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您点击右上角,订阅“媒介之变”的头条号。孙佳山新一代的青年,既有新一代的生活,也有新一代的“政治”
画外:为什么这些人会对“主旋律”题材接受度更高呢?
孙: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环境下,完成文化跃迁的我国本土语境下的“小镇青年”“不完美的消费者”这些新的受众群体,不仅不是去政治化的,反而具有至少不输给以往任何一代人的政治参与意识,只不过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方式。虽然他们的政治文化形态和政治诉求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自己的“政治”。
比如去年的针对台独言论的“帝吧出征”,那么大范围、大规模、大尺度、有组织、有效率、有目的地去有理、有利、有节地表达自身的诉求,这种现象是即便是80后也根本无法想象的。
再比如,《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祁同伟,这些过去都是成年人世界的人物和话题,居然也受到了“小镇青年”“不完美的消费者”,这些作为“网生代”的粉丝文化主体们的高度关注,这在既往的任何阶段也都没出现过。
画外:说到粉丝文化,这也是这代消费者们的一个新特征。
孙:对,这是从明星文化(Star)到偶像文化(Idol)的时代跃迁。因为这个时代的粉丝群体,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第一拨在非常类似美式原子家庭结构里出生的一代人。因此,他们成长过程中有着很多相当独特的文化经验,比如他们的孤独感是我们很难能体会到的。他们特别强调Idol/偶像明星,跟自己个体成长的伴生性,他们对那种有着几近完美形象、人格的高大上的传统明星则完全没有兴趣;恰恰相反,那些有缺点的、不完美的偶像,才是他们文化娱乐消费的首选。
我们千万别小瞧这种从传统明星到偶像明星的文化跃迁,其已经开始深度影响电影受众。就“主旋律”电影而言,以前的电影观众看古月那些特型演员扮演的毛主席等伟人,毫无疑问必须“演得像”才行,差一点都是不及格;而现在年轻观众对于“小鲜肉”们参演《建军大业》,和过去的要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的Idol也开始参与到这个国家的主流话语建构,也开始进入到这个国家的主流社会——这既是Idol的成功,也是我和其他粉丝的成功。
我想这才能够解释为什么“小鲜肉”偶像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主旋律”作品中,而“主旋律”当然也有着这样的诉求,要不然“主旋律”为了什么、“主旋律”为了谁?这是多重源流和脉络在这个时代的合力的产物。
云裂变汇聚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新媒体运营,区块链技术等专业领域,每天更新最实用的微信运营,微信小程序,新媒体运营,区块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