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简单一句话,最新、最好用虚拟现实(VR)头戴设备,首推Oculus Quest。
如果是半年前的话,在我心中VR头戴的Top 1一定是HTC Vive。动作跟踪准确度和游戏体验都是超越其他任何头戴的。不过2019年五月份Oculus推出了Oculus Quest,一款优雅的、高性能、无线VR一体机,一下就超越了Vive。
Oculus
HTC Vive
Valve
Pimax(小派)
Windows Mixed Reality
Sony
Samsung
是不是觉得太多了看不过来?我来为题主简单总结一下。
1. 套手机的VR头戴。
这一类包括Google Cardboard(让VR大众化的开山鼻祖),Google Daydream,Samsung Gear VR,还有淘宝上一大堆的产品。这类VR头戴价格低廉,适合从来没接触过VR的人进行低成本体验。基本就是一个有镜片的盒子,然后把手机放进去,使用手机上安装的VR平台app来玩。里面的区别大概就是盒子的精致程度、配搭舒适度,还有是否带简单的按键手柄。这种低端产品限制很多:头部位置的跟踪不稳定,从而容易导致晕动症状,不能玩复杂的交互,计算能力限制于手机的计算能力,对手机电量消耗大。
2. 有较好跟踪能力的VR头戴。
这一梯队包括的比较多。它们在只需要“小范围活动”的场景下可以提供非常好的体验。但是遇到活动范围大的,它们会当场嗝屁。排名在这一列的有:
老一代的Oculus Rift、PlayStation VR这种outside-in[1](从外向内跟踪:跟踪装置在用户外部)的头戴。它们的外部跟踪装置是放置于桌面的,和HTC Vive这样的用三脚架架在屋内角落的相比,它们更佳简单轻便。不过它们的追踪也就仅限于用户正对跟踪装置的时候。如果用户蹲下、或者转了个身,那么马上就会出现跟踪不准的情况(也就是VR系统不知道用户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了)。
另一种是inside-out[2](从内向外跟踪:跟踪装置在用户内部)的头戴。这一类的有:HTC Vive Focus、Lenovo Mirage Solo、Windows Mixed Reality(WMR)标准下各种公司出品的头戴。这些设备推出较早(17、18年),inside-out的硬件和算法上处于初期阶段,如果用户动作范围大了,也偶尔出现失踪、误判的情况。其中,HTC Vive Focus 和 Lenovo Mirage Solo属于一体机(standalone),而WMR标准下的各种头戴都是连接电脑的。一体机的优势就是比较轻便,但是这几种VR一体机的手柄都是简单的按键手柄,在手柄的跟踪上不如WMR标准下的各种VR机的手柄。
3. 能做到精准跟踪的VR头戴。
在使用体验上真正合格的,做到了在较大的活动范围内仍然跟踪精准的,其实只有这几位:HTC Vive(及其高端版Pro/Pro Eye,无外接传感器版Cosmos),Valve Index,小派,Oculus Rift S,HTC Focus Plus 还有我这里最推荐的 Oculus Quest。
其中,HTC Vive一系是最早做到精准跟踪的。它属于outside-in的设备。它使用了两个用支架架起来的红外传感器,使得传感范围覆盖整个房间,从而达到了房间范围的跟踪,使得用户不再只能坐在椅子上,而是可以全屋子自由走动,体验一比一的现实vs虚拟空间中的运动。从2016年的Vive,到2018年的Vive Pro,到今年的Pro Eyes,区别主要是画质、走动区域大小和细节体验。Valve Index是Valve(游戏平台Steam所属的公司)2019年推出的VR眼镜,和Vive一系一样,都是outside-in跟踪。国货之光小派Pimax也是一样,在视域(FOV)上是当前VR眼镜中最强者(170°)。
但是,它们必须依赖有强力图形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对于消费和来说是一笔额外的花费。并且它是带线的,且必须外设两个传感器支架,使得它较为累赘。然而当时的市场上还没有在“追踪精准度”上可以与之媲美的。即使Oculus和小米联合推出了Oculus Go,HTC也推出了HTC Vive Focus,开始甩开繁琐的连接线,探索VR一体机的可能性,不过两者的跟踪(特别是手部跟踪)基本属于小打小闹,很容易出现误判和失踪,瞬间拉低游戏体验。
直到2019年春季,HTC和Oculus相继推出了高端版本 HTC Vive Focus Plus 和 Oculus Quest,可以说是开辟了新篇章。两者都是无线、一体机、inside-out设备,并且在inside-out跟踪技术提升后,在跟踪精准度上丝毫不弱于需要外部传感器的HTC Vive。
Quest利用了在头戴上的4个摄像头来进行头戴和手柄的跟踪,Focus Plus利用了头戴上的两个摄像头进行头戴的跟踪,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来进行手柄的跟踪。两者在跟踪上可以说相当精准。有测评的网友做过测试,从走廊/广场一角出发,带上头戴在虚拟世界中走动很长的距离再回来,还是可以回到同样的初始位置[3]。这意味着用户的身体在实际空间中的运动被完美复制到了虚拟世界,用户晕动的可能极低。同时,它还意味着用户的活动范围不再受限于外设传感器的覆盖区域(虽然还是需要在启动时设置安全活动区域),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他们超越了HTC Vive。
2019年十月,HTC还上架了当前最新的VR头戴Vive Cosmos。它相当于一个inside-out的Vive——不需要外设传感器。但是,它的定位能力备受诟病,并且和稍微早一点出现的Focus Plus / Quest相比,它仍然需要强劲的电脑驱动,所以还是要接线,并且在价格上($699)并没有什么优势,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鸡肋的产品。
所以,PK到最后,Oculus Quest 和 HTC Vive Focus Plus是综合最强的。它们都是当前最新的、能提供最佳体验的、大范围精准跟踪的无线VR一体机。
对比一下两者,Oculus Quest的设计更佳优雅、极简,只有三条带子连接在眼镜部分。而Focus Plus明显大了一圈,是一种可爱的圆滚滚设计。所以Quest的话占地面积比较小,携带也更方便(拿去朋友亲戚家玩、去室外公园玩之类的)。但是Focus Plus的设计把头盔的重量均分在头顶,虽然比Quest更重了,但是其实会让佩戴相对舒服一些。不过良心提醒,其实现在任何的VR头盔,戴的时间久了都会有不适感,现在的技术还没能达到轻便到无感的地步。
另一个区别当然就是价格了。Oculus Quest的售价上远低于Focus Plus。Quest发行两种配置:64G储存(399美金)和128G储存(499美金),现在购买还送星球大战Vader Immortal捆绑包。而HTC Vive Focus Plus(799美金),价格是Quest低配的一倍。储存上,Focus Plus只有32G,不过可以通过加SD卡,增加到2T的储存。
另一个区别的因素是两者的应用平台付费方式。HTC Vive 是包年通玩的,114美金一年的Viveport Infinity订阅,可以随便下载使用所有的付费应用。而Oculus Quest,所有付费应用都要单独购买,一般的优质应用都在20美金以上。我个人认为HTC的方式更先进一些,不过也是见仁见智。
两者在设计和性能上都不分伯仲,看君喜好,不过——考虑到买一个Focus+的钱可以买两个Quest,我当然毫不犹豫选择Quest(手动狗头)!
不过,HTC是台湾公司,而Oculus是Facebook旗下,对于大陆的玩家来说,HTC的产品会更佳友好。
两者在国内都可以买到:
那么现在来推荐游戏吧!几个我推荐的Oculus Quest 2019年年度游戏(评分数据来自Oculus Quest商店):
1. Beat Saber[4](4.6分,11704次评分)休闲/动作/节奏
人气超高的休闲游戏,当红炸子鸡。非常适合入门第一个游戏。
可以理解为一个节奏游戏版的“水果忍者”。基本操作就是挥动你的光剑,咻咻切开飞过来的方块。同时,你还要躲避飞过来的墙面和炸弹。被无数网友、博主吹爆的爽到翻的游戏。有一种“武林高手”的感觉(手动羞耻
2. SUPERHOT VR[5](4.8分,4035次评分)射击/动作/解谜
Superhot本身就是一个备受好评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它和其他射击游戏不同的是,在游戏中,时间是随着玩家的移动而流动的。如果玩家站着不动,那么敌人、敌人射出的子弹都是静止的。玩家需要控制时间来躲避敌人,以及需要计算最佳方式将敌人爆头。而这款VR游戏是Superhot团队和Oculus之间3年合作的成果。提供各种竞技场和新挑战。
3. Red Matter[6](4.7分,1031次评分)RPG/解谜/科幻探险
游戏设定是反乌托邦科幻冷战时期。玩家扮演大西洋联盟的宇航员埃普西隆特工,被派往土星卫星之一瑞亚的一个废弃的沃尔格雷夫基地,调查一个阴暗的最高机密研究项目。随着故事的进展,真相会变得越来越超现实。
该游戏画风精致真实,想要亲身体验小说里才有的科幻场景的话,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Rec Room[7](4.4分,2034次评分)休闲/社交/多人在线/动作
这个丑萌丑萌的VR应用其实是当下最火的VR社交平台。打个比方来说,就是VR游戏圈的QQ/facebook。你在里面可以交朋友聊天,和朋友一起玩游戏(CS枪战、密室逃脱、打球运动、录制小视频等等10w+个游戏室),还可以自己创造你自己的游戏。
而且它是免费的。
希望这篇文章对题主和其他看到的朋友有帮助。希望题主和老公玩的开心哦~
大家2020新年快乐~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在下面点“赞同”,让更多的人看到哦~
上一篇:如何制作VR全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