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的毕业季一过,又有很多后浪离开学校来到社会,遭受市场的“教育”。除开家乡,一线城市会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但北上广深,哪个一线城市更适合呢?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下小小的对比,尽可能给予多方面的参考。
整体上会分为两部分:工作和生活。工作方面,关注的重点主要在公司数量、大厂数量、创业公司数量以及薪资待遇。生活方面则是吃的丰富度,能吃到家乡菜的可能性等。那么,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吧!
企业数量,谁家强?
咱们去这些一线大城市,主要的一点是图的工作机会多,那么这个城市的公司有多少,或者说这个城市有多少老板,能提供岗位,就很有必要了。我们先看一个法人单位数量的数据,也就是有在这些地方都有多少老板,同时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创业意愿。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北京的企业法人数量有 94.8 万个,上海是 41 万,深圳 84.9 万,广州72 万。可以看到在上海的创业者数量以及创业风气相较于其他三省,还是比较弱的。
再看看它们在 5 年内的净增数。这个期间,北京的净增数约为 35 万,广州、深圳两市的净增都超过 50 万,而上海的增速是在这中间最低的,只有 3 万多。但由于法人单位绝对数量主要由中小微企业决定,上述数据只能说明,北京的法人单位的绝对值较高,不过增速相对较慢。深圳、广州中小微企业在数量上的增长非常快,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新的企业。而上海呢,不管是已有数量还是和每年的增速都相对较少。
当然,只看企业数量也是不行的,我们其实还要看的是企业的成分以及质量?大企业多不多?
城市之间,企业质量观察
这里我们可以看两个数据,一个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 年中国互联网企业 100 强榜单」。榜单显示,互联网百强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中,北京地区 31 家,上海地区 19 家,广州和深圳分别为8家。那么想要考虑知名互联网企业的话,北京和上海相对来说在数量上比较有优势,机会更多。
另外我们再看 500 强企业的分布数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的 2019 年世界 500 强企业名单显示,北京拥有 56 家世界 500 强企业总部,位列第一,这已经是北京连续第 5 年处于这个位置。上海和深圳位于后一梯队,有 7 家企业,广州则要更少一下,仅有 3 家。这样看,想进 500 强企业的话,北京也是机会更大一点。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一般像 500 强那样的大企业,不会只在某一个城市拥有分公司或是办公地,所以并不是除了到北上广深这样城市,就没有进去的机会。
当然,我们都知道,求职要考虑企业的发展规模,还要考虑它所处的行业方向。毕竟,身处风口,当然更容易借力。
比如今年多次提到的重点方向:新经济行业。这个行业,在城市间的分布又是如何呢?
数据显示,中国新经济独角兽企业 200 强名单中,北京分布了 66 家,广东与上海分别分布了 39 家及 37 家,分为占领了前 1-3 名的位置,合占总数的 71.0%。其中,北京主要基于高校人才集中的优势,上榜的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
但在之前的推送中,大家也提到过,觉得外企的福利与氛围比较开放,经常有像弹性工作制、在家坐班这样的制度,就想去感受一下。那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海外商投资法人单位数达到 22048 个企业,是 31 个省、直辖市最多的。那么自然,想体验外企氛围的话,上海的机会更多一些。
除了工作机会,我们还想了解的肯定是薪资待遇。这一点,BOSS 直聘的 2020 年 Q3 人才吸引力报告能给到我们参考。其中,人才需求量前 50 城市白领平均招聘月薪为 8163 元,北上深的平均月薪遥遥领先,不光超过了 50 城的平均数,也都迈入万元的大门。但广州却较为落后,仅有 8184 元,甚至排在杭州、南京的后面。
那么我们来综合看一下。
工作方面,北京的企业数量、以及互联网百强公司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等方面都是比较占优势的。深圳广州的企业数量增长比较快速,整体更有活力。上海呢,各数据都比较居中,但外企数量会更多,超过其他城市。薪酬上的排序则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其中,广州是唯一没有跨过万元门槛的城市。
北上广深,谁在生活上更友好
老话说了,民以食为天,这在一线城市里生活里也不例外。必须要重点抓的,就是吃饭的问题。
都说北上广的消费成本高,在这种成本下,还不能吃上自己想吃、习惯吃的饭菜,岂不难受哉?谁不想在忙碌的生活下,还想吃上一口热乎的家乡味道呢?平时都被困在办公桌前的职场人,周末也会更向往富有特色的美食。于是我们少不得,要看看这些城市关于“吃”的方面,究竟如何。
数据显示,只看餐馆数量的话,上海具有菜系特征的餐馆超过 2 万家,几乎是深圳的两倍,领先于众。但若再考虑到人口规模,两个城市,人均可享有的餐馆数量相差无几。广州虽然看着餐馆数量低,但架不住常住人口少啊,所以人均可享有的餐馆数量反而超过了其他一线城市,也对得起广东人民“吃货”的形象了。
北京的人多、地大但餐馆数量却没有翻倍,算下来人均水平跟其他一线大城市一比,就不够看了。
所以,单看人均餐馆拥有量来看,顺序是:广州、上海、深圳、北京。
但若看菜系丰富度,北京却比其他城市的要丰富,要问原因,还是因为北京的本地菜占比低,都是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地方菜以及外国菜。而其他城市,本地菜的占比更大,所以显得丰富性没有那么高。
另一方面,对于远离家乡的职场人,每到一个地方生活,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找找当地的家乡菜,若是吃到熟悉的味道,熨贴味蕾的同时,也在异乡多了一份跟寄托。
所以,我们来看看,每个城市里,哪种地方菜是最多的。
可以看到,川菜异军突起,在四大城市都占据了领先地位。湘菜不甘示弱,但主要的大本营,还是距离更近的深圳、广东。在上海也有逐渐冒头之势,但在北京,却上不了 TOP 榜前三。东北菜和粤菜,虽然看着不显,但却颇有潜力,占据四方,指不定心里卯足了劲,要拿下第一的名次呢。
所以,喜好某类菜系,或是只吃得惯某些菜系的朋友,可以往对应的城市去考虑。
除开吃,住的成本也非常不能小觑。
首先租金成本依然不低,房价更需要仰望,具体金额数字就暂时不提了。这里想提醒一下,各位打算到这些城市拼搏的后浪们,租房的时候,不要忘记一个隐形的成本,那就是租房的制度,这个很多人计算成本的时候可能会忽视。
在北京,租房的容错率是是非常低的,一般需要承担一个月的中介费用,和一个月的押金,起始的租住成本会非常高昂,一下子要拿出 5 个月的房租。而且,经常随着工作之类的需要搬迁,每一次搬迁就是一次中介费的付出与押金的要不回。
深圳和广州,大部分是 50% 的中介费,这一点会比押1个月的情况要稍微好一些。上海则是收取首月房租的 30%-35% 作为中介费用,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的房租,对于求职者来说,会更划算。但也要看清楚押金的支付形式,是押一付三还是押二付一,还是怎样,都需要注意,毕竟这也关系到手头上能使用的现金状态。
那么,最后总结一下。
生活的方面,北京在吃这一块,确实没有占到特别大的优势,餐馆数量、人均享用的餐馆数量都没能超过其他城市。但好在,饮食的丰富度足够,意味在北京很容易吃到各个地方的菜系。
上海、深圳的菜系丰富度以及人均餐馆数量与工作一样,都很均衡。
广州的人均餐馆数量是最多的,但是整体菜系丰富性比较低,本地餐馆数量比较多,更适合喜爱粤菜的朋友。
居住上,北京的押金和中介费制度可能不太友好,对于初来乍到的求职者来说,成本会有些高。深圳和广州的中介费虽然会低一些,但要注意押金的支付方式,若是押的太多,现金流也容易受到影响。上海的中介费倒是最低的,相对来说,友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