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淘宝做社区的时间线:
前期来看,淘宝目标非常明确,为了导购而做社区,但它忽略了两件事实:1.淘宝的主要用户群体消费能力偏低;2.平台上大部分商品来自国内,用户对于这些商品的品牌有一定了解,并不需要“被种草”后才能做出购物决策。做到最后社区功能完全砍掉,仅保留了淘宝平台和社区达人的推荐。
这些干货知识,都是包含在互联网营销师的课程中,除了短视频运营,还有直播销售、选品、平台管理等专业知识课程,想要转行、创业、兼职、全职的同学,都可以了解一下。
毕竟大背景下,线上营销是趋势。
互联网营销师是时代的发展和疫情影响下诞生的新职业,人社发布、含金量高、入门容易、0基础满18周岁都可以学习,前景好突破收入天花板,还有兼职、全职、就业推荐。
我推荐中思智数,官方授权的互联网营销师考证机构,资质正规、课程丰富、通过率高,1v1服务贴心,还有线上兼职工作和就业推荐服务!!!可以直接点击下方名片,添加助教咨询考证详情哦,他们家还有线上兼职工作机会提供:
其次,来看跨境电商是不是一定要做社区。
拿做跨境电商且以社区起家的小红书为例,它抓准了两个契机:第一,这两年国内消费水平全面升级,境外消费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出境人次为1.22亿,花费达1098亿美元);第二,在前述背景下,许多中国消费者对于购物存在很大的信息需求,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些产品值得买,又该花多少钱买。基于此,小红书做了一个能把跨境购族群聚集在一起来讨论购买心得的社区。
到2014年8月,小红书试着用“秒杀”抢购的模式试水电商。当时,他们尝试卖的第一款产品是在社区里“特别红”的希腊某品牌女性护理液。“这个品牌其实在国内不为大众熟知,在外面也买不到,但在社区里很受欢迎。于是我们就托朋友从香港带了10瓶来卖,结果一下子就抢完了。当时我就看到我们的社区在信息引导上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说。
据此,兼对当前的消费现象分析,列出以下六点社区对于跨境电商的重要意义:
这些内容对于研发该商品的企业非常重要,对于跨境电商来说,研究这些内容,并从中得出用户的购买动机、使用体验、产品亮点以及未被满足的需求甚至产品的新玩法,给企业作为产品改进的参考,如果后续的确有产品改进,可以打出“专为亚洲女性打造,xx 平台首发“的广告。
这边再补充一个例子,拿海淘奶粉举例,使用百度搜索“中国小孩适不适合喝国外奶粉”时,显示结果有1820万条,浏览了一下第一页的结果,部分是问答,部分是相关文章。
也就是说妈妈们在选购奶粉的过程中,的确是会对这点产生疑虑的,因为毕竟出生于不同地区,外界环境和内部基因的不同会导致孩子体质的差异。但苦于中国奶粉信用破产,不得不选择外国品牌。这个是否可以考虑与品牌商合作,为其分析中国用户的评价以帮助其打造出一款“专为亚洲小孩打造”的奶粉,并授予平台独家首发的权限。
1. 确认收货后提醒用户分享使用体验(或者确认收货当天内合适时间推送通知提醒用户分享使用体验);
2. 多种激励手段:
3. 鼓励用户增加“心得标签”或其他形式的分类标准,帮助用户整理其分享出去的内容;
4. 不同分类或标签下的心得需按两种维度排序,一是热门、一是最新,热门即按分享内容的热度(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以及用户通过点击分享中涉及的商品详情进入购买页的次数)排列当前类别里的分享内容;最新即按发布时间排列,否则可能出现较晚但同样优质的内容阅读量寥寥,导致给后来者以挫败感不再想分享。
跨境电商平台做社区,除了起到导购的作用外,还有更重要的,减轻用户对于海外产品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焦虑,让用户产生对平台的信任感,增加用户对平台的黏性。
我身边一个资深海淘妹子的小红书使用习惯:从关注的品类或用户有新发布的心得体会中挑选出种草的产品,再去购买;自己也会试水新产品,然后(出于记录和分享的双重目的)发布心得体会。这个循环在她在此平台上买到假货之前应该不会断。
最后,套用苏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内容产品想转型社交产品,社交产品想转型电商产品。这样才能离用户更近,离用户的钱也更近。
1.从商品详情中去往用户体验报告社区(评价块上方有指引):
2.从体验报告中的“相关商品”模块可以返回商品详情(这个是考拉目前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