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大变局来了!阿里、比亚迪遭“嫌弃”,中字头被“哄抢”
admin
2023-10-25 13:45:26
0

原创 韬略哥

这几天,减持中国公司股票,似乎成了国外股东的共同选择。

一时间,阿里巴巴、腾讯和比亚迪,纷纷惨遭“毒手”。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资本大变局?市场的投资逻辑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01

4月13日消息,软银已采取行动,出售其在阿里巴巴的几乎所有剩余股份,以弥补其在投资上的巨额亏损。

被最大的股东减持,阿里的股价再次走弱。

周三美股收盘,阿里巴巴跌5.91%,周四港股,阿里巴巴开盘跌近5%。


1999年,马云带领18位创始人在杭州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2000年,孙正义向起步阶段的阿里巴巴投资了2000万美元,阿里巴巴上市后,孙正义的投资回报超过千倍,成为软银在科技公司上最成功的押注。

最高峰时期,软银集团曾持有约34%的阿里巴巴集团股票。

财报数据显示,在截至去年12月的第三财季,软银集团愿景基金部门亏损6600亿日元(约合50亿美元),已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

为了弥补亏损,软银不断减持阿里。

去年,软银已出售290亿美元的阿里股票。今年2月,阿里发布公告称,软银持有的阿里股份已低于提名该公司董事所需的15%门槛,因而失去了阿里董事会席位。

这次,软银通过预付远期合约出售了价值约72亿美元(约合495亿元人民币)的阿里股票。

至此,软银在阿里巴巴的股份减少到3.8%,软银对阿里的持股比例只有最高时的十分之一,接近清仓。

和阿里同病相怜的,还有腾讯。

当地时间4月11日,腾讯大股东、南非Naspers集团荷兰子公司Prosus发布公告称,Prosus将在本周将持有的9600万股以认证形式(certificated form)持有的腾讯股票存入香港清算系统,以便根据回购计划在市场上有序地交易这些股票。

截至2023年4月初,此前腾讯大股东Prosus存入中央结算系统的腾讯控股股份已经基本完成减持。

本次存入9600万股腾讯股份,推测用于2023年第二季度减持,这一节奏与过去几个季度相仿,维持在日均100万股上下,占腾讯日均总成交量比约4%。

从交易软件上反映了持股变化来看,腾讯最大股东Naspers,分别于2021年4月、2022年9月和12月陆续减持了腾讯股票,持股比例从28.86%减至26.99%。


最后看比亚迪。

据港交所披露,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在3月31日减持248.05万股比亚迪H股。

至此,巴菲特公司对比亚迪H股减持至10.9%。


从美国的消息来看,预计5月依然要加息0.25%个百分点,如果持续加息的话,叠加阿里巴巴和比亚迪等被股东抛售,会给港股大盘带来一定的压力。

当然,这些科技公司的股票市值也会进一步承压。

02

国外大股东不约而同地减持国内科技公司股票,分析起来,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从外部看,中美博弈往纵深方向发展,从最开始的科技脱钩逐渐走向资本脱钩,目前,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美方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些中国急需却又无法实现自给的核心技术上坚决脱钩,在低技术和低附加值产业上继续“挂钩”;

在对外投资方面,出台《外国公司问责法》,对外国人投资的美国公司和美国人投资的外国公司施加限制;

同时在印太地区打造美日印澳等“小圈子”,对中国进行技术和资本围堵。

因此,不管是巴菲特还是日本的孙正义,如果继续持股中国的科技公司,肯定是有利可图的,但是这个时候坚决要走,反映了地缘政治风险已经扩大到一定程度,资本家们不得不“忍痛割爱”。

据模型测算,如果脱钩导致美国仅有一半的外国直接投资股票在中国出售,美国投资者每年将损失250亿美元的资本收益,一次性GDP损失将高达5000亿美元。

从内部看,中国股市在估值体系上,正从“唯美股马首是瞻”的局面,向“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转变。

什么意思?

过去企业上市,说白了是对股东利益负责,以盈利和效率优先,但是在最新提出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语境下,企业的责任和担当,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样一来,国内企业的风投机构,就从国外大资本变成了国家本身。

而国家的资金来源包括保险资金、社保资金,还有券商自营、公募基金等中介机构持有的资产。


一方面,国家要解决企业和地方政府负债率过高的难题。

目前,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已经接近于全球最高(下图),而中国非金融企业的负债主要在国企、央企。


但国企、央企是最被股市低估的,很多股票跌破了市净率,市盈率不到10倍。

在跌破市净率的情况下,增发新股非常困难,强行增发涉嫌贱卖国有资产。所以,A股“歧视”央企、国企股的局面必须要改变了。

只有央企国企在股市上融到更多的钱,才能降低企业杠杆率,同时降低地方政府杠杆率。

另一方面,我们要借助举国体制的优势,为专精特新小企业提供资金,助力他们长大,最终起到为国分忧的作用。

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为更不利的脱钩情况做好准备,同时为解决卡脖子技术找到资金来源,尽快变被动为主动。

03

正是基于内外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一场财富大变局,正在到来!

过去股市把一些概念炒得满天飞,人为地制造贫富差距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

曾经热炒的小盘概念股、互联网平台新经济以及白酒股等,都可能面临估值回调的问题。

而很多市净率低于一倍、市盈率低于十倍的国企央企,将重新获得估值,股票市值会出现上涨。

今年以来,具有典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受益者特质的上市公司股票,如中国移动、中国海油等15家央企公司股价均已创出历史新高。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458家上市央企的总市值达26.01万亿元,今年以来增长8.95%。

在此期间,377家公司股价上涨,投资胜率为82.31%,而同期A股市场的胜率为74.48%。

这表明,未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正向影响在持续扩大。

叠加中美科技脱钩、资本脱钩等重要变数,先知先觉的外国股东已经开始纷纷行动,不断减持科技公司股票。

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讲,科技公司将迎来新一轮市值调整,必须小心风险,不要盲目抄底;

对于中字头央企,也要谨慎,毕竟国企改革是要让透明度高、市场贡献大的企业获得真正发展空间,而不是大家一起吃大锅饭。

所以,这个过程中,还有一轮淘汰,选筹方面需要多关注央企真实的市场价值和创新价值。

像能源、国防、航天、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关键行业的龙头公司,处于中国技术进步的前沿,将继续保持增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