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5年将是5G规模应用的‘关键期’,需要加快推动5G应用融入千行百业,带动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总经理夏泳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面向大型企业和机构,5G行业应用渗透率还不够,应加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加快推动5G行业应用标准化并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同时加强5G行业应用设备和终端模组的技术攻关,以激发数字化生产的潜力。
5G行业应用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激发
随着5G技术逐渐从个人信息消费向产业数字化领域渗透,5G对经济社会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逐步增强。2022年,5G应用相关政策的重心已经从推进网络建设转向促进5G规模化应用,全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达1.45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超过3900亿元,间接带动的总产出约3.49万亿元,增加值约1.27万亿元。行业应用方面,中国移动累计签约5G行业商用案例超1.8万个,智慧工厂、电力、医疗等多行业项目数连年翻番,实现从“点状开花”到“全面渗透”。
但是5G行业应用渗透率尚有待提高,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力还没得到充分激发。
“面向大型企业和机构,5G行业应用渗透率不足9%,5G行业虚拟专网渗透率约为2.2%,中小微企业的5G应用水平则更低。5G行业应用节奏明显落后于信息消费领域。”夏泳表示,“目前5G行业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了产业数字化升级步伐。”
一是不同行业的5G应用梯次分化较为明显。目前5G行业应用的规模复制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医疗领域,但文旅、教育、智慧城市等领域的5G应用仍处于“样板间”打造阶段,农业、金融、融媒体、商贸等行业的应用场景仍在摸索中。部分行业5G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不清晰,目前仅工业、教育、医疗、车联网领域出台了试点方案与场景应用的指导性文件。同时,部分行业的5G应用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农业、服务业不仅投资增速远低于工业,且较少获得数字化升级改造方面的资金支持。
二是5G行业应用缺乏终端强制性标准与分类分级评估。5G行业应用需要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协同,其间环节众多,系统繁杂,产业生态碎片化特征明显。
夏泳表示,5G行业应用终端是5G行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仅有非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存在适配性差、质量不稳定、交付周期长、运营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同时,5G行业应用由于定制化程度高,缺乏分类分级管理,导致5G行业应用项目的评估较为复杂,仅安全评估就涉及8个方面、28个子项。这些问题进一步增大了5G应用的落地难度。
三是核心器件与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程度不高。“以5G专网建设为例,芯片、模组的国产化明显偏低,且普遍采用国外系统架构。在模组方面,国外产品虽然稳定性、适配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溢价较高,相比之下,功能相似的国产模组仅为其价格的40%。”夏泳表示,这种现状不仅显著增加了5G专网建设成本,而且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存在“卡脖子”风险,也使目前5G专网在高可靠、高安全场景的使用非常受限。
加快5G行业应用普及需科学规划奋力攻关
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5G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技术优势,加快5G行业应用、激发数字化生产潜力?夏泳从加强引导、探索标准、加大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是加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在顶层设计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本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的规划,明确典型应用场景并加大5G专网等示范应用推广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应用5G技术开展数字化升级。夏泳建议,把5G应用水平作为政策支持重点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可参考智能制造领域的政府专项基金政策,对农业、文旅、教育等行业的5G应用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二是对5G行业应用设立强制性标准并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研究出台5G行业应用主要设备、系统应用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对5G行业应用终端设立入网许可制度,促进产业链统一标准、整合生态,降低5G行业应用的实施复杂度。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5G行业应用项目,探索分类分级管理,简化评估体系与评审要素,提升项目实施效率。
三是加强5G行业应用设备和终端模组的技术攻关。鼓励国内产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芯片、模组、系统等核心器件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通过纳入政府服务采购清单、给予专项补贴等方式,鼓励5G行业应用项目提升自主国产设备使用占比。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夏泳建议充分发挥央企国企的“国家队”作用和“链长”企业带动作用,明确设备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的国产化要求,增强项目自主可控性。
来源:人民邮电报
航天云网
下一篇:50条看懂B站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