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去洗。 等到了上考场的那一刻,灯亮了,你发现有的人忘加洗衣粉,有的人用的是洗衣机。但只要你认真地洗过了每一个地方,那件衣服一定可以光亮如新的,而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时都会想起这段岁月。
以上引用这段话我认为很好的概括了考研备考的感受,其实在我们金融中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 “只有当潮水褪去时,你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引用这些话的目的时为了告诉大家,每个同学复习的节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经验贴中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大家不必因此而感觉焦虑。
同学们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计划并加以持之以恒的努力。
先贴一下初试成绩的图片:
一战上岸,本科就读于某双非财经院校,金融专业(非跨专业考生),加权成绩不算特别优秀(GPA略低于4.0)。已通过英语六级,并且通过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FRM part1,基本没获得过什么国家级奖项(拿过若干非核心国奖)。
总的来说本人的本科的履历非常普通,这也确实说明考研上财并非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复试也基本不存在歧视的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硕的分组特别多,包括:A组(金分),B组(金工和金科),C组(财管),D组(伯克利),E组(双学位),计量组,首席投资官组,非全日制组等,外加今年还有两个新项目(数字经济系&经济学院的项目,滴水湖高金&金融学院项目)。
由于篇幅有限,此文章也不过多介绍这些项目,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会在别的文章中详细介绍不同组之间的区别以及适合什么类型的考生。大家需要知道这些项目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如:初试考试科目不同(396&数三),学费和学制不同,复试考察方式不同(是否有笔试),复试差额录取比例不同(计量和金院的专业)等。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只要你想考上财,总有一款适合你 :D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只要初试考的越高越好,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合适的选择可以在某些程度上帮助你更好的考上。
按照今年的复试分数线,我的初试成绩是没有办法进入A组的复试的(虽然今年上财也开了新项目供高分考生调剂,但无疑要麻烦很多。)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的价值便在此体现。
强烈推荐大家好好了解各个专业的区别,结合自身的情况再进行选组。
相关信息大家可以在上财的研究生院官网上查看 https://gs.sufe.edu.cn/
B组今年参考考生约为250人,进入复试28人,计划招生21人,实际招生23人(扩招2人)。专业报录比约为1:10,竞争其实并不算特别激烈(但分数也不低),每年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也相对稳定。
值得提醒的是B组需要复试C++的内容,虽然2023线下复试并没有采取笔试C++,但2024考研线下笔试C++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个人认为B组比较适合如下类型的考生:
虽然B组分数线一般相较于A组会低一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考生需要在复试中进行更多的准备,B组复试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没有编程经验的考生也不必过多担心。只要在初试结束后提早开始准备复试相关内容也是可以补的上来的。如果你决定好了考B组,请记得初试结束后你仍需付出努力。
初试考察科目包括:
政治,英语,数学是统考,431是上财自命题。
加粗的目的不是为了告诉大家政治和英语不重要,而是提醒大家要合理分配好复习时间,分清主次是关键。
我大概是从2022年2下旬开学开始准备考研,一直准备到初试结束,暑假留校备考,当时正处于大三下学期,本科的课程基本修完,只有周二有几节课,其他时间都没课,所以一周有六天的自由时间,备考时间充裕且灵活。
平均每日专注时长9小时(前期可能7.5-8.5h,中期9-9.5h,后期10h+)其实整体效果来说,感觉国庆前状态比较好,学习效率很高。国庆后可能效率不是那么高,可能也与个人的性格有关(不太喜欢做重复性的工作,更喜欢接受新鲜事物。)
前面压紧一些可能后面压力也就会小一点,并且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也会对备考状态有很大的影响,感觉今年自己也得益于此。
我初试备考时会一直记录自己每天的学习情况,所以得到的统计结果如下:
上述统计结果只是近似,仅供大家参考。
并且这是总时长的统计,这些时长并不是均匀的分配在每一天,在不同的备考阶段应该侧重于不同的科目。
此文并不机械的把备考的整个过程分为基础,强化,冲刺三个阶段,而是针对不同科目的备考流程进行梳理。换句话来说,每个科目的三个阶段是不同的,每个同学的对于不同学科的基础是不同的,大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安排时间即可。
虽然我在数学上面花的时间最多,但结果大家可以看到,数学并不是特别理想,我自己也并不是很满意今年的数学成绩,所以不仅是学习时长,更要把握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具体各科目的备考细节会在后文说明。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考研并不是只要过线就算成功,而是需要做的更好。
从今年B组进复试同学的初试成绩的情况来看,虽然分数线是394分。但观察进复试的同学的初试成绩不难发现各个分数段的人数大致相同。(390-400,401-410,410+)
这意味着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高于录取分数线,甚至是要超过录取分数线,一般来说高于分数线10+分会在复试取得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这也意味着你基本需要取得一个超过400分(甚至以上)的初试成绩(由于今年专业课相对早年容易了一些,分数线比早年高不少,400分只是综合历年普遍来看得出的一个分数。)
目标分数只是给大家备考提供一个定量的大致的方向,排名更重要。
在介绍每个科目的备考经验时,我都会先列出一张书籍清单,并且在后面附上我自己的学习安排,列出的资料也并不是说大家需要全部深入掌握(尤其是专业课),相对更重要的资料我会用加粗字体标出。
本文的重心在于介绍上财金融431的专业课备考,三门公共课我可能就不介绍那么多了,大家应该有其他渠道可以了解到公共课的备考,而且相信有很多相关经验贴比我写的更好。
使用过的参考书和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大家不要被这么多东西给吓到,其实很多书籍也只是为了补充相关知识点,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积以跬步,以行千里。
下面我会依照时间线展开介绍备考过程,可能略显繁琐,不过都我是真实的备考状态:
二月下旬到三月这段时间主要是在看一些备考经验贴,确定好目标院校,(我从刚开始准备就决定好要考上财金专,没有更换过目标,最好是能把备考的组也选好。)准备好考试要用的相关资料,和咨询一些考上的学长学姐。基本都是处在一个准备和规划的阶段。(这个阶段大概也就一星期到两星期左右)
三月初到三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我个人感觉学习一下宏观经济学还是有必要的。宏观经济学的一些理论与我们在宏观金融中学习的理论是高度重合的,并且有些知识点在货金和国金课本中讲的并不是那么详细,不易于理解。以后我们学习到相关知识点也可以回看,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学习时长大概是每天1.5h到2h左右。重点掌握第十二章到第十八章,学完一章做一章节的配套练习,练习也可以挑着做,学宏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进入专业课的学习状态,为后面科目的学习铺垫,如果感觉自己掌握的特别不好也不必担心,以后在学习宏观金融的过程中也可以回看。如果觉得高鸿业的课本太晦涩,可以看一看曼昆的课本,曼昆的课本更加容易上手。
宏观金融主要指的是货币金融学和国际金融学两门学科。 微观金融主要指的是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两门学科。(下同)
四月初到四月底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是货币金融学和投资学教程这两本教材,前15天学习货金,后15天投资学教程。(货金这本书涉及国金的那一篇可以不用看,因为我们以后还会学到) 因为我本科就是金融专业,所以感觉这两本课本还是比较好上手的。每天的学习时长是2.5h左右,学完一章做一章的课本配套习题,能做的习题都做一下,投资学教程的计算题要重点掌握。
五月初到五月底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是公司理财-罗斯和国际金融学这两本教材,前20天学习公司理财,后10天学习国际金融(没全部学完)。前20天是每天大概1.5h,之所以时长比较短是因为在大三下学期刚好上了公司理财这门课,而且用的也是罗斯的课本,所以对于我来说只是复习一下内容。(重点掌握的是前十九章,课后习题挑着做)
大家也可以直接从乔纳森的课本入手,因为相较于罗斯的课本乔纳森的课本更加贴合上财的考核要求。(乔纳森的课本一定要精读)
后10天有几天没有学习专业课,大概完成的任务就是国际金融的前三章,每天也基本上是1.5h。(可能有几天在休息,或者学习数学更多一些,这个时候数学基础阶段差不多结束,在做相关的总结工作。)国际金融这本书没有配套的习题,大家可能需要自己去找一点习题做。
六月初到六月底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是投资学-博迪和公司理财-乔纳森,每天学习大约2.5h,前20天学习投资学,后10天学习公司理财。
博迪这本书重点看前十八章,主要就是在学习了投资学教程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投资学教程对于某些知识点并不如博迪教材讲的详细。有些知识点也是投资学教程内所没有的,可以给大家很好的补充和巩固。
后10天就是学公司理财,学习了罗斯的公司理财后再看乔纳森的公司理财应该非常好上手,这10天我学习了直接就过完了乔纳森前11章的内容。
两本书的内容都比较厚,大家看的时候可以有侧重,博迪的课后习题可以挑着做一下,乔纳森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建议大家全部精做,因为基本上你做好了乔纳森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后,公司金融的计算题你都基本不在话下。(题很多,一次全部做完可能会有点痛苦,可以分批次做,第一次看的时候做前一半,第二次再做后一半。)
七月初到七月底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是公司理财-乔纳森,国际金融学和专业课补充知识点,三个部分各自10天,每天学习时长约2.5h
乔纳森的课本学到19章就可以结束。(后面章节的一些内容如:实务期权,长期融资等可以当作补充知识点来看。)最重要的部分是第五篇和第十八章,这也是和罗斯教材内容有所不同的部分。
国际金融内容较少,要详细掌握的只有前九章,这里我推荐了国际金融实务这本书,也是为了给大家作为国际金融的计算补充,国际金融实务这门课我在本科也修过,感觉非常受用。里面关于国金的计算我个人认为涵盖范围特别广阔,基本大家学好了不用太担心国金的计算。
补充的知识点大家可能需要结合历年真题和自己购买的资料去看。仔细研究历年真题可以发现,基本每年都会有若干的超纲题(有些时候会出计算题),所以有针对地补充知识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如: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期权期货,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累计违约概率,VAR等)这些补充的知识点大家可以以专栏的方式来学习,每次掌握一个方面的知识。
经过了前面七个月我们基本已经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过了一遍,并且通过补充的课本加深了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暑假阶段大家应该时间都比较充裕,这个时候状态也比较好,这段时间大家要好好把握。
八月初到八月底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要查缺补漏,大家之前看的课本比较多比较杂,还没有形成系统,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总结。再次翻看课本,错题,并且对以前基础阶段没学透的部分继续钻研。每天大概3h左右,需要把整个专业课串起来学一遍,我的顺序是:货金->国金->公金->投资。
进度快的同学这个阶段也可以开始准备做真题和刷习题集了。
我个人认为不太需要做详细的笔记,可以做思维导图,或者是跟着自己买的总结性的资料进行复习。
九月初到九月底这个时间知识点大家都掌握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基本就是进入了一个大量刷题的阶段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做自己的补充习题集,主要攻选择题和计算题(因为上财还是客观题偏多)。每天大概2.5小时左右,刷完了题目后既可以开始进入真题的部分,刷一刷早年的431真题,或者其他学校的431真题,刚开始不用做整套卷,基本上是做完一套卷子的所有选择题和计算题就结束。
早年上财的真题会比较简单,所以大家写的比较快是很正常的,难度每年都不同,大家要辩证看待,还有一些其他学校的431真题也值得一做,这都是很好的材料可供我们学习。
国庆节了,如果觉得非常疲惫的同学可以给自己点时间调整一下。
十月初到十月底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灵活调整,如果觉得自己的比较薄弱就还是需要继续通过做题学习巩固。做题的时候复盘的时候发现哪个方面的知识点老是做错,就停下来,重新翻到相应的课本再重新学一遍,加深理解。学习时长大概2.5h
如果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开始着手准备论述题和热点了。(始终要记住,选择题和计算题是主要)
上财的论述题一般考察的比较简单,初试考察的热点也不多,但还是需要准备,因为上财的热点让人捉摸不透,有些时候考查近期热点,又有些时候考早期热点。如果碰到完全陌生的热点你会寸步难行。(大家可以多多总结历年真题研究考题方向,不过我感觉财大出题很难把握,这也是财大431的难度所在吧。)
卷子要坚持做,我始终都认为真题卷是最好的复习材料。
十一月初到十一月底这个阶段就是主要是一个背诵的阶段了,学习时长3.5h左右。虽然上财客观题多,但我们还是需要去进行一些背诵,例如我们在写一道论述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需要先解释相关的知识点,罗列相关的理论,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大家背过的一个基础上。复习顺序也可按照之前的来,从宏观金融到微观金融。
同时也要开始关注并学习金融热点,早期的经典热点也要关注(LPR改革,人名币国际化,SDR篮子变化,央行数字货币等)其实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学习热点是一个很考验综合能力的过程,你需要灵活运用你学过的知识点(热点内容一般都是涉及宏观金融)。这对我们之前的学习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础不扎实可能理解不了热点的内容,导致只能死背,这样学习热点是痛苦且低效的。
差不多准备好论述题后,就要开始准备模考,可以用历年真题也可以用模拟题,一套接着一套做下来找一找考试的感觉,积极复盘纠正错误,切忌贪量。
十二月到考前这个阶段其实大家的在专业课上的复习时间不会特别多,因为在最后考试的前一两周,会更多的偏向政治和英语作文。而且大家知道23考研这个月比较艰难,因为一些外部因素。所以建议大家十二月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学习压力,最好在十一月底前结束绝大部分的备考任务。
最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大家可以机动调整自己的复习时间,可以与之前十一月的安排差不多,保持适量的模拟训练和做题也是很有必要的,背诵也不能落下。在考前,状态和心态一定要调整好。
使用过的参考书和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虽然我先介绍专业课,但是我认为数学的重要性不亚于专业课。专业课相对复习起来较为困难和繁琐,而数学相对来讲单一一些,也更加有迹可循。大家更应好好把握数学,有一个好的数学成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你在别的科目上的学习压力,能140+最好,130+是基本(所以我感觉自己今年数学考砸了,下文我也会分析原因。)
二月底到四月底这短时间主要学习的是高数的基础阶段,每日学习时长不少于4h。我一般学习每一门数学科目前都会粗略地过一遍教材,然后再开始学习基础阶段的复习参考书。
先过一遍数学的教材(不要求掌握的章节记得剔除),然后再选择性的做一些课后习题。这样在后面学习基础30讲,跟网课的时候我能更好的吸收课上讲的内容。
数学学习的过程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做题量,不管是做教材的课后习题,还是参考书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都要。有一些定理的证明或积分公式的证明能自己推导一下就更好,加深印象。
做题不用贪多,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点就行,做基础30讲的课后习题,加上1000题足够(其他基础阶段的习题集也行),学一章,做一章。基础好的可以直接上660,如果错误率很高就暂时不要做660。(660是一本很好的习题集,锻炼你做小题的能力,小题在考研数学中至关重要。)
五月初到五月底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是线代基础阶段和概论基础阶段,要做的事情和高数基础阶段的差不多,每日学习时长不低于5.5h。
到五月底我基本就完成了660以及1000题的部分题目(太难的没做),基础30讲以及配套习题集全部学习完毕,准备转入强化阶段。
六月我就差不多要开始强化阶段的学习了,用的三本教材主要是高数18讲,线代辅导讲义,和概率9讲。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能高数18讲并不适合我,因为高数18讲从基础阶段跳跃上来难度跨的有点大,对我来讲可能并没那么适用(可能也是我比较菜吧hhhh),大家也可以考虑一下高数辅导讲义和严选题。(那本严选题我也有做,感觉确实不错。)
六月初到七月下旬这段时间主要是高数的强化阶段,用的习题集是880和1000题(拔高部分)。其实和基础阶段差不多,就也是学一章,做一章。学习时长不低于4.5h
强化阶段个人感觉最容易拉开差距,因为这个阶段做的题目会比较贴近真题。大家要提高自己做综合题,计算能力,解决创新题的能力,这都是需要大家下很大功夫的。而且刚开始可能会有点落差,因为题目不像在基础阶段的题目那般简单浅显,一定要有耐心,切忌急于求成。
七月底到八月底这个阶段主要是线线代的强化阶段和概率的强化阶段,学习时长不低于4.5h。
线代辅导讲义和概率9讲非常适合我,上手也非常快。不过大家也知道,线代和概统在考试中的比例和难度也不如高数,所以我们要争取把线代和概统的分都拿到。
九月初到九月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度快的同学可以考虑刷早年的真题,进度慢的同学可以继续进行强化阶段的学习。大家不必感到焦虑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进度差距,保持效率才是第一目标。学习时长3.5h左右。
建议大家还是给自己一段时间(一到两个星期)总结强化阶段学习的内容,翻看之前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加深学习,武装好了自己后我们再上场刷题也就不会兵荒马乱。
十月初到十一月底这两个月我就放一起说了,学习时长3h-3.5h。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刷套卷,刷题的顺序可为早年真题->近年真题->模拟题。如果有能力可以一天做一套题,可以间断一天复盘,但一定要保持刷题,保持手感很重要。
真题放在前面做的原因是因为早年真题并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且你一路刷题过来大部分题目你已经做过,真题写完后可以思考一下大致的出题方向,数学真题的内容上还是比较固定的。后面你在做模拟卷的时候你也就心里有数,有些模拟卷和真题还是相差甚远。
如果有部分难的专题没有突破(如:级数,数列,证明题。)可以找专栏来进行训练。
每刷完一套卷子一定要复盘一下,尽量从每套卷子学到一些东西。这个阶段还是比较枯燥的,因为没有新知识的摄入。大家要坚持下去,不要怀疑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用。
十一月会陆续续会出各大模拟卷,大家出一套,买一套,做一套,复盘一套。
十二月初到考前这段时间和专业课备考是一样的,希望大家在十一月底就能把大多数的数学备考工作结束,但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停止做题,特别是考前,尽量两天要做一套题。
这个时候做题也不是为了要提高多少,而是为了让你保持一个好的状态上考场。我个人就是因为临考时身体状态不太好,就没怎么做题直接上了考场。最后状态也没调整好。
不过今年大家备考的外部环境应该没那么恶劣,相信大家都会好好的上考场的!
个人认为在数学备考没做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英语和政治的备考其实也没有太多亮点,而且英语和政治最终拉开的差距不会很大,大家的重心还是要放在上面两门上。
这并不意味着英语和政治可以不花心思,你至少需要达到一个平均的水平才能让它不至于成为你的短板。能力超群的同学也可以考虑在这两门上拉分。
使用过的参考书和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先说说关于单词背诵的方面:背单词是大家一直需要从开始做到结束的一件事,不是说背完就可以不背了。而是一遍又一遍的背。常见常用词大家都要能拼写出来,其他单词大家要熟知其意。不能只记单词的一个意思,而要记不同的意思。当然大家也可以结合阅读来背单词,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和提升。
二月底到四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背诵单词和学习语法,每天学习1.5h左右。每天背45-60分钟单词,然后听英语语法的网课。
我英语基础不算特别好,六级不算高分(500出头),所以我觉得语法的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英语大神可以忽略)。得阅读者得天下,学好了语法就能读懂长难句,以后帮助我们更好的做阅读理解和其他提醒。
学了语法之后记得要用网课中教的方法自己去分析句子成分,熟练掌握。真正阅读的时候你其实并不需要逐句分析成分,你会发现自己在潜移默化之间阅读能力就提升了。
这里也推荐一下静姐的每日长难句,虽然我不是每天跟一句话(我感觉效率有点低),我一般是一次分析就分析很多句。学上个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让自己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四月底到九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背诵单词和做阅读真题,每天学习1.5h左右。在刚开始准备做阅读的真题前,我听了一下唐迟老师的阅读课(是叫阅读的方法论,大概也就6,7课的样子)。我感觉还是挺受用的,唐老师的其他阅读课我就没听了。(还是那个效率的问题)
刚开始每天就精读一篇英语真题,看黄皮书的解析,把所有的内容都弄懂。英语(二)的有些早年真题是很难的,大家也别把自己心态搞崩了,总的来说英语(二)是越来越简单的,阅读拿到满分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整个过程下来历年真题能过两遍以上。记得留几套近年的真题做模拟,不要都写完,对英语来说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阅读上去了其实其他部分也不会做的太差,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
十月底到十一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背诵单词,做其他题型和学习大小作文,每天学习1.5h左右。做好了阅读以后大家就会觉得新题型比较简单了,完型大家还是需要练一练,这个时候单词基础如果比较扎实那应该没啥问题。
翻译的话我自己是没有花太多心思的,主要是跟着黄皮书然后自己把历年的真题都过了一遍,没有听过针对的网课。(这也可能是我英语不是特别拔尖的原因吧,不过也够用。)
十一月的时候大家有空也可以开始准备大小作文,作文也不是我的强项,推荐大家可以听一下石雷鹏的作文课,先小作文后大作文。没有背模板,多跟几次课多写几次然后就会写了,虽然有点八股的感觉,但对于我来说是效率最高的选择,我只追求一个平均的作文水平就足矣。这部分仅供大家参考。
十二月到考前可以找到之前留下的近年真题,安排几次模拟考,几次就足以。控制好自己的做题时间,不要超时,给每个部分答题安排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即可。
同时可以整理并记忆自己的英语大小作文模板,避免和其他同学的雷同(一般不会)。
如果实在没卷子做可以做英语(一)的真题,不要去买模拟题,个人感觉没有多大的效果。
政治不用太早开始,基本都是在八月左右开始。
使用过的参考书和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考研政治我就简单的讲一下吧(也找不到详细的记录了),就不分时间段了,由于总共才备考300小时不到(而且有很多小时是在最后一个月),算是比较速成的了(最后一个月学了快100小时,估计很多时间都是背肖四贡献的吧)。
八月初刚开始这段时间我看的就是徐涛的政治强化班,用的是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也可以用核心考案,感觉差不多)。听一章做一章,有点听故事的感觉,也可以当作其他学科的放松,不过大家可以尽量去理解(这算是政治素养的培养吗吧hhhh),后面记忆的时候也会轻松一些。听完强化班后你应该对政治这门课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1000题值得多刷,出题方面你还是得相信肖老。
学完强化班之后就然后学习腿姐的技巧班,技巧班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我感觉对我来说效果也不是那么的好,不过也值得一听,有些东西也是比较受用的。主要对于一些记忆的点,大家要在每一遍学习的时候刻意的留意,选择题做错了要搞清楚原因并记住,多做选择题。
时政部分的话大家可以去听腿姐的冲刺班,也可以自己看相关资料(其实我更喜欢自己看资料),时政部分其实在考研政治中占比也不小,一定要补充。选择题时政的话大家会在各大模拟卷看到,主要也是靠大家记忆。
接下来就是各大模拟卷了,肖八,腿四等,做这些模拟卷的时候只要做选择题就好,不过要控制好时间。其他模拟卷有时间也可以做一做(不过综合来看还是肖老出的最好,有些老师出的模拟卷太过离谱。)
最后就是背肖四,可能是每个考验人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吧(特别是对我来说,背书是件很痛苦的事)。把肖四大题背下来,再加上之前记住的一些知识点应该足以应付考研政治的大题了。不要过度乐观觉得自己能背很多政治,因为肖四已经很多了,而且你在最后的阶段还需要背英语作文和专业课。
这一部分主要是用来回答一些考研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欢迎大家积极提问。
如果自学能力比较强可以不报班,但是专业课的资料推荐大家都买一下,如果你自己去整理是非常耗费时间的,用一套好的资料可以帮助你事半功倍。
若学习专业课感觉很吃力,可以考虑跟班学习,不过跟班学习涉及到一个问题,跟班并不一定能满足你的个性化需求。当然找学长学姐带也是可以的啦,大家针对自己的情况客观考量就行。
我一般不会刻意给自己安排休息时间,可能状态好就多学习一会,状态不好就出去放松一会。有一段时间状态特别好甚至两三个月都没休一天,有些时候非常疲惫的时候就狠狠的摆一天。
不过大家每周可以给自安排半天或一个晚上的休息时间,放长假的时候可以抽一天和朋友出去转一转,或者你真的觉得很累了,找家人朋友聊聊天缓解下压力都是可以的。不要一休息久会觉得有负罪感,适当地休息并不影响什么。
建议大家每周都要锻炼几次身体,去跑步或者去健身房撸铁,一方面是给你自己一定时间休息,另一方面可以强健你的体魄和放松心情。大家不要吝啬这一点时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非常感谢您能看到最后,我的ID是黑貓小隊長,叫我黑猫就好,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您。文中不足还望大家海涵,也欢迎指正。
同时我也真诚的祝福您能考上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