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是验收的重要指标,也是开发商一道重要的坎。如果规划实测计容面积超限,会耽搁验收,甚至影响交房,何为超限?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一、面积超限的几种情况
竣工验收时会经历规划、国土和房产三个部门,因此讲超限也要从三个部门入手。
首先是规划部门,核心是计容面积,如果规划竣工测量的计容面积大于规划许可证批准面积,就是规划超限。但是考虑到建筑物建造误差往往会设定一个限额,比如上海单栋3%,超过限额,须按照违法建设查处程序,对超出建筑面积部分依法处理后,再予以验收。查处一般是罚款,严格时会要求拆除。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走流程,可能需要花1个月时间,这对火烧眉毛的验收和交房是太悲催了。
其次是国土部门,核心是出让面积,其实和计容面积基本是一个概念,如果测量的竣工面积超过了出让合同约定的面积就要补地价。这个是零容忍的,即使超了1平方米也要补。杭州的机制有些特殊,国土部门以房产部门的测绘结果为依据。上海因为规划和国土部门在一起,所以两件事情很容易搞不清楚。
最后是房产部门,核心是实测销售面积。正常情况下,只要规划验收通过,即使实测面积超过计容面积,房产测绘部门一般也不会管(个别狗拿耗子的除外),因为这是鸡和鸭不搭界的事情。房产部门会比较在意实测面积和预测面积的比较,如果多了,对开发商肯定是好事;但是房产部门出于维护小业主的利益(怕担当),往往会严控这一点。
二、如何规避面积超限
在前期阶段,往往需要做足容积率,提高项目货值,但是做足也就提高了超限的概率,因此有的设计人员往往比较保守,但是寸土寸金,老板不会同意。如何达到平衡呢?
第一步:弄清面积测算口径,避免口径误读。面积计算有许多敏感点,比如阳台,正常计算一半;如果没有顶盖,成为露台就不计算了。因此在设计阶段,要加强和测绘机构沟通,要学习计算规范,避免一开始算错,现在各地报批报建往往宽进严出,最后导致木已成舟,难以挽回。
第二步:加强过程管控,避免前后差异。很好的做法是和测绘机构提前沟通,做预测绘,尽管花了小钱,却能带来大利益。
第三步:充分沟通交流,化解面积差异。到了验收阶段,确实超了怎么办?一般情况下超得不会太多,这时候有化解的空间。有一个项目超了200平方米,由于工期延误又面临着交房超时间罚钱的窘境。后来通过部分部位顶盖的拆除,规避了超面积,顺利交房,这是后期面积危机管控的典型案例。
面积管控,要从源头把关,但是面积管控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竣工阶段,一定要有始有终,才能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