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功能划分,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分为两类:量子退火计算机和通用门电路量子计算机,这两个方向现在都很活跃。
1、量子退火计算机(又称绝热量子计算机) :利用物理学量子效应来做最优化计算,典型代表D-Wave公司的量子计算机,面向特定的领域问题,把问题转化为退火最优化问题,通过量子效应找到最优解,相对于传统计算机能够实现计算速度和规模的大幅提升,有时候可以达到1亿倍的优势。在军事、工业、化学、制药、人工智能领域有非常大的价值,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公司竞争的一个方向。
2、通用门电路量子计算机:是现在很多公司努力的方向,目标就是实现通用的量子计算机,替代现在的计算机或者与现在的计算机协同,实现更快的运算速度和更低的能耗损失,解决现在计算机还解决不了或者计算不出来的问题。如果在这个方向走向了大规模应用阶段,那么就意味着真正的量子计算时代普及。
象Google这种大公司,一般都是两条路线都在进行研究。
1、计算速度大幅提升(可能1亿倍,量子计算机200秒完成的运算,当前最强超算需1万年),并行性。
2、计算的耗电减少500倍:能量与计算的兰道尔( Landauer )原理(详细参见后一页内容)
3、NP难问题的可解性
4、量子通信开启可靠通信新时代:隐性传态、超密编码
5、量子模拟带来的其他领域(化学、制药、军事等)的潜在模拟实验
1927年,兰道尔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34年,兰道尔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他迁居到美国纽约生活。
1945年,18岁的兰道尔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美国海军服了18个月的兵役。兵役结束后,兰道尔返回哈佛大学攻读博士,1950年拿到博士学位。
1952年,兰道尔加入IBM公司工作,成为一个上班族。1961年,兰道尔在《IBM研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令他青史留名的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是《不可逆性与计算过程中的热量产生问题》。在这篇论文中,兰道尔指出了一件以前从来没人发现的事情:经典计算机要擦除一个经典比特的信息,其所消耗的最小能量是kT ln2 (k 是玻尔兹曼常数,T是经典计算机所处的外界物理环境的温度)。
2014年,物理实验验证了兰道尔原理,并证实了其预测。至今,还有人挑战说推翻了兰道尔原理,但是每次经过严格推演发现都是没有推翻。
兰道尔( landauer )原理:擦除一个bit所需要的最小能量kTln2。兰道尔认为,在计算中不需要的信息是一种浪费,需要做功来去除。
在温度为T的条件下,删除寄存器中一个比特的信息,最少需要的能量是 (E≥kTln2) k为波兹曼常数 室温下(25℃ = 298K)擦除一个bit需要的能量为2.85 x 10^{-21} J( ZJ )。
计算复杂性研究了求解一个计算问题所需要时间和空间量,另一类重要的计算资源是能量。这里研究计算的能量需求问题。
让人吃惊的是,包括经典和量子计算在内的计算原则上都可以不消耗任何能量!计算中的能量消耗实际上与计算的可逆性有深刻的联系。
考虑一个门,如与非门它有两个比特输人和一个比特输出这类门本身是不可逆的,因为,给定该门的输出,无法惟一地确定输入。例如:如果与非门的输出是1,则输人可以是00、01或10中的任何一个;另一方面,非门是可逆逻辑门的一个例子,因为给定非门的输出,可以推断出输入必须是什么。
认识不可逆性的另外一条途径是把它看作信息的擦除。如果一个逻辑门是不可逆的,则输入到门的部分信息在门运算的时候将不可恢复地丢失,即某些信息被门擦除了。反过来,在可逆计算中,没有信息被擦除,因为输入总可以从输出得到恢复。
因此,说计算是可逆的等价于说计算过程中没有信息被擦除。计算中的能量消耗与可逆性有什么联系呢? Landauer原理提供了答案:要擦除信息就必须消耗能量。
量子计算门电路全部是可逆计算,所以几乎不消耗能量,也不会造成发热。
1、各个大公司,特别是国外的大公司和创新公司,都在布局量子计算研发,相应的岗位空缺多,并且在加速增长
2、高校和研究机构在进行量子计算的研发工作,对于一个全新的领域,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都是忙不过来,需要相应的人才和公司一起协同来做;
3、量子计算作为新时代的计算信息技术,各国政府都投入相应的资金,这些资金用于孵化和支持相应的项目;
4、量子计算技术的普及推广,人才培养、生态建设也有很多的机会。
解决经典计算机解决不了的问题: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
来源于英文翻译,其实更合适的应该是翻译成量子优越,是指用量子计算机解决传统电脑实际上解决不了的问题,问题本身未必需要有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比经典计算机更快:量子优势(Quantum Advantage)
则是指量子电脑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能比古典电脑更快而带来的优势,从计算复杂性理论的角度来说,这通常代表量子计算机相对最佳传统算法的加速是超多项式的。
量子霸权这个术语最初是由约翰·普里斯基尔(John Preskill)所提出,但量子计算优势的概念(特别是用于模拟量子系统)可以追溯到尤里马宁(1980)和理查费曼(1981)提出的量子计算建议。
2019年9月20日,科技巨头谷歌(Google)一份内部研究报告显示,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成功在3分20秒时间内,完成传统计算机需1万年时间处理的问题,并声称是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霸权”。
实现量子霸权,将代表超越经典的量子计算能力从理论走进实验,标志着一个新的计算能力飞跃时代的开始。实现量子霸权离实现通用的量子计算机尚有很大距离。
*量子计算机从物理层(芯片、连接、组装)到上层软件、算法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量子编程与传统的编程也是本质性的不一样。
举个例子:
传统编程中大量使用的“=”赋值,很多时候就是做了一份拷贝,但是量子计算里面变量是不可复制的,一旦复制原本的变量就坍塌了,就破坏了。
所以, “=”赋值就不能用了。
我们经常用的if(a == b)是检查一个变量的值,量子变量一旦检查就被破坏了,塌缩了。也不能用了。那怎么办?到量子编程章节给大家详细解答。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比特币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安全和不可篡改。用量子计算机是否可以破解比特币的加密算法并对比特币实施攻击,篡改比特币的数量,修改比特币区块中的账本信息?
比特币加密算法,哈希算法同样也应用于银行系统,证券系统,支付宝,微信等。
运算速度超快的量子计算机,那么可以肯定它是能够破解比特币加密算法的。目前比特币运用的加密算法,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加密算法。量子计算机破解了比特币,那么这意味量子计算机可以破解当今的所有加密系统,包括银行系统,证券系统,支付宝,微信等等。如果真的出现这一情形,更应该担心量子计算机对传统资产的影响,比如你的银行存款,股票账户,支付宝,微信账号等。这些传统资产的体量更大,破解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水涨船高,不用担心: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很重要,未来也一定会出现计算能力更强的计算机。但是要明白,硬件系统提升的同时,软件系统也在不断升级。计算机运算速度每年都在几何级数增加,我们的加密算法也在不断更新。这就像矛在逐渐锋利的同时,盾也更加坚固。相信在未来会研究出更加先进的加密算法,让量子计算机难于攻破。
目前量子计算有几个主要的技术路径:超导、离子阱、硅量子点、拓扑、光量子等等。
目前超导和离子阱方向研究公司最多,发展最快。行业领先的为D-Wave的 Avantage、 IBMQ System One 、Google的72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和IonQ的32量子比特QV400万的离子阱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专利正在井喷式增加,特别是软件领域的专利,数量级式增加,创业公司有大量的机会,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不能忽视,全球各个国家总体上还是在一个起跑线上。
按照国家统计:
按照TOP公司统计
编辑:Victorlamp-e休