当年美国判的一个案子,里面的模式跟今天的新零售这个模式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我们通过这个角度理解了太阳底下有没有新的事情?它好像没有新的事情,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但是它有许多新的东西,像希尔斯的邮购,后来有互联网,后来有网购、新零售,这个新的模式。

通过这种融会贯通,我觉得我们对商业的判断,事前的判断,哪些模式能够成功,特别是当情况还不是那么明朗的时候,我们要做两个问题的判断,管理学家特别擅长的。

一个是度的把握,一个是对各种纷繁复杂现象共同特质的抽象能力,学习这两种能力,我觉得今天在商业判断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是能够起举一反三的作用的。

所以学经济学的同学,要学刘润老师的管理学课,我今天特意过来是听刘润老师上课的,也给他加油的。谢谢各位,谢谢刘润老师!

刘润:大家好,刚才我们花了一些时间与你分享到底什么叫新零售。刚才薛老师讲得非常好,说这个世界上太阳底下到底有没有新东西,如果我们来看它永远是再往前走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但如果说这个前进有个方向的话,这个目标、这个大的愿景在哪里?就是不断提高零售的效率。

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更好的产品,但是也要有更高的效率。未来新零售导地位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便利,你会在你身边已经开始慢慢悠这样的体会了。

线上会有一个线上的优势,线下会有线下的优势,有些人特别喜欢在线下购物,他就是不喜欢用互联网,但是有人觉得互联网今天已经特别便利了。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线上的做法在线下很难实现,线下有线下的特点。

比如刚才我说的买鞋子这件事,你要亲自试过之后才知道是不是真的特别好。你说去买一瓶矿泉水,只要曾经喝过,就不需要再试了,因为矿泉水的信息是简单的,哪些东西比较复杂?

我们需要买一张床垫,你是不是要躺下去跟互联网上看照片是不一样的。再比如说买墙纸,很多商店要在线下体验,所以线下比线上有一个重大的优势,是不可轻易被取代的,就是线下具有体验性。

为什么今天很多线下机构反复说我们要转型,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为什么他们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是因为体验在互联网上很难真的完整的给你。

所以对消费者来说,未来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线下越来越多的体验,你会发现餐厅的东西越来越好吃了,购物中心越来越好玩了,游乐场里面越来越的项目了,都是因为互联网把所有容易干的事都拿走了,线下必须干高体验的事。这是线下的第一个特点,叫做体验性。

相比来说,互联网是什么呢?互联网在信息流上重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传递的高效性。比如我们说万能的淘宝,在网上一搜,几乎没有搜不到的。

过去我们在家门口找一个那么小的螺丝,不可能找到,或者我们家电视的遥控器找不到了,15年前的电视机上哪配遥控器,淘宝上一搜,几乎都能搜到,意味着淘宝把全中国所有的商品信息都汇总起来了。

如果卖遥控器的人在你家门口说不定15年都卖不到一个,但是在淘宝上,说不定一天就卖20几个。

所以,互联网通过信息的高效性,就把很小的生意变成大生意,而线下通过信息流的体验性,就让你深刻地体会每一样东西到底该不该用,所以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物流上会带来什么改变呢?虽然电商很发达,但是我吃完晚饭去楼下散步,我特别想喝酸奶,你会去京东、一号店买吗?他们再快也得第二天早上送到,你几乎一定是到你们家门口的便利店买酸奶。

你看很多超市活得挺难受的,但是便利店越活越好,为什么?因为它有一个重大特性,就是即得性,我想拿到马上就拿到。即得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离我比较近。

近这个特质太重要了,我们做饭的时候,突然发现盐用完了,让小朋友下去买盐,他去超市太远了,一定是去便利店。

有些商品立刻就要,你想想什么商品有这种特性,比如说突然之间感冒了,需要感冒药,所以你家门口的药店就显得特别重要。

所以即得性会导致线下店会越来越向你家靠拢,这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性和方便性,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你们家附近那块地方了。

比如说最开始我们去买东西,去哪买呢?去五公里之外的商圈,有沃尔玛、家乐福、苏宁、万达,但是现在我们去沃尔玛的次数好像比以前少了,因为什么呢?

互联网来了,互联网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你要去沃尔玛曾经试图解决的问题呢?物流,所以京东非常注重物流的快捷,我今天晚上下单,明天早上就到,快捷性让我根本没有太多的需要去五公里之外的商圈了。

但是他再快也没办法干掉一公里的需求,所以便利店开始活得越来越好,便利店提供了物流的即得性,就是很快拿到手,而互联网提供了物流的跨度性,我能把全中国的东西快速地送过来。

这个跨度性,互联网通过数据的方式它越做越好,为什么双十一的阿里建议你先把东西放到购物车,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放到购物车之后,阿里大概就知道了今天中国有多少人会买什么东西,送到哪里去。

一旦知道,虽然跟真实的需求还有差距,但是八九不离十了,所以双十一头几天他就开始把这些东西往你家附近送了。比如说乌鲁木齐有8000个人买苹果手机,我先送过去6000个,这是因为有一段物流发生在你没有下单之前。

甚至我们听说未来物流会变成这个,在618的时候,央视的主持人陈伟鸿采访刘强东,说你今天有什么优势,他说我们特别快,用户买一个手机七分钟送到,因为通过大数据我们知道这个楼有用户要买手机。

甚至于有快递站在你看门口说你怎么还不下单呢?因为他通过数据的分析估计你要买,这叫预测式购物,不要觉得我开玩笑,预测式购物是2015年亚马逊申请的专利,就是用数据的方式来解决物流的跨度性,全球范围内用最快的速度调配。

这件事情听上去很夸张,很有意思,但是你们想想看,很久之前有一个台湾的企业家,这个企业家的名字叫做王永庆,我不知道多少人听说过他,他是曾经的台湾首富。

他最早的时候是卖大米起家的,他拿着大米背着送到客户家里去,把米缸里面的陈米先倒出来,用抹布把缸脏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王永庆掏出小本记下来,这家有几口人,他们多长时间上一袋买,大概多长时间会吃多少米。记完了之后,下一次买差不多吃完之后,王永庆扛着米就上去了。

我们就把这个起名字叫小数据,他用这个小数据就实现了一个东西叫预测式购物。今天不管是亚马逊、京东、阿里只不过是用大数据的方式实现了曾经王永庆用小数据实现的逻辑,所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变过,只是不断地提高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效率。

物流最大的效率是来自于跨度性,在线上是来自于即得性,不管谁重要,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便利性的提升和习惯的改变。

未来如果再快一点,今天的京东、今天的阿里,今天很多的零售机构都在尝试用无人机送货,如果有一天你要炒菜的时候,还是说盐用完了,赶快买袋盐,结果无人机一分半飞到你家窗户门口,你的孩子都不用下楼了。

物理距离的近和电商物流快,这是一个相对要素,这两个要素互相转换互相竞争,最后都是你越来越便利的一个生活。

为此在今年1月份我专门访谈了盒马鲜生的创始人和雷军,在访谈侯毅的时候,他们做了很多线下立刻就可以吃的场景,吃完之后装APP跑到线上买单,通过30分钟快递给你。

所以今天很多人把小区,在北京、上海有一些房屋中介,说这个房屋卖得很贵,因为是学区房,而且还是盒区房,盒马鲜生可以三公里覆盖得到的房子。新零售通过互联网跟线下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便利性。

刘润:今天的直播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请了很多的嘉宾,为了今天的直播我们确实花了很大的心思,希望每一次立体化运营的方法给大家最完整、最立体化的一个《5分钟商学院》的学习体验。

接着讲第三部分,讲了这么多关于新零售,它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未来它的机会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新零售这一波改变过去零售效率的逻辑,到底怎么获得商业成功?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讲,找到一条主线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机会。这个主线是什么呢?你回去看一看,你看你的周围有哪些零售的形态是可以提升效率的,同时你在线下来提升的体验在哪里,线下物流的即得性在哪里,在网上看到的物流的跨度性在哪里,只要找到这四个维度,不断提升效率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所谓新零售都是围绕这个逻辑,不管他知道不知道这个逻辑的底线是什么,都在做这个事情。举个例子,你们有没有人注意到,现在出现了一种东西,叫做无人货架。可能在很多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有一些人上门说你放在无人货架吧,它是不是新零售,或者是不是个机会,或者你能不能想到类似这样的机会?

无人货架首先提高了一定的效率,这个效率就是我过去要在线下到我的楼下便利店买东西,那么大的一个面积,要付租金,付了租金之后还要雇人,这时候成本一定不会低,还有空调、水电这么多的成本在里面,所以它卖给你的东西,你买一包薯片都要明白,这里面有一部分的价格是水电、工资、损耗等等。

但是今天把无人货架放在你的办公室,你就不需要付租金的,也不需要水电,所以理论上成本一定是降低的,可能它就是一种新零售的方式。

但是,无人货架你要记住,我们判断它是不是更高效率的时候,你要记住它有没有带来新的成本。在我们的课程里面专门讲过一次,它带来了一些新的成本,就是损耗。

我去过一个公司,这个公司的同事说我们刚刚装了无人货架,你们随便吃吧,反正就是人家送过来的,你如果真的把无人货架装到这个公司的话,你就等于送给人家了。

但也有公司他们之间彼此互信看着,说我怎么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呢,但是一扫码发现网络不好,就先拿着吃,过会再来,但是他过会就忘了。所以说这带来了一种损耗成本,这个损耗成本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所以这是判断什么叫做新零售是不是商业机会最重要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新增成本是不是小于我们节省下来的成本,如果小于的话,它就是更高效率。

先说无人货架算不算呢?它得跑一段时间,看一看它是不是能找到一些真正好的地方放,把不好的地方撤回来,运营一段时间根据数据来判断是不是好的方向。

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你们身边已经发生了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在滴滴专车的后座上绑了一个很小的货架,有几瓶水或者很小的薯片,这是不是零售呢?当然也是零售,但是不是更高效率的零售呢?我们也要想它是不是个机会,为什么今天会放在专车上面,为什么以前就不能在出租车上卖呢?

以前之所以不能在出租车上卖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如果真的在车上放一瓶水,你说司机,我拿瓶水先喝,司机说等一等,你先把钱付了,为什么?因为你下车的时候一掏腰包,对不起,我今天没带钱,怎么办?所以他很谨慎,先把车停下来让你付钱。

再比如说还有一种可能性,出租车拿这个钱汇报给公司的时候说,后面的人拿了水我也不知道,就是说有职务侵占的可能性,公司不一定收到钱。这一切都是过去技术之下的管理漏洞,到底出租车后面摆货架卖东西是不可行的。

但是今天专车相对的人群拿一瓶水不付钱的可能性并不是那么高,再加上你扫码钱直接到总部。再比如说车里有一个摄像头,知道你什么时候拿的货,所有科技的进步都让在车上卖东西变成的可能性,于是过去做不到的东西今天就变成了新零售。

再比如说亚马逊在美国开了一个线下店,卖什么呢?卖了很多的书,它卖的是最畅销的书,为什么呢?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开书店都不挣钱,它只卖最畅销的书,因为根据它获得的大数据,知道哪些书最畅销。所以这些数据有可能在线下不但不亏钱,而且还会很赚钱。

而且它搞无人便利店,亚马逊的方法是你从货架拿下来就算你买了,放回去就算还回去了,您出门的时候就算买单了。

这一切到底是不是新零售,今天我们还没有一个特别对每一个案例非常确切的答案,但是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如果我们在里面提高了效率,终于发现我们用这件事情卖这个东西就是比他用那个方式卖东西更便宜,获得更好的体验,我们就会创造出一个新零售的商业模式。

所以新零售这个商业模式我们看到有一个行业,我们一定不能比他们差,这个行业就是黄牛。黄牛这个行业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去抓住商业机会一直是最敏感的,我们抓住商业机会一定不能比黄牛差。举个例子,我们要学习他的敏锐度。

在去年的3月8号,阿里搞了一个活动,叫做三八扫码购,拿着我的手机,拿着我的天猫超市APP,去沃尔玛、家乐福扫条形码,你看是我便宜还是他便宜,当然它的很多东西可能比沃尔玛、家乐福便宜,本来想买一桶油,240块钱,扫完以后发现天猫180,就不买了,直接加入手机天猫超市了。

再去拿一个东西,1.83元,天猫1.82元。走了一整圈每个东西都扫完之后,发现都是天猫便宜,手机超市全部都满了,而真实的购物车什么都没有,空手就走出去了。

我们为什么会说黄牛呢?黄牛就很聪明,在当天他们做了一件事情,在北京的地铁里出现一批黄牛,他们在地铁里面拿着一本小手册,走到别人面前,说你看你现在坐地铁上班,要不要看一下我这个册子,今天天猫搞活动,什么都比沃尔玛便宜,一翻你发现这个是生鲜类,这个是食品类的,那个是日用品,果然都便宜。

这是沃尔玛的价格,这是天猫的价格,你要不要扫一扫。那就扫吧,扫之前告诉你说,你付我一块钱好不好,你随便扫,都是天猫超市里面的东西,也不是我卖的。他干了一件什么事?相当于帮你逛了一趟沃尔玛,他把最便宜的商品列了一本册子,这个册子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信息流,他把最折扣的东西以信息流的形式展示在你面前。黄牛相当于拿着一本折扣超市在地铁里面逛了,当信息流和资金流切开之后,他通过这种来提高效率,我就赚钱一般块钱,对你来说扫一下就省了两三块钱,你是愿意付这个钱的。

今天一旦切割,你可能就要考虑我能不能为信息流单独干这件事情,黄牛干的就是这件事情。

我们在课程里面讲过案例,建议大家去我们的课程里详细听这个案例,叫做体验店。什么叫体验店,未来很多的服务是为信息流而付费的,我们渠道代理商将可能因为只卖信息流,我提供专卖店的体验服务而变成卖信息流的服务商。所以,这一切逻辑都是围绕着怎么去找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中间的更高效率。

零售店本身是不生产产品的,所有的零售商品都是别人的,别人应该做得好,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你作为一个零售商你要把东西卖得更好,是要提高传递价值环节的效率。

我们专门访谈了盒马鲜生,专门访谈了小米,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希望告诉你,新时代来临之后,每天都在往前进步,这个世界上当然有新零售,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云裂变汇聚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等专业领域,每天更新最实用的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淘客运营,区块链知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